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教练的运动队是田径系一年级女子全能队.这个队在五八年底,还仅有一个一级运动员、三个二级运动员、五个三级运动员.经过一个冬季的训练,到五九年五月初,出现了三个一级和六个二级运动员.能够这样快的提高运动成绩,是我们认真地及时地贯彻了党的指示.党明确指出,提高技术水平,必须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同时在训练方法上要个别对待,不要千篇一律等.  相似文献   

2.
2008北京奥运会主场不利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北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在主场比赛存在优势的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通过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认为主场观众支持所引起的主场运动员(队)比赛压力的过度增加是我国运动员在2008北京奥运会主场比赛时的主要不利因素.通过增加我国运动员在主场比赛时积极的比赛经验,加强对不适应在主场观众支持下比赛运动员的适应性训练及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是应对2008北京奥运会主场不利因素的主要手段,可以以此来降低主场不利因素对我国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影响,从而提高我国运动员2008北京奥运会主场比赛的胜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运动员成材的年龄特征是为了更好地为训练和选材服务,使训练及选材工作落到实处,更具针对性.对中、外177名艺术体操优秀运动员的成材年龄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国内、外运动员具有相似的成材特征.运动员在6~8岁开始接受启蒙训练,经过8~12年左右的系统专项训练后,我国运动员在16~19岁左右就能够成材参加国际性比赛.国外运动员成材的年龄稍早于我国运动员1~2年左右.  相似文献   

4.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我建校二十周年的喜庆日子,在这美好的时刻,我代表六盘水师专全体同学向亲临我校参加校庆的领导、来宾、校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并祝愿各位在我校度过一段愉快、温馨的美好时光! 回顾历史,岁月匆匆,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眨眼一瞬间,但对于我校的办学历程来说却渗透着多少坎坷,多少艰辛。然而,坎坷中孕育着希望,艰辛中铸就着辉煌。二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4000多名专科生、200多名本科生。这些已毕业的师  相似文献   

5.
以参加2004年全国女排甲级联赛七支队伍的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四项排球专项身体素质进行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揭示我国甲A女排运动员四项专项身体素质在运动员全过程多年训练中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使排球运动员对自己在全过程多年训练中专项身体素质变化过程有个整体、清晰的认识;教练员能够有一个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正确思路,使运动员有更好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6.
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参赛运动员年龄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参赛运动员年龄状况分析,我男女运动员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女子参赛的年轻选手比例高于男子,队伍更年轻化,结构更为合理。男子22岁以下突出的领衔代表有马林、王皓等;女子22岁以下突出的代表有张怡宁、郭焱、牛剑峰、孙晋、帖亚娜等。  相似文献   

7.
少年跳高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跳高这个项目中,心理训练对创造运动成绩影响很大.良好的赛前心理训练能够使运动员形成赛前最佳心理状态,在比赛中能充分发挥出运动技术水平,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一些专家认为,跳高运动员获胜有30%要归功于心理训练,心理训练的安排应占全部训练安排1/4,根据资料所知,国外大部分优秀跳高选手都配备了心理医生,在我国,心理训练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在此,我根据少年跳高业余训练特点和少年心理特点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FaceReader 4.0面部表情解析系统对北京奥运会女子跳水三米板决赛前三名运动员的面部表情进行解析,并对解析结果进行了情绪心理学的分析与讨论,得出世界顶级女子跳水三米板运动员的面部表情具有总体量化的相似性特征,但中外运动员在惊奇情绪上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面部表情中直观的忧愁和生气消极情绪,程度适中且在运动员自身控制的范围内,在竞技比赛中其作用也有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客观描述1995至2004年8月1-25日北京的气象状况以及着重分析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高温比赛环境对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旨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能够适应高温比赛环境提供有益参考.研究表明,2008年8月1-25日北京的气温将持续偏高,对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会产生不良影响,有必要提前进行热适应性专门训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优秀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目前乒乓球运动和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参加2005年全国苗子集训的乒乓球运动员106人的身体素质测试数据,结合专家调查制定了能够用于集训和比赛的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及其评价标准.该体系在方法学上是可靠的、可行的、能反映出我国优秀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可以为检查训练效果、制定训练计划和选拔运动员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乒乓球运动员进行训练的目的,是要提高比赛水平。因此,要使运动员能充分发挥技术、战术水平,首先必须深入研究比赛规律,然后使训练、教学工作符合比赛规律的要求,达到战术配套、风格突出、练赛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随着近几年关于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的讨论逐渐激烈,以及河南省退役运动员安置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方法: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结果:从调查河南省退役排球运动员的发展现状入手,在结合现役和相关管理者基本认识与意见后,寻找影响河南省退役排球运动员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论:在当前退役运动员就业困难的现条件下,鼓励运动员继续求学,并坚持对运动员的政策性安置,能够较好的缓解当前退役排球运动员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3.
运用追踪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对上海体育学院跆拳道运动员赛前集训期间进行心理疲劳监测,以周为训练单位,共4周.测试心理指标:闪光融合频率、心境量表(POMS)、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结果表明:跆拳道运动员赛前训期间闪光融合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闪光融合值能够准确反映出运动员中枢疲劳;当运动员出现心理疲劳时,消极情绪增加,在运动训练中经常表现为烦躁易怒;RPE值能够有效反映出运动负荷并受其大小而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与运动损伤有关的心理因素和心理策略在受伤运动员恢复的过程所起的作用.与运动损伤有关的心理因素包括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指运动员对压力的反应;间接因素包括:运动员的人格特征、应激源历史、应对资源和干预等.在受伤运动员康复的过程中,目标设置、社会支持、应激控制等心理策略,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体育科研所陈敏行同志对我《游泳运动员的划频、划步、速度相应函数座标》一文(载1980年《学报》第一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现根据所提意见,作如下更正和补充.一、关于题目.《游泳运动员的划频、划步、速度相应函数座标》不确切,现改为《游泳运动员的划频、划步、速度函数图象》.(见图象)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测量法分析我国大学生女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特征,建立了我国大学生女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由五大素质因子组成,从五大因子中选取各因子代表指标并建立评价模型y =0.322 X1 +0.233 X3 +0.155 X13+0.148 X4 +0.135 X9.  相似文献   

17.
艺术体操比赛中,要使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得到充分发挥,使运动成绩得以提高,除刻苦训练,教练的正确指导以及比赛时优美的音乐配合外,在平时训练和比赛时掌握好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亦是重要的。在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运动员,训练刻苦,素质很好,在做她平日很熟悉的一个动作时,却失败了。是什么原因呢?从很大部份的因素来说,主要是平时的心理训练不够。因此,必须加强平时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逐渐掌握自我控制,调节心  相似文献   

18.
以“阿姆斯特朗兴奋剂事件”为切入点,对运动员生物护照(ABP)的理论机制及ABP在检测和防范兴奋剂中的有效性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运用ABP技术对“阿姆斯特朗兴奋剂事件”展开深入剖析.结果显示:ABP的确行之有效,其通过纵向监控与分析运动员生物标记的异常,能够准确判断运动员是否使用了禁用物质或方法.但此方法还不能作为判定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必然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行车运动员在恢复过程中运用冥想训练的现场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良好的恢复手段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健康水平和运动寿命.通过分组实验,控制组在下午的训练结束后,进行常规的身体整理放松,实验组在每天下午的训练结束后,采用冥想练习放松.实验的因变量为:心率、心境状态、焦虑、疲劳度、血乳酸.对处在同等训练状态下被试的因变量进行测试.将数据进行数理处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冥想训练能够有效地降低运动员心境状态中的消极因素,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状态自信心水平;能有效地降低运动员的认知焦虑状态、躯体焦虑状态、心率、血乳酸及疲劳度;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心境状态中的积极因素;是自行车运动员最优化恢复手段之一,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共生是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基本存在方式.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共生关系中,只有两者的主体利益得到保障,互需资源相对稳定,具有双向选择自由,加之约束条件制衡,两者的共生关系才能够形成与维持.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主要通过“斗争—妥协”的方式来合理分享资源,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优化两者的共生关系,达到教练员与运动员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