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会移民     
选择回国 (1).生活的品质 很多人认为美国的生活品质高于国内,实不尽然。虽说污染少、基础设施齐全、法制完备等等,但是消费也高,在美国如果你年薪5万美元,就请不起保姆。而在国内,年薪只有2万5美元,每月花上500元人民币就可以请一个很好的保姆了。 我好几个在国内的朋友都是这样,所以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去看电影、听音乐会、旅游、读书、上茶馆、搞聚会等等。对比之下,我在美国的好友,做计算机的Consultant,两口子收入近20万美元,但是两个人通常要8点钟才到家,吃完饭10点钟,看看电视就睡觉  相似文献   

2.
只有让语文教学有滋有味,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博士的学问     
万芳的爸爸妈妈都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了。当初我反对他们去,说芳芳都读小学五年级了.你们又有工作.还去美国念什么书?儿子媳妇说他们单位就他们两个不是博士.丢人现眼抬不起头不说,而且工资福利待遇也低人一等。于是.就把芳芳丢给我一个孤老太婆.两个人就双双飞到了地球的另一面。我的身板硬朗。照顾芳芳的吃喝拉撒也不存在什么问题.偏偏我没文化,辅导不了她的功课。儿子媳妇也预料到了这一点。临走时交代我.说没问题.咱楼上楼下楼前楼后住的都是博士.他们的学问大着呢。芳芳遇到难题就去问他们。  相似文献   

4.
王金民 《大观周刊》2012,(49):257-257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但不知何时.作业成了学生的一种包袱、一个枯燥而义不得不去投入的活动。一个压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的祸手。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新理念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相似文献   

5.
王井 《大观周刊》2011,(6):76-76
什么样的历史作业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以为初中历史作业应该具有三性:趣味性、多样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6.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我就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去了联合国工作。那时到美国的超市去看。真是羡慕的不得了.当时我想中国人哪一天才能发展到这种程度.我这辈子怕是看不着了。那年我32岁。我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前后工作了十年.第一次是1971年到1977年.那时在美国根本看不到中国货。第二次是1985年到1989年,那个时候在美国的地摊上开始有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东西了.但中国大陆的产品仍旧非常少。  相似文献   

7.
搞报道的,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旦发现新闻线索,就要迅速去捕捉。一天早上6点钟,我在交通车上听到一位保卫干事说,家属赵家兰在筛砂子时,筛出一锭元宝。下车后,我找到赵家兰了解,才知道她已将元宝交给滨州人民政府了。我借了一辆自行车立即赶到市人民政府了解情况,下午又到人民银行看了实物。然后迅速写稿发稿,这篇稿件被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采用了。有一次,我发现平时不大动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年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是在一月五日开幕,我是一月四日晚上才赶到广州.到了流花宾馆,接待处的同志说会议代表都已经进山了.所谓进山,就是到从化温泉去了.当晚是进不了山了,明天早晨有没有车还不知道.我有些发愁.如果明天一早进不了山,我就赶不上开幕式,这就意味着不可能向报社发开幕新闻,而我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向编辑部发专电.心事重重,在房间里无法休息.我就坐在接待办公室里,想从他们的频繁的电话中了解进山的动向.直到晚上十二点钟,山里打来电话说原来的扩音器已坏,要从广州送扩音器去.这一下子我的心定了,扩音器送不去,会议就开不成,我可以跟车和扩音器同时到达.  相似文献   

9.
我是1988年12月到达秦岭的,目的是去拍摄大熊猫。每年12月到第二年1月是秦岭山系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然而,只有此时,靠紧紧追踪雪地痕迹,才有可能看到熊猫——这雪山上的“美人”,一睹她的芳姿。但说老实话,我根本就不喜欢这种女性化了的动物,若不是“老板”与美国人定了合同,我倒宁愿去阿拉斯加拍灰熊。这种念头一直持续到两个星期后我第一次碰到野生大熊猫,才彻底改变。我总担心电子相机在寒冷潮湿的大山中会出事儿,就把随身带来的三台全机械的尼康  相似文献   

10.
谢芳 《档案天地》2009,(4):10-13,9
我是1935年出生的,1935年可了不得啊,伟大的爱国主义学生运动“一二.九”运动就是在这一年发生的。那时候我才一个多月,一个多月的小女孩,躺在床上瞪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咿咿哑哑,动手动脚的,她能想得到她长到23周岁的时候去演一部表现这一伟大运动的电影《青春之歌》吗?1935年.我家住在湖北省黄陂县滠口乡的彭家湾.那时候天灾人祸不断,妈妈说:有一次乡亲们遭饥荒.难民中有兄弟二人被分到两家去吃饭.我母亲为那位哥哥做的饭吃的好好的.  相似文献   

11.
齐永红 《大观周刊》2012,(52):305-305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2.
王建双 《档案天地》2010,(10):12-12
很多年前我在《正大剧场》中看过一部美国的老影片.故事的开场就是父子两人在夕阳下翻看老照片.回忆过去的点滴.当时的温馨场面让我感动不已。多年以后我自己从事档案工作.才明白.哦,这也是一种家庭档案,才意识到家庭档案也会带来无穷的乐趣.才真正有意识的收集整理自己的家庭档案。  相似文献   

13.
张迪豪 《海南档案》2010,(3):43-43,48
听爸爸说夏令营我们要去参观上海世博会,我兴奋了好几天。这一时刻终于来到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飞机,我们深夜十一点钟到达上海浦东机场。在飞机上看上海,就象无数个首尾相连的翡翠明珠拼成形状各异的平面图形,发出耀眼的光芒,任凭飞机怎样掠过,始终呈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4.
朱茜 《大观周刊》2011,(16):178-178
学生在成长阶段,其心理活动往往是很微妙的。对于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如果因为一点点过错而一味地批评.常常起不到好的效果,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本文借助于三个小故事,告诫人们要试着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用心去沟通.这样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整天和老年人打交道,感觉如何?"接办《老人天地》版以来,很多同事这样问我。他们大抵是觉得,一个看上去虽已不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却还有些热度的人,过早地沉入到"夕阳红"中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和苏联真理报记者杜慕嘉同志相处的17天,是令人紧张的,也是令人愉快的。他是一个精力充沛、性情活泼的人。差不多每天都是这样:夜间,他总是工作或学习到深夜一、两点钟才入睡,清晨,五、六点钟就起床了。梳洗完毕,或者看看书,或者整理一下采访笔记。他对人热情,从不装腔作势。虽然是一个外国人,他对中国的生活习惯很能过得来,譬如吃饭用筷子,也能运用自如,十分熟练……这一些,看来虽然好像是属于杜慕嘉同志个性方面的问题,但我总觉得也是与记者的作风有关。它会帮助一个记者去接近群众,很快地和周围群众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17.
孩子下午四点钟就放学了,家长却要到下午五六点钟,甚至七八点钟才下班,在这段时间里,谁来接孩子回家?谁来照看孩子?谁来辅导孩子功课?这构成了困扰许多城市家庭的“四点钟难题”。  相似文献   

18.
刘彩云 《大观周刊》2011,(49):131-131
化学在初三才开始开设.对于初三学生来讲.学习压力非常大。化学又是一门小科,很多学生对化学并不重视。因此要想学生学好化学,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万事开头难.如果头开的好.则会事半功倍.初中第一节化学课就会至关重要.如何让学生提起兴趣。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教师.我又该如何去上好这第一节化学课呢?  相似文献   

19.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丈善本书志》的复印本寄交出版社后.我面对那盈尺的底稿,心中的快慰油然而生。这本书志的写作,始于1992年5月1日,那是我由香港飞抵美国波士顿的第三天,而完成的时间是1994年4月30日,整整二年。哈佛燕京图书馆,在世界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图书馆,但是它的历史和藏书对我来说,却是迟至七十年代初期才有所了解。在那个年代,我从来没有能去那儿看一看的念头,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直到1986年2月,我受聘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世界宗教高等研究院图书馆为访问学者作图书馆学的研究时,才有机会去…  相似文献   

20.
正1949年1月中旬,我当时是北平四中初三甲班的学生。那时,解放军已包围北平,并占领了西郊、南郊等战略要地,城里经常听到城外大炮轰鸣声,学校早早就放了寒假。一天下午,我们班的同学林家良来找我说,学校被国民党的兵占了,好像是傅作义的什么炮兵团,把学校的大操场挖了好多大坑,修炮兵工事。高年级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学校向国军提抗议,希望我们一起去参加,人多力量大。我和林家良都觉得应该去,并分头去约了我们班几位要好的同学。第二天上午10点钟,我们聚集到学校的大门外面,大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