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张相同的长方形纸,我们把每张长方形纸都看作单位“1”。 师:首先请同学们把三张纸条重合在一起,比较这三张纸条的长短如何? 生:三张纸条的长短完全一样。 师: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这三张纸的单位“1”相等。 师:再分别把三张纸条平均分成2、4、6份,并涂上颜色表示出 、 、 。 师:比一比,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长短怎样? 生:都涂了纸条的一半。 师:那么,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样? 生: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电脑出示: [评析]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 、 和 这三个分数,虽然分子、分…  相似文献   

2.
傅嵘 《江西教育》2002,(5):31-31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科书“圆柱的体积”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取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瓶):谁能告诉老师,老师手中拿的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瓶子?生:是一个圆柱。师:这节课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圆柱的体积。现在,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它的面积的?生(在学生回忆和同桌相互议论后):通过先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师: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生1(讨论后):如果能把圆柱也像圆那样转化成我们已经…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徐长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耳目一新,感触颇深。课堂生动活泼,简约深刻,充满生命活力。片段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藏于魔术中师:(拿着一张纸)这是一张纸,吹一下,它不止一张了。你信吗?师:(玩魔术,从学生助手手上取一张纸)这是一张纸,说变就变,一、二、三,变。(此时助手憋不住笑着说:我也会,听都能听出来)师:听出什么了?生:撕纸声。师:几声?生:两声。师:刺啦、刺啦,猜猜撕成了几片?赏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们尝试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深刻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积累图形学习经验。一、直观体验,建立体与面的联系课始,教师拿出一张A4纸。师可以把这张纸看成什么图形?(长方形)是的,这张纸很薄,如果我们只看其中的一个面,而不考虑这张纸的厚度,可以把它看成长方形。现在老师增加几张,再继续增加一些,(拿纸演示)现在它是什么形状?  相似文献   

5.
一、动手操作———剪剪师 :同学们 ,你们看见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吗?一枚硬币?(对 ,)它是什么图形?是圆形的。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张长方形的纸。现在请同学们拿起剪刀 ,剪一个圆。生1 :老师 ,我剪出来的图形怎么不圆?生2 :老师 ,我剪出来的图形也不象圆?生3 :老师 ,我剪出来的图形好象是圆的。师 :那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剪出圆 ,有的却不是一个圆?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二、小组研究———画画师 :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对折的小正方形拿好 ,你们以小组为单位 ,研究一下剪出来的图形 ,为什么有的同学一下子能剪出圆 ,有的却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心中会产生什么疑问?生:鱼是在水中生活的,怎么会游到纸上呢?生:纸上没有水,鱼到了纸上不会死吗?怎么还会游呢?生:是谁让鱼游到纸上呢?师:是啊,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鱼怎样游到纸上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点评:设疑导入,一举两得:既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进行了审题训练,花时不多,效果很好。师: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想想: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生:是一位青年。师:这是一位什么样的青年呢?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第三、四节,想想哪个词语最能概括青年的特点。生:举止特别。师…  相似文献   

7.
一、情境导入师:(出示实物:断开的简单电路和铜钥匙)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电路,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简单电路,如果把这个铜钥匙接人电路中,会怎样?谁愿意来试一试?(找一学生操作。)师:发现了什么?生(齐):小灯泡亮了。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把塑料尺,把它接人电路又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老师说长方形的这四条边是都相等的,你们同意吗?(手指长方形的四条边)生齐:不同意。师:为什么?生1:上下两条边看上去比左右两条边长。生2:其中两条边明显长一些,另两条边要短一些。师:那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这些边之间到底会有什么关系呢?生1:四条边的长度是不相等的,它们有长有短。生2: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也一样长。生3:我猜想这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师: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去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4人一组互相讨论,然后用你们自己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钟世文 《江西教育》2002,(18):29-29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有男、女生各多少人?生: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师:根据这一信息,你们想到另外的什么信息?生1: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14。生2: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师:根据以上信息,你们能不能选取其中两条,提出一个问题?生3: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女生有多少人?生4:我们班有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14,男生有多少人?生5:我们班有女生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男生有…  相似文献   

10.
教学环节:操作实验,探究算法。师: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课件演示:面积变化)师:宽不变,长慢慢变长,长方形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宽不变,长慢慢变长,长方形的面积慢慢变大。师:长不变,宽慢慢变长,长方形的面积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长不变,宽慢慢变长,长方形的面积也慢慢变大。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  相似文献   

11.
李青 《云南教育》2002,(31):39-4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1.电脑出示。师:它们各是什么图形?生:左边是长方形,右边的是正方形。(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2.教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师:长方形有几条边?你们数数看。生:长方形有四条边。(师板书:四条边)教师请一名学生用电脑演示长方形的边并数数条数。师:那么你们会用同样的方法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吗?生: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师:谁来数给大家看?(指…  相似文献   

12.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组珍贵的照片。同学们知道是什么照片吗?(展示图片)生1: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生2: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人教版)“圆的周长”的教学中,多媒体正播放“森林晚会”的动画。当播放到两只小兔表演走钢丝的镜头时,师按暂停键,并通过光标闪烁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小白兔所走的长方形路线、小灰兔所走圆形路线:师:小白兔走的路程怎么求呢?生1:要求小白兔所走的路程,就是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即用字母表示是C=(a+b)×2。师:说得好。那么小灰兔所走的路程该怎么求呢?(这时学生感到束手无策,欲言又止。)我们能不能从求小白兔所走路程的方法中得到什么启发?看看二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下面请大…  相似文献   

14.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学生认识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内容后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我们知道了1平方厘米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图片量一量练习纸上的图1好吗多媒体出示长为2厘米、高为3厘米的长方形生:好学生各自在课前教师发给的练习纸上操作师:谁能先来告诉老师,这个图形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生1:我量得这个图形有6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师:也就是说……生1:这个图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师:谁又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量…  相似文献   

15.
树叶与魔术     
杨光 《南昌教育》2006,(11):42-42
不久前,我上了一节美术课内容是“有趣的拓印”,简录于下—— 师:看,我手中有张纸,两面都是空白的,(出示一片树叶)现在老师要把这片树叶变到纸上去,告诉我,你想要什么颜色的?生1:红色的;生2:树叶变黄了。我想让它还是绿色;生3:我想让树叶上有各种颜色。教室里笑了起来:“哪儿有彩色的树叶?”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过程】一、情境启动,揭示目标师:(出示长方形)同学们,这是一个长为a、宽为c的长方形。根据这些信息,还可以知道什么?生:我知道它的面积是a×c。生:它的周长是(a+c)×2。生:周长也可以是a×2+c×2。师:同学们用到了两个不同的算式计算周长。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是的,这里面藏着我们刚刚学过的乘法分配律……你看,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从感性上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但对其特征还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本片断是在首先引导学生总结出四边形的概念后施教的。)师 :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 ,那么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量一量手中的长方形 ,每条边各是几厘米?生 :两条长边都是15厘米 ,两条短边的长度都是10厘米。师 :对了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两条长边的位置是怎样的?生 :……师 :这两条长边所处的位置是相对的 ,那么两条短边所处的位置怎样呢?生 :两条短边也是相对的。师 :我们就把相对的两条边叫对边。那么长方形有几组对边?生…  相似文献   

18.
微格情境陈老师讲完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后,引导学生归纳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师:“这节课的知识我们学完了,谁来说说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一生:“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长乘以宽。”一生:“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长方形的长乘宽。”师:“怎样说更准确?”一生:“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方形的长乘以宽。”师:“这样说才完整、准确。好,大家背诵两遍。”学生齐声背诵了两遍。师:“谁能说说,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一生:“是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接测量出来的。”一生:“如果没有1…  相似文献   

19.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像什么?(多媒体出示“O”)生:这像小球。生:像小月饼。生:像月亮。······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联想到这么多的东西!大家再想想,老师在上课时叫它什么呢?生:语文老师叫它“喔”,数学老师叫它“零”。师:美术课上,老  相似文献   

20.
“两步应用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四册中的内容,该内容例1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为:师:谁知道每年的3月12月是什么节日?生:植树节。师: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同学们植了许多果树(电脑出示):桃树25棵,犁树18棵。谁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然后列出算式?生1:桃树比犁树多几棵?列式为:25-18。生2:犁树比桃树少几棵?列式为:25-18。生3:桃树和犁树一共有多少棵?列式为:25+18。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学生摇头)师:同学们都不错,根据给出的条件,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