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徐艳 《语文天地》2012,(11):50-51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人尽皆知。黛玉首先给香菱讲解格律诗的基本常识,接着指导香菱在阅读中积累揣摩,指定阅读教材——《王摩诘全集》五言律诗一百首,老杜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青莲七言绝句一二百首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的香菱本是贾府里一个粗通文字的小、丫头,看到大观园中的小主子们吟诗作赋也动了想学诗的念头,便求教于黛玉,黛玉授法道:“我这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读李清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作底子……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一个诗翁了。”  相似文献   

3.
《中文自修》2005,(11):I0001-I0004
第一部分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1-5题:(共12分) ①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了一个故事:香菱向黛玉请教如何做诗,黛玉说:“我这里有《王摩诂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一课,设置了这样一道研讨与练习题: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你觉得其中哪些内容对你的阅读或写作有启发?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认为体会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对学生提高写作,学习古诗词确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香菱学诗一节中,作者通过黛玉的口表达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它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律......"由此可见,古人对朗诵学习法的看重。同样朗诵教学法在现代教学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诵教学就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现实的朗诵课如何呢?  相似文献   

6.
香菱向黛玉学诗 ,黛玉教她“第一立意要紧” ,并且“意趣要真”。香菱写两首《咏月诗》都失败了 ,在黛玉耐心指导下 ,写第三首终于得到大观园众诗人的一致肯定。香菱的成功固然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也是和黛玉的指导有方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了一个故事:香菱向黛玉请教如何做诗,黛玉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了一个故事:香菱向黛玉请教如何做诗,黛玉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一读再读,我最大的收获是读出了一位教育家———林黛玉。说黛玉是诗人,不会有人反对,因为有她的诗为证;说她是教育家,也不应该有异议,我们可从香菱学诗得到佐证。香菱得机会住进了大观园,便央黛玉教她作诗。黛玉满口答应,给香菱布置了作业,并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更指出香菱努力的结果:“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一开始就道出了香菱的潜力,使香菱倍受鼓舞,没几日就■河北海兴中学张淑华读完了一百首王维的五言律诗。香菱第一首诗做出后,宝钗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黛玉看完…  相似文献   

10.
暑期,一边看中央台播出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面闲翻曹雪芹的《红楼梦》,读到第四十八回,不禁惊叹于林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也深深为香菱的虚心好学、刻苦勤奋所感动,她们两人共同演绎了一曲教与学的和谐乐章。首先,黛玉教诗热情主动,注重激励。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多愁、善感、孤傲是她的主要性格特征。但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没有像宝钗那样囿于礼节推托,反而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显得热情、主动,乐为人师。在香菱学诗时,她首先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你看,黛玉懂得心理学,她首先打消了香菱学诗的畏难心理,又正面激励香菱。有了自信心,香菱学诗的兴趣当然浓厚了许多。其次,黛玉教诗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她让香菱先细心揣摩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再读杜甫的七字律诗一百二十首,然后读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先有这三个人的作底子,再把陶、应、刘、谢、阮、瘐、鲍等人的一看”。这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情景相融,显得平易浅近,易读易懂。杜甫的诗感怀伤国,沉郁顿挫,读了能明白诗的韵味。而李白的诗雄奇、瑰丽、飘逸,诗中显现着...  相似文献   

11.
一、其诗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作过三首咏月诗。前两首在《红楼梦》第48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六册《香菱学诗》便是此回的节录。现逐一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有效性问题,其实是个老生常谈而又常谈常新的问题。在今年高三名著阅读复刊备考中莺读《红楼梦》,读到《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的故事,黛玉教香菱学习作诗,黛玉用心教,香菱刻苦学,终于学成。由此想到了眼下新课程实验条件下人们日益关注的教学有效性问题,颇受启发。因此也想借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小说《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的片段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对此学界多有探讨,但多是从香菱学诗的角度展开研究。通过总结黛玉教诗的三个方法和六个成功之道,探讨黛玉的为师之道及其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从男女之别和钗黛之争中指出黛玉作为教师的优长及其对大中小学教育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香菱学诗》出自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第48回。黛玉教香菱学习作诗,黛玉用心教,香菱刻苦学,从一个作诗的门外汉,到最后做的诗竞“新巧有意趣”。这其中,黛玉的‘墩学方法”给抛们的教学带来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学做诗,黛玉没有宣讲做诗的道理,而是叫他去揣摩背诵王摩诘、杜甫、李商隐等名家的几百首作品。香菱在黛玉的指点下进步神速,不到半年,诗就做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黛玉的为师之道、香菱的学诗经验让我深受启发:语文学习没有捷径但有方法。仅凭课本的百十篇范文,仅凭教师的讲解来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学好语文,必须让语文学习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引领学生由课本延伸开去,阅读大量的课外诗文,积累大量的语言典范,感悟语言规律,培养自己的语感,形成丰厚全面的语文素养。这里说的…  相似文献   

16.
王昕 《教育导刊》2006,(9):33-34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学做诗,黛玉没有先讲做诗的道理,而是叫她去揣摩王维、杜甫、李商隐等名家的几百首作品。香菱在黛玉的指点下进步神速,不到半年,诗就做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黛玉的为师之道、香菱的学习经验给我们语文教学以启发:要学好语文,必须让语文学习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引领学生由课本延伸开去,阅读大量的课外诗文,积累大量的语文典范,形成深厚全面的语文素养。这里说的语言典范,是指从古至今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它们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语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而且还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成功范…  相似文献   

17.
<正>在缤纷多姿、气象万千的《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无疑是最美的片段之一,它出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册之中。要学写诗,当然要先读诗。中国的诗歌浩如烟海,读哪些,怎么读至关重要。香菱拜黛玉为师,在读诗时二人有这样一段对话:香菱道:"我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切有趣。"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48回写黛玉教香菱学诗,谈及以什么诗作教材时,香菱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黛玉当即说:“断不可看这样的诗”,“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黛玉是崇敬陆游的(见62、76回),但她认为不能以陆诗中这种“浅近”诗作教材。为什么?一、香菱有诗人气质,基础好,悟性好,陆游这类诗对她来说已嫌太浅陋,若以此为教材,起点太低,若陷入这种格局,被其缚住,就难以进入高层次了。二、名人的诗并非都是名作,而教材必须是名人名作。三、名人名作也不是都要进入教材的,教材必须…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的《香菱学诗》虽以刻画香菱苦心学诗为主,但林黛玉对香菱的指教却也非同寻常。在林姑娘的悉心指点下,悟性颇高的香菱很快便写出受到大观园众姐妹好评的诗来。在林黛玉对香菱学诗门径的指点中,颇有一些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在其中。一、增添信心,让香菱轻松入门作家马南在《从三到万》中有这样一句话:“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觉得入门不难”,就是说在学生未进入学习状态时,应该给学生一定的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学好,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香菱学诗》中,黛玉在收香菱为徒后,即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你又是…  相似文献   

20.
徐连梅 《课外阅读》2011,(10):347-347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有一段黛玉教香菱学诗的精彩描写,不仅展示了黛玉高超的诗歌才艺,她教香菱学诗的方法更为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