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人物新闻主要包括人物消息、人物通讯和人物新闻特写等几种体裁样式,每天在各类报纸、杂志的版面上都可以见到各种人物新闻。可以这样说,所有新闻的主角都是人,新闻与  相似文献   

2.
现场短新闻的题材选择。目前在新闻界的认识极不一致,有的认为它只适合于写事件新闻;有的认为,那种早一天采写与迟一天采写都无关紧要的题材,不属于现场短新闻。那么,事件新闻就都能写成现场短新闻?非事件新闻就笃定不能涉足?我看不能这样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我倒同意这样一种看法:可  相似文献   

3.
一束来信     
●《新闻知识》越办越好了。它已是一份具有全国影响的新闻刊物。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深受读者喜爱。实践证明,刊物不在于属于哪一级,而是看是否解决不同层次读者关心的问题。我希望这颗明星今后更加光彩夺目。杭州大学新闻系桑义磷●我们感到《新闻知识》在全国省级新闻专业刊物中办得最好,高、中、初专业工作者及通讯员都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都能得到益处,这不仅是我这样说的,我接触的看《新闻知识》的同志都这样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论题就是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探讨。也正是由于这样,有关新闻真实性的讨论在新闻学的研究领域一直都是关注的焦点,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重视。  相似文献   

5.
毋庸讳言,用照相机作为采访工具,记录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并通过媒体反映出来的新闻,所反映的每个新闻事件都是经过拍摄者筛选,都是一个新闻事件的重现。因此,拍摄者在记录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循着事件的发展规律,真实记录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再现本来面目,这样的记录过程就是我们新闻摄影中不断倡导的抓拍。然而,在信息化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信息传播、渠道、模式、形态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在这样的环境下,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也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特点进行分析,指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新闻传播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使其在信息传播、渠道、模式等方面得到创新。  相似文献   

7.
袁媛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63-164
不管新闻传播技术如何进步,传播手段如何先进,媒体的传播内容都应当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因此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编辑记者们要始终关注受众的需求,了解他们对什么新闻感兴趣,在新闻点的选取、提问的重点、表现的手法、语言的编辑等方面都要体现受众的意识,这样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实现新闻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公民新闻时代新闻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新闻运动的开展,使得普通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报道者。在这样一个全民皆记者的时代,新闻专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究竟何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新闻教育理念、创新新闻教育模式等具体途径来切实增强新闻专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一、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新闻传播教育或研究机构 目前在教育部备案的新闻传播类专业点有770个,新闻传播教育或多或少存存一些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今市属高校再想开创新闻传播教育尤其是新闻学教育便会遭遇更多的困难和阻挠。  相似文献   

10.
吴畏 《传媒观察》2013,(1):19-20
维基百科是这样描述《商业内幕》的:于2009年2月建立的美国商业娱乐新闻网站,该网站提供和分析商业新闻,并且将热门新闻故事刊布在网络上.每个新闻都有一个“前卫”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在广播新闻中,每天都会播报大量与数据语言有关的信息,广大受众每天也都在关注这样的信息。然而广播新闻中的数据语言都能起到提升新闻价值的作用吗?我认为不见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是因为采编人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不能正确运用数据语言来提升稿件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哪一级党报,会议新闻都是当天一二版的重头戏。奇怪的是,每年的各级新闻获奖作品集中,鲜见会议新闻“金榜题名”时。 一方面,会议新闻报道的多,一方面,会议新闻获奖的少。这似乎太不成比例。是会议新闻不受重视,还是会议新闻在评奖时被忽略?都不是。根本原因是会议新闻所表现出的“非新闻性”。在这样  相似文献   

13.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连接网络,我们都能发现新闻的传播型式、传播内容、以及传播环境都有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新闻国际化、新闻地方化、新闻大量化、新闻多元化、新闻及时化、新闻深度化等。社会在进步、受众群在提升、媒介科技在创新,但是载体承载的内容质量却在下降。这个有趣的现象到底是压力社会的娱乐需求还是新闻人和受众对新闻的认知误差?新闻娱乐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驱使力和影响力?我们从台湾新闻文娱乐化的现象来了解这样的扭曲现象会带来什么社会效应,再反观中国大陆的新闻媒体现状,反思未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不少同志认为,新闻价值是客观的;新闻事实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因素,是新闻价值的本源。不过,事实并不等于是新闻。一个新闻事实从发生到作用于听众,都少不了这样三个基本环节:采访、编辑、受众。新闻价  相似文献   

15.
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正式的综合性新闻集团,但是新闻学界早有这样的共识:综合性新闻集团在中国事实上早己存在。例如,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除了经营电视和广播外,都有各自的报纸、刊  相似文献   

16.
写新闻时间长了,难免让人对遇到的每一个新闻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新闻也是这样,每一个新闻都有它不同与以往的地方,记者要做的就是写出新闻的“每一个”。  相似文献   

17.
据调查统计,这几年我们中国新闻传播、学界也好,热门新闻传播学的话题排在前十位的无外乎新媒体发展、新闻娱乐话、媒介管理、经济等等。但是有一个现象要注意,那就是民生新闻的研究是排在近几年中国新闻传统界十大鲜活话题之二,每年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在南京新街口一个报摊,一位知识阶层模样的中年人,手指着一份报纸,向卖报人发泄不满和愤慨:“看看,又都是些‘某’字,新闻里都是‘某’字,还要记者干什么?让记者都下岗去吧!”人民网的评论问道:人物、时间、地点,这些新闻要素都以“某”字代替,这样的玩意儿还配称新闻吗?  相似文献   

19.
五十岁以上的哈尔滨人都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早上打开广播收听《哈尔滨早新闻》,而他们始终锁定在AM837哈尔滨新闻综合频率上.天天如此.这样的习惯大部分人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他们的儿孙还在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繁荣的今天,民生新闻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被提及和运用,对社会各个群体都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好一篇民生新闻稿件会直接影响传播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因而民生新闻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民生新闻的标题、导语、悬念、细节几个方面,对民生新闻的写作方式与技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