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国际新闻界     
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揭晓纽约当地时间4月16日,代表美国新闻界最高成就的“普利策”奖揭晓,,有4家媒体各获得了两项大奖,它们是《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波特兰的俄勒冈人报》。《迈阿密先驱报》《因在其封面文章中报道了美国特工突袭并带走古巴男孩埃连一事而荣获“突发新闻”报道奖。美联社记者阿兰·迪亚兹为此报道提供图片荣获“突发新闻摄影奖”。“公共服务奖”被《波特兰的俄勒冈人报》获得,得奖是因为一篇关于  相似文献   

2.
普利策新闻奖历采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它是根据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1847——1911)的遗嘱而设立的。从1917年开始评选颁发。在美国新闻史上,普利策在创造“新式新闻事业”方面作出了他自己的贡献。1878年,当他30岁时,创办了美国最大报纸之一的《邮讯报》;五年之后,由于过度劳累使他的视力衰退,身体残弱,但他还坚持接办了《世界报》。他在报坛上的  相似文献   

3.
翻开一本杂志,在介绍一位外国新闻界名人的时候,文章说他“在1992年获得了全球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把普利策奖视为全世界新闻界的最高奖,这种说法我在电视剧的台词里听到过,在报纸上看到过,在介绍新闻专业优秀大学生的时候,有人就写“他们有志气,要在毕业几年内就向普利策奖进军”。近几年每逢4月美国公布普利策新闻奖的时候,报道者(往往是转述外电)在有意无意之间,也把它写成是新闻界世界级的盛事。类似的说法逐渐流行,在新闻界和社会上引起了误导和认识上的模糊,有必要予以澄清。普利策是美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报业出版人,…  相似文献   

4.
被视为“美国新闻界的诺贝尔”的普利策奖今年竞争一如既往的激烈,美国当地时间4月12日,第94届普利策奖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正式揭晓。〈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依然延续瓜分新闻类奖项传统。  相似文献   

5.
普利策管理的人情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美国报业巨头普利策逝世,他的员工们非常怀念他,称赞普利策对员工的关心如同慈父.他的竞争对手赫斯特也赞扬他:"一位美国和国际新闻界的杰出人物,是美国的报业巨匠;新式新闻事业的领袖,美国新闻理论的创始人."普利策创建了美国第10所新闻学院--哥伦比亚新闻学院,设立了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在美国新闻界普利策享有很高的威望,为国家利益他当年甚至敢批评罗斯福总统.  相似文献   

6.
张乃瑜 《大观周刊》2012,(50):34-34
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的办报人普利策和赫斯特在《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上展开了一场关于“黄孩子”的争夺战,新闻界把这种报纸称为黄色报纸.并把报道称为黄色新闻,“黄色新闻”一词也由此产生并迅速席卷世界。  相似文献   

7.
朱咏东  梁敏 《新闻知识》2007,(12):53-54
黄色新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史上,源自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的竞争。1895年,威廉.赫斯特收购《纽约新闻报》,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竞争。在赫斯特进入纽约新闻界前,普利策的《世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美国新闻界接连出现几次虚构新闻的事件,造成了美国广大读者对新闻界的信任危机。例如:1981年《华盛顿邮报》记者寇克无中生有地写了一系列的黑人贫民区的故事,并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后来被揭穿,此事成为“普利策新闻奖事件”;《纽约时报》记者虚构了北爱兰人的故事。当人们对这些轰动一时的事件还记忆犹新时,今年夏季又出现了“瑞德事件”。它象一块石头投进刚刚平静的湖  相似文献   

9.
从普利策新闻奖透视美国新闻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萌 《新闻记者》2004,(6):20-21
普利策新闻奖是由美国著名记者和报纸经营人约瑟夫·普利策创立的。自1917年颁奖以来,其获奖作品一直被誉为“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获得该新闻奖更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我们知道,新闻作品往往折射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传统。作为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集中体现了美国主流的新闻价值观。2004年4月5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布了第88届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名单。在本届普利策的新闻奖项中,共有7家报社获奖;《洛杉矶时报》继去年拿下3个奖项之后,今年又拿下“突发新闻报道奖”等5项大奖,成为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新闻史上,有两个鼎鼎有名的报业大王。一个叫普利策,另一个叫赫斯特。1883年,普利策在纽约创办了《世界报》,他的名字和报纸震动了美国新闻界。赫斯特年轻时不爱学习只贪玩,但对办报却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潜心研究着普利策办的《世界报》。1887年,24岁的赫斯特接过了银矿老板父亲的《旧金山考察报》,学着《世界报》的办报方法,使考察报成了旧金山最畅销的报纸。1895年,他发誓要与普利策争个高低,便来到了纽约,创办了《纽约日报》。  相似文献   

11.
展江 《传媒》2003,(Z1)
美国新闻巨擘普利策有句名言:“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及时发出警告。”自他捐资设立的的普利策新闻奖1917年颁奖以来,虽然其间经历了世界大战和“9·11”恐怖袭击等影响人类进程的重大事件的洗礼,环境守望和揭发丑闻的传统始终是这一美国最高新闻奖乃至美国新闻界的最大特色。 今年4月7日揭晓的第87届普利策新  相似文献   

12.
一、普利策奖昭示美国新闻界揭丑传统 为全世界新闻界瞩目的普利策新闻奖每年4月份揭晓。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提名作品昭示的是美国新闻报道以负面报道为主的“揭丑”传统。  相似文献   

13.
王丹 《新闻世界》2014,(11):168-169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其获奖作品一直被誉为"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2014年普利策新闻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揭晓,路透社凭借《缅甸宗派暴力中穆斯林幸存者的遭遇再现》一文获得了国际报道奖。本文通过研究此次国际报道作品在新闻主题、新闻材料、新闻背景上的写作特点,来领略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写作水准,同时也为新闻从业者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疆新闻界》今年第二期《知识窗》栏目里的“黄色书报的来历”,摘文有误。①摘文中说:“19世纪英国,有两个报业资本家,一个叫赫斯特,一个叫普拉茲”。这里的“英国”应是“美国”。此外,“普拉茲”应以“普利策”为妥。“普利策”是我国比较标准和通用的译音,亦为我国新闻界听熟悉,用“普拉茲”会使一些不了解美国新闻史的人误以为是另外一个人。②摘文中说:“其中有家报纸名称叫《黄色的孩童》,此句有误。在19世纪末期赫斯特与普利策的报业竞爭中,并无一家叫此名的报纸。实际情况是,19世纪90年代,普利策办的《纽约世界报》  相似文献   

15.
人称新闻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仔细欣赏了获普利策奖的一些新闻作品之后,掩卷深思,原来,好新闻的精准、敏感、独到的特质是可以揣摩出来的。可以说,真正“扎”准了好新闻的“穴位”,才可能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好新闻作品来。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美国当地时间4月4日,第89届普利策奖在哥伦比亚大学揭晓。一年一度的普利策新闻奖(以下简称“普利策奖”)揭晓仪式虽不事张扬,但还是被全美、甚至全球媒体从业人员誉为新闻界的“奥斯卡”盛典,每当普利策奖揭晓时,全球新闻人的目光和注意力都不约而同聚焦于此,毕竟它代表了“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字”,获得该奖更是美国新闻记们梦寐以求的终生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许光 《新闻知识》2005,(6):75-78
2005年美国当地时间4月4日,第89届普利策奖在哥伦比亚大学揭晓。一年一度的普利策新闻奖(以下简称“普利策奖”)揭晓仪式虽不事张扬,但还是被全美、甚至全球媒体从业人员誉为新闻界的“奥斯卡”盛典,每当普利策奖揭晓时,全球新闻人的目光和注意力都不约而同聚焦于此,毕竟它代表了“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字”,获得该奖更是美国新闻记信梦寐以求的终身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新闻界颇享盛誉的“普利策新闻奖”,历来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它通常授予那些有影响的,报道重大政治和社会题材的“高质量作品”。获得此项殊荣的新闻工作者,可因此踏上通向“名记者”之路。但是,在1981年,这样一顶桂冠却戴在了一篇假报道的头上。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的调查性报道《吉米的世界》,因报道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市一个八岁男孩吸食海洛因成瘾,而获得1981年“普利策专稿写作奖”。然而好景不长,人们发现这篇生动的获奖作品并非来自采访而纯属作者凭空捏造。1981年4月15日,普利策评奖委员会宣布取消珍坭特·库克的获奖资格,从而开了这桩轰动全美新闻界的大丑闻。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每年12月份是大小报刊、通讯社参加竞争普利策新闻奖的时刻。临近年底,各新闻媒介都披挂上阵,挑选出本社本年度最杰出、最光彩夺目的新闻作品,送至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一幢7层大楼里,然后开始等待分晓。 约瑟夫·普利策是美国现代报业奠基人。19世纪末20纪世初,他发动了新闻改革,创建了哥伦比亚新闻学院,设立了普利策新闻奖。普利策逝世已经80余年,今天,围绕14项普利策新闻奖桂冠的竞争,成为美国新闻界众所瞩目的事件。  相似文献   

20.
冯澍 《新闻三昧》2007,(9):8-11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的许多人在关注和研究美国《华尔街日报》创造的"华体"。最近,本刊特约美国《华尔街日报》北京分社的冯澍撰写了《看美国财经新闻如何写——以〈华尔街日报〉北京分社几篇获2007普利策国际报道奖作品为例》一文,以飨读者。作者曾在中央电视台供职,现在又从业于美国新闻媒体。她在从事新闻采写的同时,还做着中美新闻传媒的比较研究。该文正是她从新闻实践出发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