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乃瑜 《大观周刊》2012,(50):34-34
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的办报人普利策和赫斯特在《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上展开了一场关于“黄孩子”的争夺战,新闻界把这种报纸称为黄色报纸.并把报道称为黄色新闻,“黄色新闻”一词也由此产生并迅速席卷世界。  相似文献   

2.
朱咏东  梁敏 《新闻知识》2007,(12):53-54
黄色新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史上,源自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的竞争。1895年,威廉.赫斯特收购《纽约新闻报》,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竞争。在赫斯特进入纽约新闻界前,普利策的《世  相似文献   

3.
周立顺 《青年记者》2006,(23):64-65
“黄色新闻”这一名词来源于约瑟夫·普利策与威廉斯·伦道夫·赫斯特之间发生的报纸的竞争。普利策一直被看作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他凭借《圣路易电讯报》发家,在1883年到纽约买下了《世界报》,并很快把它从一个濒临破产的报纸发展成一家纽约最受欢迎的报纸。普利策在《世界报》的经营上采取了两条路径。一是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揭露时弊,反映民情,提倡改革;另一方面又采取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刊登社会新闻、警示新闻。当时的《世界报》的星期日版有个著名的连载漫画《霍根小巷》,主人公是个穿着黄袍子的小孩。作者借“黄…  相似文献   

4.
《新疆新闻界》今年第二期《知识窗》栏目里的“黄色书报的来历”,摘文有误。①摘文中说:“19世纪英国,有两个报业资本家,一个叫赫斯特,一个叫普拉茲”。这里的“英国”应是“美国”。此外,“普拉茲”应以“普利策”为妥。“普利策”是我国比较标准和通用的译音,亦为我国新闻界听熟悉,用“普拉茲”会使一些不了解美国新闻史的人误以为是另外一个人。②摘文中说:“其中有家报纸名称叫《黄色的孩童》,此句有误。在19世纪末期赫斯特与普利策的报业竞爭中,并无一家叫此名的报纸。实际情况是,19世纪90年代,普利策办的《纽约世界报》  相似文献   

5.
上回说到,赫斯特来到美国的报业中心纽约与普利策比高低,其结果怎样呢?赫斯特说服他的母亲,卖掉了安那康达铜矿的家产,带着750万的巨资到纽约,于1895年买下了一家每年要亏损100万元的《纽约日报》,以它作为基地与普利策的《世界报》竞争。结果,赫斯特赢得了“黄色新闻大王”的雅号,开创了“黄色新闻事业”史的先河。“黄色新闻”一词的来源,是这样的——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19世纪后期,报纸上经常用漫画、插图来招引读者。1889年,普利策在美国最早采用彩色印刷报纸,出版定期连环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普利策(有的译作帕利策)这个名字的。以其命名的“普利策新闻奖”,好比电影界的“奥斯卡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赏。在美国新闻史上,普利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美国新闻史家称,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新闻界最大的事件就是他的出场,一个身无分文的外国侨民,在十年内创办了圣路易斯《邮讯报》,然后又以纽约《世界报》使出版界大为震惊。在美国以他为中心,一  相似文献   

7.
约瑟夫·普利策,1847年4月出生于匈牙利,17岁当兵,后流落到美国纽约,加入美国籍。靠刻苦自学。普利策21岁时成为《西部邮报》的记者,后买下《西部邮报》。普利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充沛的精力,这使他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长足进步。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使他的报纸受到公众欢迎。不久.他又先后买下了《圣路易斯邮讯报》和《纽约世界报》,并对它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之成为当时美国首屈一指的大报。  相似文献   

8.
普利策新闻奖历采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它是根据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1847——1911)的遗嘱而设立的。从1917年开始评选颁发。在美国新闻史上,普利策在创造“新式新闻事业”方面作出了他自己的贡献。1878年,当他30岁时,创办了美国最大报纸之一的《邮讯报》;五年之后,由于过度劳累使他的视力衰退,身体残弱,但他还坚持接办了《世界报》。他在报坛上的  相似文献   

9.
1904年,《纽约世界报》的老板普利策邀请纽约市大法官斯坦利出任该报理事会的理事。普利策问他对这份报纸有何看法,斯坦利答“这是一份出色的报纸,但有个缺点”,“缺点就是不够朋友”。普利策为之一震,声色俱历地反驳道:“报纸不应该有朋友”,“如果你这么想,就是倒贴我100万美金,我也不请你作理事”!说罢,普利策扬长而去。在《纽约  相似文献   

10.
普利策是美国19世纪报业的先驱者和新闻教育的奠基者,对美国新闻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精于管理、勇于创新,主办的《纽约世界报》标志着美国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的新式新闻事业的开端。他凭借着独特的报业经营管理理念进行报业实践。开创了崭新的“办报作为一种重要事业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报业(传媒业)集团化,是目前世界新闻业发展的趋势。本文简要回顾西方报业集团形成的历史,并介绍其特点,以供借鉴。 最早的报业集团出现在美国。著名的报业大王赫斯特在旧金山和纽约办了《旧金山考察报》、《纽约  相似文献   

12.
从美国新闻史上一些重要报纸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有生命力的报纸,就是能够迅速适应变化发展了的社会,尽快找准自己的方向,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并能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大量新闻的报纸。例如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以下简称《世界报》)和亨利·雷蒙德所创办的《纽约时报》就是不同时期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1904年,普利策在自己的报纸 生涯就要结束的时候,想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保持他的《世界报》的完整性。他看中的是纽约州最高法院的首席官摩根·K·斯坦利。他约这位法官骑马,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两个人约定,斯坦利将成为理事。普利策问斯坦利:“您觉得《世界报》怎么样?” “它是一张伟大的报纸,但是它有一个缺点。” “缺点是什么?” “它从来不支持朋友。” 普利策激烈地回答:“一张报纸不应该有朋友。” 这位法官同样激烈地回答:“我认为它应该有朋友。”普利策说:“如果这是你的意见,你就是给100万美元,我也不…  相似文献   

14.
未名 《新闻天地》2004,(2):54-57
与当今拥有120亿美元资产的报业大王鲁珀特默多克相比,约瑟夫普利策2.8亿美元的资产似乎少了点。但普利策却是世界公认的报业巨子。普利策比默多克几乎早出生了一个世纪。初到美国的普利策,一文不名,两手空空,凭着他不懈的努力,陆续购买了《西方邮报》、《圣路易斯快邮报》和《纽约世界报》,并对报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它  相似文献   

15.
赵雅文 《新闻界》2006,(4):12-13
约瑟夫·普利策是美国新闻史上颇具争议、毁誉参半的人物。作为美国报纸的先驱者和新闻教育的奠基者,人们奉为偶像;作为黄色新闻的制造者和商业追求的谋利者,人们又抨击不断。他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将报人和企业家的角色集于一身。品读普利策一生艰辛曲折的办报历程和摇摆不定的新闻追求,人们既无比景仰又深表遗憾,总会引起不太和谐的“七七八八的感想”。①普利策的新闻生涯充满矛盾色彩,始终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与调和中行进着。一、新闻追求与表达手段的差异1883年5月11日,普利策创立的第一张报纸《世界报》问世,立即在美国引起强烈反…  相似文献   

16.
普利策和穆青,同样的办报救国、治国思想,却演绎出异样的新闻传播观念与媒介从业路径,最终又异曲同工地成为各自国家现代新闻事业的从业楷模与职业明星,个中缘由值得我们玩味与反思,以期从中汲取一些历史资鉴,为今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定向有所启示与裨益。一、大众报纸与勿忘人民普利策在1884年5月11日的《世界报》上发表了他在这份报纸上的第一篇宣言,宣言中说《世界报》的特点是售价低  相似文献   

17.
媒介商业化作为20世纪80年代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潮流。在激发媒体活力、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新闻观念变革、娱乐新闻盛行、威胁新闻自由与民主等弊端.透过黄色新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剖析媒介商业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报刊业竞争激烈,新闻传播史中曾经出现了一股黄色新闻的逆流。黄色新闻起源于美国,来源于纽约的两大报纸——约瑟夫·普利策的《世界报》与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8.
110多年前,美国报业资本家约瑟夫·普利策在纽约《世界报》开设了一个取名《The Yellow Kid(黄色青年人)》的连环画专栏,以耸人听闻的桃色新闻和下流动作取悦读者,报纸销量因此倍增。此后,“黄色”成了淫秽色情的同义词。如今,黄色出版物的鼻祖普利策已寿终正寝了,但黄色读物的“幽灵”却潜进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一度被禁止的“黄潮”又泛滥成灾,各种各样的“黄色”和非法出版物充斥图书市场,污  相似文献   

19.
1981年,当努哈斯宣布创办《今日美国报》时,大部分评论家都说他简直疯了,在新报纸尚未诞生之前, 就宣布了它的死期。然而,具有办报天才的努哈斯创造了美国报业史上的奇迹,创刊仅7个月后《今日美国报》发行量超过100万份。短短几年的经营之后,《今日美国报》更是位居美国第一大报,也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它的成功,与其独辟蹊径的营销策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史量才和普利策分别推动着中西方新闻事业的现代化,在史量才执掌<申报>的22年间,<申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民营报纸,普利策所主办的<纽约世界报>也开辟了美国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的新时期.他们的办报理念有不少相似相通的地方,如都注重经济独立、提高新闻业务水平等,但在这些相通之处中,各自的特点也很明显.本文将着重从精神理念、改革方式、用人策略和办报侧重点四个方面对这两位伟大的新闻事业家的办报理念的差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