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但是关于第三次分配的研究着重强调了公益性分配的重要意义,忽视了互益性分配的价值。公益性分配立足于更高的道德维度,对社会价值有引领示范作用,但盲目追求纯粹公益只会限制第三次分配的规模;而承认互益性分配的重要性,有助于扩大第三次分配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群体共享发展成果。从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看,互益性分配有助于扩大参与主体、夯实文化基础、廓清思想障碍。从第三次分配本身的制度化建设来看,互益性分配和公益性分配形成耦合关系,前者为后者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后者为前者的深化构建了平台,两者共同从规范化、持续化、通约化层面推动第三次分配的制度化。实践中,可从加强党建引领、打造熟人社区、加大政策支持、弘扬利他文化等方向打通路径,更好地发挥互益性分配的作用,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扩招与充分发挥地方和高校的积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招无疑对缓解当前高校入学竞争压力,扩大高等教育机会,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受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的限制,如果在扩招中不注重充分挖掘社会和高校本身各种潜在的资源,必然会出现资源不足与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资源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基本限度。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打破原有的限度,不断积聚新资源的过程。在当前政府财政支持乏力,而社会资源和高校潜力尚待挖掘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地方和高校的积极性,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高等教育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为此,在扩招规模的确定上,政府应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3.
<正>一、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产生的基础 社会化大生产理论是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产生的物质基础。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进行生产。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普遍存在着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小生产。这种生产,劳动资料简陋,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劳动者之间的生产联系不密切。从15世纪起,出现把分散的生产资料加以集中和扩大的新的生产方式,生产逐渐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的社会生产。 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社会总劳动必须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这种分配是如何实现呢?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通过人们或某种社会组织有意识的行动,就可以较容易地把社会劳动分配于各种产品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通常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即整个社会再生产活动。财政是分配中的组成要素,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再生产中起支配作用的主导环节,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只有产品生产出来,才有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马克思在分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般关系时曾指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①所以经济决定财政的实质是生产决定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 马列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社会的分配决定于社会的生产方式,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分配制度。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社会产品的分配,首先是按照资本进行的。谁的资本越大,谁就能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分配的多少,与其投入资本量的大小成正比例。而工人阶级却是按照劳动力的价值参加社会分配;劳动力价值是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矿业规模逐渐扩大,同时,矿业企业生产的安全问题引起了更多的关注.矿业生产的安全隐患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同时影响着行业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国内研究成果,具体论述了矿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社化之后,在经济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解决。这里仅就公社化后国家财政体制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人民公社的主要特点是大和公,它与原来农业社相比较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引起财政方面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原来的一些国家收入制度在公社建立后不再适合国家动员资金的要求。如果不改变现行的税收制度就会形成公社生产大大发展,国家收入反而大大减少的矛盾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大抵有下面几种: 由于公社规模扩大,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乡社合一,使许多工商企业由原来与农业社及社员的外部关系变为公社内部关系,许多产品原来是对外销售的,现在变为直接为公社工农业生产或社员消费服务,  相似文献   

8.
规模与质量是否矛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几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极为迅速,最近5年发展情况见下表。如此连续的高增长率,必然带来生源质量的下降,师生比例的下降,学校软、硬件的负载超重和国家财政支持的相对困难等后果。因此,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问题就尖锐地凸现出来了。作为政府、学校和社会都不应忽视这一现实,要研究在规模扩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这一前提要求,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我国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 一、研究生教育规模适度超前发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与规模扩大是一对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对于某些高职院校来说,办学特色与定位,同地方经济特点及岗位群的需求相一致,那么突出特色与扩大规模达成一致,学校发展就会快速高效.更多的学校虽然定位准确,特色与社会经济发展个性相对应,但是由于社会岗位群对专业人员需求量的限制使其无法扩大规模,更有一些单纯地为提高效益而进行专业增设和招生规模的扩张,由于很少考虑具体的岗位群的行业背景而使其不仅失去了特色,而且也消除了进行扩张的基础.因此,要使高职院校在当今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特色的突出与规模的扩大结合起来,这是高职院校发展中必须树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略论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再分配,经过对初次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的调节,最终形成比较合理的分配格局,其主旨是增进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我国收入再分配缺少公平性,在某些领域甚至存在逆向调节.要从健全个人所得税体系、提高社会保障的普惠性公平性、扩大义务教育和基本卫生保健等公共产品的供给等方面,加大收入再分配对"调高、提低、扩中"的作用力度.为此,必须保证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优先和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与研究”1957年5月刊载了“财政科学中各门学科的对象”一文,我认为其中某些论点是错误的,最突出的是错误地认为财政是价值的分配。这种提法我认为对社会主义以前诸社会形态是完全适应的,但将它简单的用来解释社会主义的财政,则是错误的,并给实际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发除及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使国家有组织管理经济的职能,这一职能是社会主义以前的任何社会没有也不可能有的。这样,社会主义财政不仅能参加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而且也参加物质资料的创造过程和货币资金的应用。例如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就作为生产的特殊方面——生产的财务方面而客观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中,直接参加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创造过程,正因为如此,就保证了社会主义财政的稳固与不断增长。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使国家不可能有组织管理级济的职能,他只能作为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一个外部条件,而作为财政,也只能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呈长期扩大的趋势,对此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必然引起两极分化而激化社会矛盾,而走平均主义的老路,必然使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内在动力。我们不能走平均主义的老路,要正确对待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的二重性效应,客观谨慎地认识“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理论”,充分认识非效率收入的危害性。通过发展经济、科学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营造平等竞争机会、规范非效率收入、加强法制建设、关注三农问题等手段,妥善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财政参与产品分配的争论 社会主义财政参与企业产品收益分配的范围,或曰社会主义财政从社会产品的哪些部分获取收入,学术理论界众说纷纭,长期以来终未取得一致意见。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1.m.如王绍飞讲到:“财政是以财富共有为前提凭借社会职能参与社会剩余产品的分配,以保证社会共同需要”,“这种由剩余产品所引起并且只有靠剩余产品来满足(着重  相似文献   

14.
齐美尔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独特视角数字、冲突、货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认为,社会群体的形成过程和结构变化与人际交往的规模(数字)密切相关;随着人际交往规模的扩大,社会团体必然会发生联系和冲突,从而引起社会变革;货币则是加速社会互动频率,扩展社会互动范围的最理性、最稳定的形式,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试论高等教育产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等教育的产品是高等教育服务 ,具有无形性、非标准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和长效性等特性 ,其生产规模取决于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 ,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社会共同利益而购买与分配教育服务 ,因此政府的高等教育投入规模应当决定于它所要分配的课程数量与规模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财政的起源和发展一、财政的产生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它又是一个历史范畴。财政不是人类历史上贯穿始终的事物,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到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它又会消亡。人类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得到了大发展,有了一定的剩余生产物,这就为财政产生了分配对象。国家出现后,利用权力,强制从物质生产领域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重新衡定经济关系。这种凭借  相似文献   

17.
1 本教材中应注意、熟悉的名词解释 1.1 财政——以国家权力为特征,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形式。 1.2 专卖收入——国家对某些重要军需民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垄断,利用垄断专卖价格获取高额财政收入。 1.3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本质——社会主义国家运用国家权力,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8.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在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是维护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整和干预的基本手段。因此,财政管理机构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并适应当时所面临的具体历史条件进行调整和改革,从而使之逐步发生演变。纵观秦汉至初唐间财政管理机构的演变,大致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三个发展阶段,本文即拟对这三个阶段中央政府财政管理机构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关于普通中学规模经济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生产单位要有适度的规模,才能使一一定产量的平均投入量降到最低点,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当生产规模过小时,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单位产品成本的递减。当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如果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情况就变  相似文献   

20.
一、国家预算是国家为建立其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需要,对国良收入进行有计划分配和再分配的一个重要财政分配杠杆。 (1)国家预算分配具有财政分配的一般属性,是社会主义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财政分配是对一定时期的社会产品——主要是新创造出来的国民收入的分配。社会主义财政分配活动,是通过一系列财政分配杠杆进行的,它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利润、公债、保险以及各种基金等,这些财政分析杠杆都是从不同侧面体现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