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是构建概念系统的有效工具,为人们理解抽象的经济语篇提供了简洁、形象和生动的思维方式。经济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旅行隐喻、战争隐喻和动物隐喻。中英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映射模式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两者都体现了隐喻的体验性本质,即人们通过源于客观世界的具体的人体经验来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表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隐喻是目标概念域和始源概念域中两个意象相互映射的结果。在小说文本中,个体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体现在思维风格的差异之上。阐述从隐喻角度研究小说《飞越疯人院》方法,重点从概念隐喻表达,分析概念隐喻的变化与其叙述者的思维风格之间关系,从认知的角度解读文本中传达出的深刻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3.
张阳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179+183-179,183
随着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隐喻不再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格,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对商务英语新兴词汇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发现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实际上亦是一些认知概念隐喻在商务领域中的认知投射。这一认识可指导我们商务英语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4.
龙江华 《培训与研究》2006,23(5):125-12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思维与行为方式。由于语言中隐喻的普遍使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跨文化翻译就是将原语中的隐喻转换成目的语中的隐喻的一种活动。因此,译者的隐喻认知能力对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译者可以从文化习得、概念隐喻的习得和语境分析三个方面来提高其隐喻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概念系统。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一种经归纳的反映事物本质的隐喻表达方式。这些隐喻概念构成了我们日常思维和行动的基础,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方式。隐喻概念具有系统性和突显性的特征。隐喻概念还受到民族文化和社会认知的影响,体现出民族的道德、价值等概念和特征。因此隐喻概念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特殊性,折射出特定文化和民族思维方式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内容,不管是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还是口语表达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英语词汇的教学。隐喻理论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感知世界、形成概念的重要理论依据。在英语教学当中应用隐喻理论进行词汇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隐喻理论的重要概念和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重点探讨了隐喻理论在高职院校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隐喻不再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从认知视角对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探讨了从源语到目的语概念域的对等映射、归化映射和映射移植三种主要翻译方法。适当的翻译策略有助于译文读者正确理解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文化内涵,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认知体验。  相似文献   

8.
高霏 《海外英语》2024,(2):50-53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使人们通过熟悉的概念来理解和体验陌生的概念。隐喻在政治演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抽象复杂的政治概念,还能传达政治理念和思想形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语料,归纳出文中高频出现的三种概念隐喻方式,并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中的隐喻异同,分析概念隐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思维方式.人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表达形式中充满了隐喻.当今世界计算机网络科学发展迅速并形成网络文化,相伴而来的是出现大量与这种新兴文化相关的隐喻词语.计算机及网络语言中的隐喻涉及两个处于不同领域的概念,其意义的产生是两个概念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这一互相作用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在映射过程中,属于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  相似文献   

10.
英汉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璐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128-129,173
传统的隐喻理论把隐喻看作是语言的问题,然而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思维和推理的方式.利用概念隐喻理论,将隐喻研究扩展至经济语篇.对英汉经济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从而发现英汉语两种认知方式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人们对世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其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隐喻理解产生了重大的认知影响。现代隐喻研究表明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过程。文章以《毛泽东诗词》中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为例,通过不同译本,将概念整合理论运用到探寻隐喻分析,隐喻翻译策略之中,并验证概念整合理论的强大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有力的认知工具,是一个主要的和普遍的想象的认知能力。隐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把一个概念投射到另一个概念中。分析隐喻在各种词性中的应用,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认识隐喻的意识并能正确把握隐喻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隐喻在人类语言与认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产生于人类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联想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概念语法隐喻作为隐喻的一个部分,对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恒 《华章》2011,(36)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一个重要概念,体现词汇和语法之间的转换.名词化作为语法隐喻的主要实现手段,反映人们对经验世界的不同认知方式.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存在一个概念重构过程以此来理解输入的语言信息.本文以语法隐喻为理论基础,力图探讨名词化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尤其是在语言输入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陈一睿 《海外英语》2011,(5):263-264,266
在认知语言学里,隐喻是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认知方式来进行研究的。它有明显的语言表达特征,即A是B,这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模式,由此衍生出千千万万千差万别的语言表达方式。概念隐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根隐喻,它揭示了这些语言表达方式所遵循的一个认知原则。它不仅指导人们理解具体的隐喻句,还激发人们创造新的隐喻句,并深刻地影响着词汇及词汇搭配学习。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以莱柯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唐诗《琵琶行》中的隐喻进行了分析,证明人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是隐喻性的。  相似文献   

17.
貂蝉的隐喻     
隐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事实上,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隐喻的本质是将所熟悉的认知域概念映射到陌生的认知域里,从而更好地理解陌生事物。从隐喻的本质入手,根据隐喻概念,分析和探究动物貂和蝉以及四大美人之一的人物貂蝉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建构起隐喻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素敏 《英语辅导》2011,(1):135-136,19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概念隐喻是隐喻系统的中心概念,是隐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从传统的修辞学进入了认知范畴。本文试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和阐述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构成的基本方式是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的映射,以达到对未知领域的认知和判断;概念隐喻的最主要特点是系统性、概括性和派生性;概念隐喻作为强大的认知工具,可以通过阐释隐喻和构建隐喻两种方式来辅助人们的思维,帮助人们运用具体简单的概念来认知和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的复杂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概念隐喻对于词汇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鲜明地指出,隐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隐喻不仅是修辞的简单附属品.也是一种由语言承载并凸显的思维方式。隐喻能帮助人们通俗形象地理解晦涩难懂的概念,借助自身和周围事物的具体意象来认知无形世界和表达抽象概念。隐喻所具有的概念属性与其植根于我们的身体经验的属性为其命名功能提供了可能性.凸显隐喻在人类认知世界和创造文化中发挥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以经验为背景,调动自身心理因素参与认知的方式创造了无数的隐喻。政治话语是政治家用来表达其政治意图的重要工具。政治语言内涵丰富,如何实现最佳的话语传播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14年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报告中涉及的概念隐喻表达进行梳理分析,试图对汉语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存在模式以及在文本中的运用特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