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阅读文化成为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阅读史研究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本土化”过程。文章结合文献研究法和文献计量法对中文版阅读史著作的出版情况,从发展历程、国别分布、内容特色以及出版特征等多个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阅读史著作的出版体现出阅读史研究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晓光  刘晶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3):119-126
[目的/意义]对移动阅读行为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深入理解用户的移动阅读行为特征,把握移动阅读行为研究的趋势。[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和追踪,收集国内外2007-2017年发表的移动阅读行为研究相关文献,经过仔细筛选得到目标文献254篇,对其发表年代、期刊来源、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并对研究主题进行论述。[结果/结论]总结出移动阅读行为研究主题包括阅读动机、阅读偏好与习惯、阅读理解与绩效以及阅读实践与应用4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特点进行了归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总结近10年来国内外数字阅读领域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关键词检索和引文追溯两步骤的文献收集方法,系统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归纳研究主题,并进行论述。[结果/结论]将收集的文献按研究主题归纳为阅读策略及运用、阅读理解与绩效、阅读素养测评及影响因素、阅读行为与动机、数字阅读的实践与应用5个方面,评述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徐丽芳  周伊 《出版科学》2021,29(6):84-96
基于2001—2021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库(CSSCI)中的905篇数字阅读研究文献,利用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VOSviewer绘制知识图谱,识别出我国数字阅读研究的核心作者、研究机构、重要刊物和知识来源;梳理移动阅读、网络阅读、电子书阅读、社会化阅读、相关领域数字阅读等多个研究热点的研究状况和成果.指出以有声书为代表的新形态数字阅读产品更加受到研究者关注;基于新一代互联网的移动阅读、社会化阅读成为新研究方向;数字阅读研究方法更加丰富多样等研究趋势.总结了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对主流人群以及其他典型阅读群体如老年人、阅读障碍人群的研究匮乏等未来我国数字阅读研究需要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郭恩强 《现代传播》2019,(12):54-58
阅读史已经成为近年来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从传播研究的视角与议题切入,检视欧美阅读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可以发现,虽然近年来包括新闻传播史研究在内的中文文献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阅读史研究成果,拓展和深化了新闻传播史研究的视野和领域,但是综观已有成果的现状并非尽善尽美,整体而言存在着过于偏重文本符号、发行到达以及精英阅读等研究路径的局限。针对中国阅读史研究的上述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文本物质形态、社会信息网络,以及大众阅读等路径上进行更多尝试或侧重,以扩展阅读史研究的视野,激发出新的学术想象力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主要模式。通过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对比分析,厘清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特征,为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阅读推广服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梳理国外关于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研究的文献,发现国外对两者的比较研究可聚类为阅读偏好、阅读理解、阅读体验3个方面,因而从这3个方面入手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国外文献主要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眼动追踪法以及脑电法等方法来研究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特点和差异;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各有利弊,认为在数字时代,两者应互为补充,并提出对我国相关研究和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为了回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图书馆人积极投身于对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阅读推广的核心目标是让更多的人通过阅读来汲取文献中的价值,即:阅读推广最终都指向对文献及其所含价值的推广,而文献是承载用以形塑和教化个体的各种知识的载体。由此,以推广文献为核心目标的阅读推广,其核心价值便是鼓励个体产生主动阅读的意识和行为,并保障个体享有并行使自由阅读文献、自由建构精神世界、自由形塑自身的权利(即自由阅读权、自由建构权、自由形塑权),进而培养个体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使个体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的人。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传统阅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社会有一个兼具开放性与超稳定的阅读系统。文章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阅读特征:从阅读的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以儒家经典为主要阅读对象;强烈的实用主义阅读色彩;口语阅读和文字阅读系统的对立。并在论文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古代的阅读史,就是一部建立于文字与文献基础上的阅读史,是一部士们的阅读史,是一个以知识精英为主体的阅读历程的记录。  相似文献   

9.
马浩琴 《图书馆学刊》2011,33(3):131-133
以中国知网的相关数据库作为数据的来源,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文献年代分布、作者分布、文献期刊来源和主题分布4个方面,对近20年来我国大学生阅读情况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我国大学生阅读情况的研究现状,指出其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西方阅读史研究述评与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文章通过对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西方阅读史研究从理论上到实践中的探索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回顾,对西方阅读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相关方法做出了介绍和分析,并指出在阅读史研究中需要跨学科方法的支持,并对阅读史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提出了一些看法,最后提出了中国阅读史研究的任务与内容。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11.
对2006—2019年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中2318篇以"阅读推广"为研究主题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采用Cite Space 5.6R3版本对纳入文献进行了共现图谱、时间线图谱和突变图谱等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根据我国阅读推广研究文献发表时间可以分为:2006—2010年缓慢起步阶段;2011—2017年高速发展阶段;2018—2019年平稳发展阶段。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团队和研究机构分别来自6个合作网络。阅读推广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分别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儿童阅读推广研究、全面阅读推广研究、数字阅读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阅读史研究的内涵和范式出发,讨论了经典的类型、特点以及意识形态、教育、出版、读者等因素对经典的影响,重点论述了精英知识分子对经典的阐释与经典变迁的关系.经典作为一种特定的文本和阅读对象,其变迁和接受应作为阅读史研究的一个细分视角.在此基础上,本文回顾了中国百年来经典阅读的变迁和接受,并总结了经典的变迁对于阅读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移动阅读的理念与实践已经拓展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文章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从移动阅读基本理论、服务模式、用户研究三个方面对国内移动阅读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初步梳理出影响移动阅读的发展脉络、服务应用和研究方法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王世伟 《图书馆建设》2024,(1):18-43+54
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与陈列的绘画作品所呈现的文献与阅读分为五个方面:一是不同的文献类型,二是不同的文献装帧,三是不同的持书姿态,四是不同的阅读场所,五是不同的阅读群体。这些碎片化的文献与阅读信息,为图书馆学和文献学在研究世界文献发展史和阅读发展史上提供了一个艺术维度的全新视角,为相关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有关研究信息,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和珍视。  相似文献   

15.
以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国内数字阅读领域的2639篇论文为样本,对文献分布趋势、核心作者分布和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网络阅读"、"数字阅读"、"阅读方式"、"阅读习惯"、"数字化"和"电子书"等词上;同时,通过社会网络工具对数字阅读领域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展示,探讨了热点之间的关系和特征,以期为我国的数字阅读领域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外儿童阅读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为我国儿童阅读的研究与推广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搜集、整理国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领域对儿童阅读的主要研究成果,对各学科视野下儿童阅读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①儿童阅读在国外受到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图书馆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关注,且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②各学科在研究视角、对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分野,但在研究取向、研究主题上也存在相互交融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主编的《中国阅读通史》正式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阅读史研究领域的第一部通史,在建立阅读史理论体系,凝练中国古代阅读传统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阅读史由读者的阅读行为构成,受到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按照这一思路,中国阅读史研究可被分解为三方面:基本理论研究;文本变迁、学术与知识体系、社会环境与教育、社会意识与宗教、出版传播等外在因素及其对阅读活动的影响;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内容、阅读观念、阅读思想与理论等内在因素及其与阅读行为的关系。本文按照时间脉络梳理阅读活动的发展历程,将中国古代的阅读传统与精神凝练为五个方面:阅读价值观、传统阅读方法、阅读精神、古代读书人的文化情怀、热爱藏书;最后提出供本领域研究者继续探索的几个方面,包括:基础史料的整理与出版,阅读史研究方法论,阅读史与阅读文化研究的当代价值,区域、民族阅读史研究,专门阅读人群及个案研究等。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对智慧阅读服务概念进行界定,梳理国内近3年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CNKI对2017年以来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检索,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分析研究热点,归纳智慧阅读服务的分析框架,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结果/结论] 2017年以来国内智慧阅读服务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智慧阅读服务系统与平台、用户、服务内容与策略、服务评价、服务管理等,智慧阅读服务内容与策略、用户是其中两个研究热点方向,研究较多的热点信息技术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慧阅读服务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技术与用户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探究国外阅读立法对阅读推广的影响,讨论阅读立法的有效性,为我国阅读立法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调研国外阅读立法的相关情况,从机构、科研、项目及评估4个视角出发研究国外阅读立法对阅读推广产生的影响。[结果/结论] 实证研究表明,①国外阅读推广机构在阅读立法后产生了职能和架构的变化;②相关文献增长趋势与国外阅读立法的进程密切相关;③国外阅读立法产生了一批成功的阅读推广项目;④国外阅读立法形成或影响了一些阅读推广评估标准,且从评估的成绩来看国外阅读立法同样卓有成效。借鉴国外阅读立法显著影响了阅读推广的经验,我国应当就全民阅读进行立法。  相似文献   

20.
金强 《编辑之友》2021,(9):25-31,79
历史观建构与历史学研究,对于科学史、哲学史、思想史、观念史等的书写有基础性导引作用,进而对阅读行为解析及阅读史研究产生影响.知识考古作为历史观和历史学的双重结构客体,与出版本源的四要素紧密相连,对阅读意义产生了直接影响.知识生产与阅读消费,在市场激发和技术簇拥下愈发趋于同步,并以多重路径开展.对阅读史进行研究,可以在知识考古视域下,从宏观的科学认识意义辨析、中观的史论综合体系构建路径以及微观行为、焦点解读等的具体规制三个脉络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