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巴金的图书广告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军 《编辑学刊》2002,(5):72-75
作为文学家的巴金尽人皆知.其实,巴金还是中国现代编辑出版史上著名的编辑家.巴金最重要的编辑经历是在建国前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和平民出版社的总编辑.特别是在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十四年,作为总编辑的巴金负责主编文艺方面的书籍.他先后主持出版了二十多种文学类丛书、专集,这些丛书、专集,尤其是"文学丛刊"的编辑出版,奠定了巴金文学编辑家的地位.此处不打算就巴金的编辑实践与思想作全面的论述,只是从图书广告这个角度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巴金  李致 《出版参考》2007,(6):36-36
李致是巴金的亲侄子.李致从小丧父,过继与巴金。李致称巴金为四爸(巴金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在信函中称巴金为爸。李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主持过四川省出版局的工作.担任过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为四川省文联主席。巴金从1955年到1994年给李致的信件有300多封.除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拿走和丢失的50多封.还有250多封。李致将巴金给他的200封信函汇集成书出版.书名为《巴金的内心世界》,信函全都有影印件,从中也可看到巴金的手迹.其修改的文字亦显现其中。信函的内容流露了巴金的真情心境.反映了巴金对社会的观察和他的道德观念。这本书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材料.也是著名作家的重要文献。下面摘录巴金给李致一些信函的文字:  相似文献   

3.
刘麟 《出版史料》2006,(4):97-101
巴金在文化生活出版社(简称“文生社”)担任总编辑之职时,对于新起的作家的扶植,例如主动替素不相识的作者收集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编印成书,常为人称道;对同辈朋友的主动关心,无论叫做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都好,例如1940年代为曹禺编辑戏剧集,也传为美谈。这类编辑工作是非常琐碎的,占用的时间着实不少,而他又事必躬亲,连撰写广告之类,都不愿委诸旁人之手,他的至诚是无可挑剔的。当年他就为《曹禺戏剧集》写过广告,知道这件事的,现在恐怕没有几个人了。我藏有一小册1945年用土纸印行的“文生社”出版的书目,其中载有这则广告的全文,特抄录如…  相似文献   

4.
与报纸和广播结缘1943年1月,在延安,我从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学术秘书,研究员)调到解放日报社副刊部做编辑。这是我做报纸工作的开始。那时我主要负责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国际知识等栏目的编辑工作,自己也写过百余篇有关的文稿,这些都是与当时的新闻报...  相似文献   

5.
我做编辑工作的时间不太长,五十年代末在高等学校工作时兼办过校刊,后来又在省报主持过文教稿件和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七十年代初移位于出版部门,主持文艺出版物的编审事宜。我干过责任编辑,但更多的是做编辑环节中的复审、决审工作。我和做编辑工作的同志们一样,有许多这样那样的职业感受和体会,这里我只想谈一点,就是“编辑要勤于笔耕”。作家搞创作是“笔耕”,秘书撰文稿是“笔耕”,画家泼墨缀红是“笔耕”,书法家染翰挥毫也是“笔耕”。大凡以“摇笔杆子”出产品的,都可称之为“笔耕”。著名作家孙犁说过:“我青年时,初登文域,编辑与写作,即同时进行。深知创作之苦,也深知编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与中国民主促进会,于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三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编辑业务基本知识讲座。为满足广大编辑人员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我刊从这期开始,专辟“业务讲座”栏,陆续选登讲座的讲稿。其中有少数几篇,如刘元彦的《选題、组稿、审稿的一些体会》、陈仲雍的《图书编辑过程中的审读加工工作》等,我刊已经发表过,这里就不再重复。  相似文献   

7.
跟上时代步伐──谈编辑工作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现代化是指编辑工作要跟上时代步伐,用全新的思想、理念和手段来从事编辑工作,使之达到现代化的要求和目标。一、编辑思想现代化这要求编辑具备超前意识、战略意识、竞争意识。1.转变观念。转变出版工作是“铁饭碗”的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忧患意识;转变“编书不管卖书”的观念,树立经营意识、市场意识;转变单一的图书出版观念,树立“大出版”的意识;转变“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强化图书宣传营销意识。2.确立战略思想,从战略高度思考编辑出版工作。(1)品牌战略。优秀的品牌向来都是巨型资产,是市场竞争力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编排说明】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拟订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第七条中,列举了内含较难界定别字的词语249条。这些词语的致误确实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但原来的排列不便于查检。今特将其按音序编排于后(括号内的字是错的),以便广大编校人员在工作中检索参考。还要说明三点:(1)“沟(勾)通”一条欠明确,编排时改为“沟(勾)通信息”、“勾(沟)通敌人”两条一条。(2)“成分(份)犤指物质犦”、“股份(分)(哄)”3条,依《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7月第版,括号内的字应为参选字。(3)“声呐…  相似文献   

9.
要说我的工作经验,我把它概括为一二三,也就是一个一,二个二,三个三。 一个思考的大脑 一个一,是说一个思考的大脑,也就是一个编辑工作的思想原则。我把它叫做“新编辑观的追求”,我写过一篇同题的文章,也把它拿来做了我的编辑工作论文集的书名。 这个思想原则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约从80年  相似文献   

10.
(一)1988年,是我工作中遇到困难最大的一年。1987年8月1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十二届第352次会议讨论了红旗杂志领导班子问题,并通过了《中央组织部关于红旗杂志社领导班子调整的请示》。会后,发了中共中央犤1987犦128号、132号文件:同意熊复同志辞去红旗杂志社总编辑职务,红旗杂志社的工作暂由副总编辑苏星同志主持;免去马仲扬同志副总编辑职务、免去林肖硖同志的顾问职务。这件事我丝毫没有精神准备,恐怕熊复也没有精神准备。这样,实际上《红旗》已经没有领导班子了,由我一个人负责了。当时外面正盛传《…  相似文献   

11.
苏涛 《记者摇篮》2012,(9):21-22
巴金在《十月》杂志创刊三周年的时候,写了一篇《致(十月)》的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编辑的一些事情",其中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巴金的编辑意识,他说:"做编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从编辑的观点看问题",这里的"编辑的观点"应该是包括编辑工作的全过程和编辑事务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很重要的是对编辑主体的认识,巴金认为":编辑是作家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以"桥梁"来比喻,十分形象地揭示了编辑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是巴金最重要的编辑意识。  相似文献   

12.
“我一生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生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与(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语)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带,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现年98岁,一位世纪老人。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主的大家庭,“巴金”是他1928年写完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时开始用的笔名(李的同学好友巴恩波投江自杀,为永远念他用“巴”作名,加上克鲁泡特金的金”,合成巴金)。巴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抚爱与教育度过的,尤其是他的母亲,巴金尊称“第一个先生”。在母亲的训导下,他每天背诵一首从《白香词谱》(舒…  相似文献   

13.
优质高效与队伍素质福建科技出版社庄梅实现图书的“优质高效”,首先要从出版队伍的素质抓起。在这里,我想就编辑的素质及主编和总编的素质谈点看法。一、编辑的素质编辑素质主要指的是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业务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包括了编辑的政治倾向、思想水平、道德准...  相似文献   

14.
很长时间听不到人们谈“职业感”这个话题了———不少人在身体力行,但是并没能说出来。只做不说与且做且说,我以为其中还是有分野的。在图书出版界,好像是职业感很强也有相当工作能力的《中国图书商报》副总编辑王一方、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辑刊创始人汪稼明先生等开宗明义地谈过这个话题,王一方先生、汪稼明先生都做过不少漂亮的事情,他们同时公开站出来呼吁人们要有相当的职业感来从事职业。乱翻书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上海文化人的职业感是比较强的。这里所说的上海文化人,还并未包括那些以巴金、叶辛、张抗抗等为代表的任职于…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定作是图书质量年”。今年,总署图书检查的重点是教材教辅类图 “书。遵照新出图犤2004犦368号“关于开展2004年教材教辅类图书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教育部系统立即行动,在社政司出版管理处的领导下,全国大学出版社协会负责落实此项工作,组成了“教育部直属在京出版社 2004年教材教辅类图书质量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相关工作。在这次教材教辅类图书的质检工作中,对9家出版社的28种图书分门别类进行了审评。经过各科专家的认真审读及领导小组对专家审查意见的复查,认为这些图书的质量从总体来…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04年新年钟声的敲响,巴金这座不灭的灯塔,已经101岁了。众所周知,巴金是“中国伟大的作家”(金庸语),但有相当多的人不知他也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出版家,究其原因,大概以他在文坛的光辉掩盖了他本来也光亮的另一面有关。就此,我曾撰文《巴金的另一面》①来拾补此事。事实上,巴金在编辑出版方面的资历积累,异彩纷呈,厚重如山。从他1921年在成都编辑第一个刊物《半月》算起,至今已历84年,参与编辑或主编的大小刊物不下20个,其中主编《收获》长达46年,这是一份惊人的成就。举目当今编辑出版界,有谁堪比?。回顾巴金的这段茫长的编辑经历,值得咀嚼的地方很多很多,但我觉得,他甘当伯乐,对有潜力青年作者大力提携的做法,尤为可圈可点,值得做编辑的回味借鉴。在此,我愿撷取巴金在1979年重任《收获》后,就他对新作者及其作品的发掘进行探索。“多出人,多出作品”的办刊方针《收获》创办于1957年,是享誉国内外文坛的大型刊物。在创刊之始,巴金就确立了“多出人,多出作品”办刊宗旨,在发刊词中,主编巴金、靳以就说:“我们愿意以‘收获’作为作家和读者的桥梁,让读者表示对作品的意见,让作者倾听读者对作品的意见……,使他的作品更成为人民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7.
2001年的6月,对人教社来说绝对是一个具有巨大而又深远冲击力的6月。体改办、国家计委、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四部委联合签发的《关于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经国务院同意,于6月4日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见国办发犤2001犦34号)。6月7日,国家计委、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三部委联合签发《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计价格犤2001犦945号),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联合签发《关于印发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的通知》(新出联犤2001犦8号)。而在同一日,教育部也印发了《…  相似文献   

18.
是文人出于对“第二故乡”的桑梓之情?还是一生著述编书从而对图书馆产生了特殊感情?总之,我国文坛巨匠巴金对上海图书馆怀有某种偏爱。打开有关记录,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位老人先后多次向上海图书馆捐赠图书和手稿的历史轨迹。当日历翻到九个年代第一个月。巴金欣然从他丰富藏书中挑选出一批图书作为马年礼物赠送给上  相似文献   

19.
往日里总是抱怨编辑“不识货”,净“枪毙”自己的稿子,有时甚至怀疑:是不是编辑水平有问题,是不是因为不认识编辑才上不去稿?今年5月,我到军区《前卫报》社学习。到了报社,我认为发稿的机会来了,一连送给编辑们十几篇“大作”,结果自己在“废纸篓”里又捡了回来。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表情,(真想照着镜子看一下是否自然)把~篇精心润色的军事稿件送给了编辑。那名编辑看了看稿子,说道:“这篇稿子同以前的那几篇一样,没有深度,写稿子的时候,心里一定要装着一套日常的工作思路,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报道什么内容,要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一则思想日记中曾写过这样的话:在我走上编辑生涯的第一个工作日,我读到一位资深编辑的一篇短文,标题是“多读书,爱交游,勤动笔”,这一句话九个字我奉之为编辑工作的座右铭。若干年后重读此文,赫然而惊奇地发现作者竟是不时有书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