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假借·原始文字·网络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假借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流行的网络符号和假借的关系。假借的产生缘于形、音二者表现词义的方式不同。由于早期语言中很少有相同的音节,一个音节基本上由一个字形记录;随着同音词不断产生,同音的文字不能以相同的速度递增,于是产生假借字。网络符号可以分两种,一种本质上和假借一样,另一种与原始文字的产生、运用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2.
研究《论语》古今形同义异双音节词,有利于了解先秦时期的语言风貌,对探寻古今词义演变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同音词是语言中极其重要而又十分普遍的现象,本文从同音词的形式、同音词产生的原因,同音词在语言中的作用,同音词引起的歧义和含混,如何避免同音词的误解等方面,对英汉同音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双音节词占现代汉语词汇的绝对多数,现行盲文混淆词也主要是双音节词。对现行盲文双音节同音词进行简写能够提高盲文的阅读、书写速度,能够区分同音词。本研究在5,000常用词内筛选出需要简写的同音词39组,首音节必须标调的同音词4组,极高频同音词9组,四字同调词10组,其他高频同音词16组。本研究中,57个词是通过约定标调方式进行简写的,10个词是通过加一方(第23点)进行简写的。  相似文献   

5.
张悦 《现代语文》2009,(12):53-55
本文主要从语用价值、修辞功能、不同类型现象之间的比较等方面对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同形异序现象进行了考察,对双音节的合成词两字顺序颠倒之后出现三种结果的原因做出了解释,并进一步分析了制约其结果出现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近代汉语开始,“串”产生了“表演;扮演;演奏;装扮”诸义.由于人们对“串”义的误解,从而对“串”组成的一些合成词意义产生了误解误用.文章考察了“串戏”、“客串”、“反串”、“串演”、“会串”、“彩串”和“串座”等词义的误解误用现象,并从心理和语用角度对词义误解误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词义的同步引申是指一个词义的延伸影响扩散到与之相关的其它词,带动后者词义的变化。义同、义近、意义相关和相反以及有声转关系的两个词都有可能产生词义同步引申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日语由于音节数少,如果单词短的话,很有可能出现意思不同,而发音相同的同音词。这些同音词在表达和交流时,容易引起误解。也是学习和交流时的障碍。本文从分几个种类进行阐述。并通过有趣的同音词现象,分析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语言中的"习非成是"现象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次均有存在,是原有约定被打破,误解误用的约定重新建立的过程。"习非成是"现象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究其产生的动因,从语言符号的角度来看,语言符号本身的音、形、义易混淆性,原有符号关系的生僻性是误解误用产生的内在根本原因。从语言使用者角度看,大众的集体无意识和集体修辞创新是误解误用产生的外在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词汇系统里有个很特殊的语言现象,构成词的语素一样,但是语素的顺序不同,此类的双音节合成词很多,有的词义相同或者相近,有的则不同。这类词在宽泛意义上统称为同素异序词。论文从同素异序词的研究现状,"代替"与"替代"的词语意义,两个词的相同点,两个词的不同点,如何区分这两个词,以"代替"和"替代"为例说明同素异序词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说。  相似文献   

11.
语言跟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这种关系密切性集中体现于文化内涵在词义中的渗透,渗透着文化内涵的词义构筑起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的世界。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文化在词义中的渗透情况,以助于第二语言学习者了解词义的文化内涵,使之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佤语谐音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声母相同,变韵母;韵母相同或相似,变声母。从意义上看,谐音词是在词根词素的基础上表示"泛指、概称"等意义,同时还带有一些表卑的附加意义,谐音成分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词汇意义。此外,形容词词素谐音词主要起强化作用,动词词素构成谐音词具有表名物意义的语法作用。谐音词在日常口语中通常连用,但在熟语、祭词等口传文学用语中,为了句式工整的需要,常常可以把词根词素和谐音成分拆开使用,但这并不改变谐音成分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3.
方言口语有许多词义不知所以然,但可以在大范围内探求它们的源流谱系,从而研究词义的理据。"拍马屁"词语家族可以区分为五个系统。一、"舔沟子"类,由古代典故式的"舔痔"而来。二、"溜沟子"类,却是谐音"溜够",即"随顺而攀附"的理据。三、"溜须"之类,是"须——戌——狗——够"的复杂曲折关系,即实际上也是"溜够"的理据。四、"拍马屁"系列词,一般说来是"配码脾"的谐音:与某人脾性连接相配。五、其它杂类,如福建建瓯说"穿花鞋",是"挨串伙"谐音而倒序的,挨靠串成一伙。五十四个词,用字大不相同,而事理却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14.
一词一义的形成过程是词的制造者为一个意义选配一个“词的语音形式”的过程。一词多义的形成过程是新的词义与旧的词音相结合的过程。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进”到同一个“词的语音形式”之中的。词的本义不能“产生出”或“带出”词的新义, 故词义不可“引申”而出。“词义引申”说未能真实反映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进入同一词中的客观过程。古汉语中的多义词皆词义引进所致。词义引进表现为“一义一进”和“一义多进”。  相似文献   

15.
词的义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多义词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一个词的各个意义,是层积状,并不处在同一层面上。一个义位表示一个义层,义层是以义位层层相叠的形式存在的。义层和词义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义层的形成往往反映词义系统内部的调整,同时又促进新的同义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词汇的联想意义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在概念意义的基础上,运用联想的方式,通过象征、类比等心理手段所构建的语义世界。词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其词的联想意义有很大的区别。掌握词语的联想意义,能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词义,进而掌握词汇的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Idiom is an expression in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that is peculiar to itself either grammatically or in having a meaning that cannot be derived from the conjoined meanings of its elements(Merriam-Webster).Idioms are the sediment of their societies and culture.Concise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idioms.Because of the loan of culture,idioms can express a large amount of meanings by a few words.Idioms come from all aspects of human life.The delicate and compact structure gives birth to the idioms which express the meaning beyond the literal one.Different types of life produce different types of cul-ture;in return,different cultures produce different idi-oms.  相似文献   

18.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中古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的语料,据调查书中共有75个双音词先秦和汉已见,而在《洛》书中产生了新义。这些词的新生义,一是因引中而产生的新义,一是由修辞而产生的新义。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现代汉语中旧词生成新义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从认知的角度看,新义的产生往往是人们以熟悉的某一领域的经验为基础,去说明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从而使旧词引申出新义。因此,隐喻与旧词新义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对现代汉语词义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很多词语获得新的意义和用法。对一些词语进行创新使用是网络用语比较明显的特点之一,"给力"在网络语言中就被赋予新的意义和用法。"给力"新用,不仅受网络语言环境、语言使用者的影响,同时与其内部语义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