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道亮 《湖北教育》2004,(18):42-43
曾都区是一个农业大区,每年有数万名中小学生因家庭贫困面临失学。为解决好他们的就学问题.多年来,我们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教育为主体,建立社会扶贫助学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扶贫助学,每年有近3万名贫困学生可以得到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援助,基本保证了全区学生无人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相似文献   

2.
<正>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是国家级贫困旗,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出台以及爱心人士的积极参与,察右中旗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了坚强的后盾,他们不再因贫困而失学,因学费短缺而烦恼。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09年,察右中旗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贫困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随着宣传政策的逐步深入,贷款的学生逐年增加。仅2013年,就有712名学生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8月1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主任刘奇葆在都安高中考察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始终保持强劲的工作态势,引导和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深入扎实推进扶贫助学活动,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相似文献   

4.
绍兴市教育局从构建长效助学机制入手,深入开展帮困助学活动,撑起了一张立体式的就学保障网,确保全市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相似文献   

5.
每年9月,总会看到这样一个横幅: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确实,对于这些因贫困而几乎丧失信心的新生来说,这项举措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使他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有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无怪乎近几年来,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等成了越来越热门的名词,也有很多人说大学生的自立、自强乃  相似文献   

6.
高校扶贫助学工作的困惑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化,扶贫助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困惑和尴尬: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未能有机结合;对于困难补助存在“我不要”与“不要白不要”的尴尬;对于国家助学贷款来说叫好不叫座;对于勤工助学来说想拥有不容易,而奖学金只属于幸运儿。扶贫助学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未能尽如人意,有限的济贫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进一步对扶贫助学体系进行思考,提出了完善高校助学体系的对策。以充分发挥扶贫助学的济困助学和教育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7.
关于奉献精神的哲学思考张建军我国每年有一百多万名孩子因家庭贫困,缴纳不起书本杂费而失学,为了使这些孩子重返校园,接受教育,近几年,全国开展了救助失学少年,奉献一片爱心活动。笔者所在单位也开展了这项活动,笔者捐款叁拾整,为贫困地区的失学少年尽了自己应尽...  相似文献   

8.
朔州市平鲁区委、区政府采取财政预算内拨付和企业、社会捐助的办法 ,一次注入资金137.7万元 ,成立了“平鲁区扶贫助学基金会”和“西易集团公司贫因大学生助学基金会” ,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因学生上学难问题。近年来 ,平鲁区政府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 ,首先为两个基金组织从区财政分别注入10万元资金 ,并明确规定根据实际需要每年列入财政预算。西易集团公司经理苗寨决定每年从公司拿出10万元 ,并发动公司干部职工采取一次性捐助和从每人每月工资中提取1 %—2 %的办法 ,牵头创建了西易集团公司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会 ,确保每年贫困大…  相似文献   

9.
在共和国的记事簿上,应该写上这样两组数字: 我国有近二忆文盲,全世界每四个文盲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近十年来,我国平均每年至少有一百万名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相似文献   

10.
高校助学贷款有利于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国家每年在助学贷款上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目的就是尽量不让一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学费问题而失学。而由于民众诚信意识的缺失和其他原因,部分贷款学生毕业后无法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这对国家助学贷款长期而有效的运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也影响高校正常贷款工作的运行。因此,高校助学贷款追贷管理模式亟需进行创新,应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对贷款进行有效的催收。  相似文献   

11.
吴佳云 《云南教育》2007,(9X):43-44
今年8月,紫金矿业集团麻栗坡紫金钨业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00万元,设立麻栗坡县紫金扶贫助学奖教基金,实施扶贫助学奖教工程。 麻栗坡紫金公司将扶贫助学奖教基金100万元存入县教育局在建设银行开设的账户,每年用存款扣税后的利息及部分本金进行资助和奖励六种类别的师生。一是每年扶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初中生20名,每人每学年300元,高中生20名,  相似文献   

12.
海梅 《内蒙古教育》2014,(11):71-71
为了解决家庭贫困的大学生上学难,实现"不让一个贫困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承诺,今年国家加大资助力度,各高校基本建立了以"奖、贷、补、减、勤"为核心的助学体系,这对促进公平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助学金是"补"的重要内容,对救助贫困大学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辩证看来,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虽然学院老师们、班干部想方设法用最合理、最公平的手段做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从1998年提出,1999年试点。到2000年在全国铺开,走到今天已历时6年。但一直进展缓慢。全国已累计审批贷款学生115万,审批贷款合同金额达到96亿多元,先后有108万学生得到发放货款69.8亿元,解决了一大批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目前全日制本专科在校1333.5万人,其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占20%以上,按此计算,每年需要助学贷款资助才能完成学业的学生就有270万之多,而受到助学贷款资助的学生6年来累计才115万。平均每年能够接受贷款的学生还不到20万。由此可见,助学贷款的效率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让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失学。  相似文献   

14.
教育精准扶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中“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要举措。文章围绕扶教师之贫、扶学生之贫、扶家长(贫困群众)之贫三个层面,从信息化助力的视角讨论了面向乡村学校教师提能、学生保学、家长(贫困群众)再教育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乡村教师提能,利用大数据精准施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家长(贫困群众)接受再教育的路径、方法与策略。在后扶贫时期乡村振兴衔接中仍有值得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职业技术》2006,(20):23-23
据市场报报道,每年9月开学之际,是农村贫困大学生上学问题最受关注的时期,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也频繁见诸各大媒体。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穷同办教育”的现实使“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失学”的目标实现尤为困难。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学业问题不仅仅涉及个人、家庭命运的改变,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缓解社会分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曾因古老的明饮誉于世,而如今每年却有400万失学儿童,其中绝大多数在我国贫困地区,不仅是儿童,还有物质贫苦而精神富有的乡村教师,还有限于生存的贫困农民,为了他们,我拿起笔写作了一部又一部报告学,为了孩子,为了人民,我走近贫困,反映贫困,是为了呼呈全社会都来关注贫困,战胜贫困,走近贫困,对作家是一笔精神财富,无论作,不是做人。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我省陕南秦巴山区19个国家贫困县有2万多名学龄儿童因家庭贫困不能及时入学或中途退学,情况非常严峻。原副省长现任陕西省扶贫基金会会长王双锡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急如焚。他强调:扶贫济困重在根本,在帮助解决温饱的同时,扶贫必须扶智,扶智必须从孩子抓起。为此,省扶贫基金会于1996年7月12日作出了《关于设立陕南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助学基金的决定》,确立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华侨港澳同胞、海内外校友对我们台山市第一中学从学校建设到奖学、助学等方面给予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我们将之称为“爱心资金”,这使得我校能建成一流的校园,也使得我校不曾有因贫困而失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教育部的安排,现将江苏省落实国家助学政策及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关于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情况江苏省从2004年起设立“职业教育助学金”,通过发放职业教育助学证的方式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目前,资助经费已由2004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4亿元,资助人数由每年1万名增加到3万名。今年5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出台后,江苏省及时调整助学政策,全面推进各项资助工作。(一)加强对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确保每个困难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是江苏各级政府对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0.
于鑫,9岁,哈尔滨木兰县东兴镇凌云小学学生。母亲因公殉职,靠父亲打零工度日。该生学习好、品质好,因家庭贫困几度失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