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书院刻书与藏书自宋代开始,以下是本文对宋元书院刻书及藏书的初步探讨: 一宋元书院刻书宋代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雕板印刷术在宋代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刻书的三大系统已经形成,在民间也比较普及流行,可以说,印刷术的发展,是促进书院刻书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书院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学者讲学、生徒学习都离不开书籍。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许多书院在讲学之余刻过不少书,书院成为封建社会刻书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它在系统地综合和改造传统的官学和私学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不是官学但有官学成分,不是私学但又吸收私学长处的新的教育制度,它是官学和私学相结合的产物.自书院出现以后,我国古代教育便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即出现了官学、私学和书院相平行发展的格局,三者成鼎立之势.直到清朝末年,它们之间具有排斥,但更多的是互相渗透与融合,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书院在中国大地上存在了1000余年,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3.
书院教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私人教育形式,藏书与刻书构成书院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二者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白鹿洞书院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曾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它有着颇具实力的师资,求知若渴的生徒;有完整的教规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它兴教以来,延续时间达1000余年,曾为封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人才。《白鹿洞书院学规》是世界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它不仅成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而且为世界教育界瞩目,成为国内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课题。白鹿洞书院环境优美,山石碑刻、松声泉韵无不渗透着深厚的文化气息。“莫问无空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同”,白鹿洞书院正是以这样的独立精神和超逸…  相似文献   

5.
书院萌生于唐朝,在宋代得到了重要发展。这时期书院在组织管理和制度上较为完善成熟,在教育及教学管理方面,具有自己的鲜明的特色,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它在系统地综合和改造传统的官学和私学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不是官学但有官学成分,不是私学但又吸收私学长处的新的教育制度,它是官学和私学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鳌峰书院是清代福建省的最高学府,培养了如林则徐、张际亮等人才。鳌峰书院形成了完备的教育教学制度,在讲学、教学管理、经费使用方面都有典型性。特别是它秉承中国古代书院藏书、刻书的传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是清代书院藏书、刻书方面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8.
书院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块熠熠生辉的瑰宝。近由陈谷嘉教授著述的《岳麓书院名人传》,是一本将人物传记活动和学术思想发展熔于一炉的颇具特色的学术专著。书院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的重要教育机构,它始于晚唐,延至清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历代书院达4000余所。因时久境迁,世事沧桑,至今保存较好的书院甚少。作者从这一实际出发,先不着力于宏观研究,而从微观入手,通过对个别有代表性的书院来探  相似文献   

9.
鳌峰书院是清代福建省的最高学府,培养了如林则徐、张际亮等人才。鳌峰书院形成了完备的教育教学制度,在讲学、教学管理、经费使用方面都有典型性。特别是它秉承中国古代书院藏书、刻书的传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是清代书院藏书、刻书方面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0.
官私兼办的书院刻书——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唐宋以来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教育基地。它在我国文化史、教育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在设坛讲学、著书立说、修身养性、学术研究的同时,编辑出版图书也是书院一项较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然而在以往研究书院的论著中,对其刻书活动的分析大多较为粗略,故从出版印刷史研究的角度设此专题加以论述,以就正于方家。一、书院的性质及其演变书院是一种程度明显高于蒙学(包括义学、学馆、家塾),而未列入国家学制的文化教育机构。就其主体而言,书院基本属于私学,然而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又与各级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出现不少官办书院。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书院在宋朝非常兴盛。宋代书院的形成、发展及壮大,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加以扩大,并弥补了官学教育的不足,因而成为一种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学术研究、授徒讲学以及时事议论的专业机构,书院对整个封建社会教育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宋代书院教育的互动特质,并且仔细分析了宋代书院的基本特征,对互动特质在宋代书院中的呈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元代书院刻书事业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矩弘 《图书与情报》2006,(2):111-115,119
书院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教育机构,元代书院不仅从事教学活动,而且还从事出版活动,雕版刻印了不少高质量的书籍。书院的刻书活动推动了整个元代出版业的繁荣,在元代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唐细英  谢玲 《兰台世界》2012,(28):60-61
书院藏书是我国古代藏书的一个特点.书院之名起于唐代,北宋后书院发展成为一种读书、讲学新的教育组织,它的目的在于自由研究学问、讲求身心修养,是理学家或者学者讲学之所.明清时期,书院几乎遍及各省通都大邑,以至穷乡僻壤,这一时期出现了古代比较著名的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等有名的书院.  相似文献   

15.
书院与藏书有着天然的联系,书院藏书楼可说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浙江的书院还以刻书、印书著名,为文化知识的传播也作出了很大贡献.浙江的书院藏书楼基本上与中国的书院发展同步,源于唐,兴于宋,在清末则经历了变革.  相似文献   

16.
四川书院的藏书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书院藏书事业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教育史、中国图书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一千多年来四川书院的藏书状况、藏书管理、刻书印书和文献研究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7.
书院藏书自唐初至清末,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藏书事业的一个重要类型。历代统治者在封建政权相对稳定后,为着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8.
元代书院藏书重要来源之一——书院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拨捐学田刻书经费充裕、刊刻书院教学和研究用书形成书院藏书一大特色,以及山长主持刻书质量精善等方面,阐述书院刻书成为书院藏书重要来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丽香 《兰台世界》2019,(z2):38-39
<正>书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中国的文化特色。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中国士人的文化组织,它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历时千载,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的教育、学术、藏书、出版、建筑等文化事业的发展,曾起过巨大的推进作用,对人才的培养、民俗风情的培植、思维习惯及伦常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过重大贡献。如今保存下来的书院已成为著名文物  相似文献   

20.
尽管在20世纪初期以来,书院史研究一直是书院研究者的关注重点,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然缺乏对其发展规律的系统研究,对与书院发展息息相关的书院学术、书院科举、书院藏书与刻书、书院祭祀等问题都缺乏深入研究,尚不能真实地反映书院千余年的发展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