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案例:前不久,在我校举行的新课程调研课上,我听了汪老师执教的《说声“对不起”》(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课堂上,汪老师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学生的问题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生成的活力。现摘取其中几个精彩片段:[片段一]生:陆叶也有错,老师为什么非要陈刚说“对不起”呢?  相似文献   

2.
一位年轻女作者说:“我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一直都当班长,到了四年级却啥也没当上,就整天闹着让我找老师帮帮忙,给他一个官当。”结果这位母亲真的找了老师,她儿子也如愿当上了小队长。当时有人问:“如果你的儿子长大了,让你帮他当市长,你也有办法吗?”我虽然一直没说话,但听了这话却在心里由衷地赞了一句:“问得好!”因为有些问题是需要孩子们自己努力去解决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年第四期刊登了丁梅红老师的《向四十分钟要精彩———农村阅读教学“课堂高效”现象赏析》一文,我初读后心生羡慕:他们那里的农村阅读教学竟可以如此“洒脱”———“翻翻教参就上课,教案留在课后写”;竟可以如此“丰富”———注重教具准备、教改形式及实效、“广收广种”。但细细品读后,却疑虑重重,颇感不安。现提出来与丁老师商榷。一、课堂是生成的,就难以预设了吗丁老师在文章中认为“兴师动众,一句过渡语都要前后斟酌,左右推敲”的做法,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其理由是“课堂是生成性的,难以…  相似文献   

4.
孙俐 《现代教学》2010,(10):54-54
这是一个既平凡而又精彩的教学案例。说它平凡,是因为我相信类似的学生你我都似曾相识,类似的“状况百出”你我大概也都不以为奇。然而,蒋老师这样的处置方式却并不多见。蒋老师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演绎了生命课堂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相同的教学设计,不二的目标确立,经过不同老师的“演绎”,却呈现出完全两样的课堂,原因何在?让我们一同感受以下案例———【案例1】孙双金老师教学《送别组诗》片段(老师带着学生初读古诗,了解了大意,然后鼓励学生质疑。)生:为什么汪伦要在李白“将欲行”的时候赶来踏歌相送呢?师:我特别欣赏你这个问题。(勾出“忽闻”一词)李白是在要走的时候,忽然才听到汪伦来相送的踏歌声的。为什么早不送,晚不送,偏偏在李白将要走的时候,汪伦才赶来相送呢?(全班沉思)师:请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有哪几种可能?请四个人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好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案例]《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浙教版教材六年级的一篇文章。在教学第八自然段时,一学生的“节外生枝”打断了原来的教学流程。他说:“老师,我有个问题,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为什么其他战士没有受到影响?”学生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是啊,文章前  相似文献   

7.
姜新 《中国教师》2006,(6):26-27
一民主、开放的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论辩中经常会有无法预设的收获。《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哲学常识的第一课,当讨论到上帝是有还是无的时候,课堂显得特别的活跃。特别是我讲书本的证明方式时,学生们五花八门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提了出来。“老师,上帝能不能存在于我们尚未认识的地方?”“既然我们没有穷尽地认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上帝又为何不可以呆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偷看着我们?”“上帝可不可以制造好世界之后,让世界自己按规则运动,然后自己云游去了?”……我相信很多政治老师有相似的经历,在这个时候老师往往处于…  相似文献   

8.
新年后第一天上班,一大早,倩倩的妈妈就带着倩倩来了。我们相互问候时,我说“没想到倩倩来的这么早”。她妈妈告诉我,倩倩这几天在家,夜里曾在睡梦中喊着“赵老师!赵老师!”而哭醒。问她,说是想赵老师了。爸爸问她:“想赵老师?赵老师喜欢你吗?”她说:“喜欢!”爸爸又问她:“赵老师喜欢你,为什么不请你做指挥呢?”倩倩妈妈问我:“您猜倩倩怎么说?”我有点尴尬,刚想解释一下,可倩倩妈妈紧接着说:“她说‘不是就只能有一个人当指挥吗?要是请两个肯定有我!’您瞧,这孩子还挺自信!”看着倩倩妈妈  相似文献   

9.
一、你的课堂评价准确吗?例1:上《四季》一课,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问:“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老师听了以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可能就是聪明吧。反思:从以上这个教学片断可以看出,教师的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就像一顶高帽子,戴在谁的头上都行。平时,我们在教学中,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味地夸奖学生真棒、真聪明,可学生到底聪明在哪儿?老师不明白,学生也不明白。其实,案例中的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仅说…  相似文献   

10.
于漪老师说:“应创设余音缭绕的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下课堂。”一节完整的中学语文课教学,应如一篇“形散神聚”的散文,课堂结束前的几分钟,应如散文的高潮,当为精彩之笔。因此,优化课堂教学,不仅导入要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还应该终曲耐人寻味。为此,我将课堂的结尾归纳为以下十种。 1、 音乐渲染,美的升华 《我的小桃树》:让学生闭上眼睛蓄梦,并说说你的梦是什么?你的梦是什么颜色?然后放音乐《明天会更好》。在音乐声中构筑一个优美的意境,主题在美中升华。 2、 妙用诗句,画龙点睛 《驿路梨花》:用诗句“…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结束时,有一听课教师很幽默地说“:我听了一天的课‘,感动’了一天,回去继续‘感动’。”乍一听以为是这位教师是多么的多愁善感呢!其实“,感动”是这一天里各位执教教师的一种风格、一种格调,也是时下大家的课堂中最流行的两个字。如一位教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教学过程里就是这样一次次地提及“感动”两字的:引导谈话,导入新课,初谈感动;理清故事,选择学习,自悟感动;引导交流,重点体会,深悟感动;课外引入,深度拓展,深化感动;说写结合,提升情感,内化感动。(当然不是说这样的设计不好)又如另一位教师设计的《夏日绝句》,他的设计意图里也是围绕着“感动”两字而定的:诗词中的感悟成语中的感悟,典故中的感悟,人生中的感悟。再如一位教师教的《詹天佑》无论是在他的导语里,还是在他的过渡语中,都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了“感动”两字。无论是在他的穿插语里,还是在他的结束语里,都有“感动”两字出现。导语里,这种为国分忧的精神,这种挺身而出的壮举,怎能不让今天的我们深深地感动,同学们,让我们再读一次。穿插语里请你告诉大家,是什么让你感动了你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将你的感动表达出来吗?如果让你从句中挑一个词说明詹天佑为...  相似文献   

12.
他能回来吗?     
“他能回来吗?”我心里不住地问自己。刚才,我有意要晨旭小朋友到前边去问他妈妈一件事,要求晨旭问完了就回来。最后还加强语气说:“老师相信你能自己回来。”本来,到前边教室去问老师一下,算不上一回事。但对于晨旭来说,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他的妈妈也在幼儿园里工作,娘儿俩整天  相似文献   

13.
[问题呈现]案例一:教学《夜晚的实验(》苏教版第10册)一文,为引导学生尽快把握内容,并进行语言转换训练,教师围绕实验的目的、方法、发现、结论设计了表格。手拿表格,有学生便小声嘀咕“:老师,这表格我在课外资料上见过“。”老师,这表格我妈妈已让我填过了“!”我也填过了,没什么意思。”听着同学们的议论,看着大家的神情,老师很快由意外转变为生气“:填过了又怎么样?都会了还来学校干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课堂归于平静。案例二:一教师引导阅读《第一朵杏花(》苏教版第7册),本想通过质疑问难,捕捉学生问题中的闪光点,加以诱发,以促进内容理…  相似文献   

14.
沈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近日,在教学实践中碰到了一件让我头痛的事:那天,我准备用情境教学法上说话训练课《转告》———课前,张老师佯装找不着我,于是,让我班学生转告我一件事:“星期六,请陆老师到她家附近的书店里替我买一本《格林童话选》。”上课了,我刚一走进教室,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陆老师,张老师让你……”我暗暗高兴:“刚才同学们把张老师的话告诉给我听,这就叫‘转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时,一位调皮的学生气呼呼地说:“原来,陆老师串通好了张老师来骗我们!”紧接着,其他学生也小…  相似文献   

15.
上学期,我上过一节接待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得到了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后.我整理课堂实录时发现:学生的表现的确很精彩,而作为教师的自己却不太“出彩”。是什么在牵引着课堂?是什么在激励着学生?学生的精彩从哪里  相似文献   

16.
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说一句话,做一个动作,挂一幅图,……往往会被看作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不去注意它。果真应该这样吗?不。请看一位老师在教《坐井观天》时的三个镜头:①在要小朋友练习朗读的时侯,他说:“大家读过之后,我要请几个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②在要小朋友看黑板上的一张放大了的插图时,问图上画了些什么,第一个回答有青蛙和小鸟,这显然没说全。只见老师用手指向井,问:“还有什么呢?”③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老师问大家:“这  相似文献   

17.
事情大约发生在2004年初,与我教同一年级的一位自然科学老师生病了,学校安排我临时担任该班自然科学的教学任务,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有关浮力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学一开始我就先给他们讲一个有关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之谜”,也许是我讲得还不够生动吧,当故事讲到一半的时候,几个同学突然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您让我们的‘历史学家’来说吧!”当时,我很奇怪,便问:“‘历史学家’是谁?”同学们都掉过头向后看,顺着同学们的视线,我发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有个大个子男孩,他正跃…  相似文献   

18.
课堂的生动,在于学生的生动;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精彩。作为老师,唯有用心,才有创造生动、塑造精彩之可能。案例一用童心呵护精彩《七色花》课后,有这样一道题目:你喜欢小姑娘珍妮吗?她什么地方可爱?请写下来。我布置学生回家做好。第二天,发现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珍妮的可爱,在于她用的青花瓣。如果是我碰到破脚的维佳,他不跟我玩,我就去找其他伙伴玩了,但是珍妮没有,她用青花瓣让维佳恢复了健康。”“珍妮一会儿想要去北极,一会儿想要全世界的玩具,她真是一个爱玩的小女孩,我觉得好可爱。”……看了这些,我除了叹服,还能说什么呢,于…  相似文献   

19.
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年轻教师,近日,在教学实践中碰到了一件让我头痛的事…… 那天,我准备用情境教学法上说话训练课《转告》。课前,张老师佯装找不着我,于是,让我班学生转告我一件事:“星期六,请陆老师到她家附近的书店里替我买一本《格林童话选》。”上课了,我刚一走进教室,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陆老师,张老师让你……”我暗  相似文献   

20.
一天,女儿忽然问我:“爸爸,你喜欢你的老师吗?”瞬间,我作出了反应,真诚地对孩子说:“我很喜欢我的老师。”女儿一下子就激动起来,“我也喜欢我们的老师,我们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接下来,女儿讲起了自己的老师,我也真诚地给女儿讲起了自己的老师的情况,和女儿共同沉浸在对老师的美好回忆中。从那以后,女儿更爱上学了,更喜爱她的老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