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身为人师要无愧于这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以自身健康的人格去培养学生的人格.以自身高尚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在教书育人活动中,教师的师德、人格起形象表率作用.要培养一代新人、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我们教师首先必须要"以师德为灵魂、以善教为核心、以博学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更新完善自我,要以自身完美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实现真正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教师人格魅力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方面有三大特性、四大作用.其三大特性是:基础性、综合性、潜在性.四大作用是:环境营造、榜样示范、期待暗示、心理支持.具体来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一种效果明显,但方式隐含的潜在性的影响.无论是心理环境的营造,还是榜样示范、心理暗示或心理支持,教师的人格是一张隐性的网,它看不见,但又无处不在地影响、制约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除了运用常规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外,教师更应把自身的人格作为最基本的方法,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从教师职业特点看教师素质的修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道德修养 首先,教师是社会道德的代言人,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道德“成熟者”。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及道德尚未成熟,因而是道德规范的接受者、被熏陶者。其次,劳动手段的特殊性。教师的劳动最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教师是以自己的心灵去碰撞学生的心灵,以自己的人格去熏陶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以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所以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相似文献   

5.
教师需具备哪些人格特质人格特质主要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特征的综合体现。由于教师的一举一动,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灵魂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加强自身人格的研究和培养。那么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人格特质呢?首先是活泼开朗而不...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震撼力量是任何教科书和教育力量所无法替代的。乌申斯基有两句教育名言:“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灵魂必须用灵魂来塑造,人格必须用人格来熏陶。当前,传统的教育价值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的威信也面临着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修身养性,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以科学的人生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以爱生博学的道德风范悄无声息地熏染着学生,感召着学生。那么,如何培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除了教师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爱生博学外,还应该对学生公平博爱,宽容善待,真诚守信。将心比心,用我们真诚的心去洞察孩子幼小的心灵;以情激情,用我们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孩子稚嫩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人格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本质是人格的塑造,教育的根本职能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教育当然要为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服务,但这种服务不是通过直接参加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实践去实现的,而是通过实现自身的本质(人格塑造)去实现的,是通过完成自身的根本职能(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完善人格的人)去实现的。这是对教育本质理念的终极关怀,是教育本质理念的回归。什么是人格?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格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即以个体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陶冶其道德情操,优化其气质性格,培养…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人格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人格影响另一种人格的过程。本文论述了塑造教师人格的必要性,并就教师人格的塑造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明白自身责任。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并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赏识、去激励、鞭策、感化学生。生活中的教育能触动心灵,能育德,能育人。  相似文献   

10.
从职业特点看教师素质的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教师职业特点看教师素质的修养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道德修养首先 ,教师是社会道德的代言人 ,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道德“成熟者” ,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及道德尚未成熟 ,因而是道德规范的接受者、被熏陶者。其次 ,劳动手段的特殊性。教师的劳动最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教师是以自己的心灵去碰撞学生的心灵 ,以自己的人格去熏陶学生的人格 ,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的言行 ,以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所以古人云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第三 ,道德影响的特殊性。在教育过程中 ,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