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创新是高技术企业的主要特征,创新能力是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知识观角度看,知识溢出是高技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一.分析了高技术企业集群内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认为知识溢出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变量;并以杭州软件企业集群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从知识现视角提升高技术企业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刻画了FDI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内在机理,打破了一直以来将FDI的溢出途径单一的设定为外资的进入程度的假设,通过引入外资企业R&D支出和人均劳务费用指标,利用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这两个指标在FDI的影响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FDI技术溢出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传导机制和影响路经,首次假设并验证了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外资的研发支出和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对内资企业产生的竞争和示范效应是导致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国有和非国有部门的自主创新效率变化和分解,并按所有制结构分组检验FDI质量特征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高技术产业非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效率增速显著快于国有且增长源泉存在显著差异。非国有自主创新变化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率和要素配置效率的快速增长,国有部门主要源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2)FDI质量特征和所有制结构会直接影响FDI对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的程度甚至方向。外资技术含量、盈利能力有利于FDI对自主创新的正向溢出,平均规模不利于FDI对自主创新的溢出,但是这种影响仅仅表现为对国有企业的促进或限制,非国有企业并没有受到影响。FDI本地化程度是唯一对非国有企业产生显著正向溢出的外资质量特征。(3)外资数量与质量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在不同部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知识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同方面的影响分析入手,从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给出知识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聚类分析针对2011年知识溢出对我国29个省份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状况进行评价.为知识溢出对高技术服务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际评价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知识演化的角度对技术溢出效应及其与企业自主创新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表明,外部技术溢出效应是组织获取技术知识最重要的渠道,通过知识的独占性、技术机会与产品市场需求等方面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动机;另外,技术溢出效应通过促进企业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共享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的提高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知识演化的角度对技术溢出效应及其与企业自主创新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表明,外部技术溢出效应是组织获取技术知识最重要的渠道,通过知识的独占性、技术机会与产品市场需求等方面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动机;另外,技术溢出效应通过促进企业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共享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的提高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对高技术企业发展能力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促进高技术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竞争力.以2000-200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的111家高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知识资本与高技术企业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知识资本对高技术企业的发展能力有积极的贡献,而物质资本对高技术企业发展能力的贡献不明显.因此,高技术企业要谋求发展,应注重知识资本这一"质"的积累、增值和实现,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1990—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FDI的国际RD溢出对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RD投入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FDI企业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带来的RD溢出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为正,而FDI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当地带来的RD溢出效应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存量和制度环境对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以上述的回归结果为基础,对长三角地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知识集成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的知识集成管理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分析知识集成管理过程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知识集成管理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理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知识集成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转化和创新产出4个维度构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进一步建立回归模型,定量分析这4个维度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是影响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加大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投入力度是提升区域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空间集聚产生了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按照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对我国高科技产业进行分类实证研究,得出高科技不同行业研发活动受经济危机影响的程度与外资企业的研发知识溢出效应、内资企业创新能力、行业开放度、内资企业吸收能力等因素相关,为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经济危机下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产学合作知识转移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对西安大学和高新技术企业调研,获得研究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知识转移能力、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知识特性以及界面管理水平这四个影响产学合作知识转移的因素均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中知识特性与界面管理水平又对大学知识转移能力以及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产生正向作用,另一方面,界面管理水平和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对产学合作效果起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选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122家企业339名管理者或研发人员的有效样本数据,本文分析了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意愿与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溢出效应和创新意愿均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知识溢出效应对创新意愿的影响随着知识溢出效应的增强而变化,两者呈倒U型曲线关系;企业的研发新颖度在知识溢出效应与创新能力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企业知识溢出效应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内部作用机理,不仅拓展了知识溢出和企业创新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空间,同时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有效增强知识溢出效应、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集聚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FO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明  李宗植 《科研管理》2011,32(1):15-21
    摘要:对经典的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考虑研发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并将高技术产业集聚下知识溢出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引入该函数,以1998-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对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研发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高技术产业知识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省域内的产业集聚因素和省际间的知识溢出显著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15.
知识溢出视角的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梅  罗公利  田恬 《情报杂志》2012,31(7):110-115
知识溢出通过对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不同方面的影响来最终影响其技术创新能力,从知识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同方面的影响分析入手,从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给出知识溢出视角的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针对2011年我国29个省份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状况进行实证评价.给出主因子特征,反应各评价主体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returnee entrepreneurs and their knowledge spillovers on innovation in high-tech firms in China. Using panel data for 1318 high-tech firms in Beijing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 (ZSP) we find that returnee entrepreneurs create a significant spillover effect that promotes innovation in other local high-tech firms. The extent of this spillover effect is positively moderated by the non-returnee firm's absorptive capacity approximated by the skill level of employees.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R&D activities positively affect the innovation intensity of non-returnee firms only when these local firms possess the sufficient level of absorptive capacity. Our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olicy-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相似文献   

17.
祝影  孙锐  翟峰 《科研管理》2016,37(12):28-36
本文突破外资研发投入直接影响自主创新产出的研究范式,提出外资研发投入直接影响内资创新投入而间接影响内资创新产出的外资研发溢出路径,构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两阶段模型及其联合分析的理论框架,从资本和劳动两种创新要素的维度,考察外资企业研发投入对内资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差异。基于中国11个高技术产业2004-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外资研发对自主创新既有抑制作用又有促进作用,外资研发资本投入会抑制内资企业创新产出,外资研发劳动投入会促进内资企业的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通过探讨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阐明了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并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学习加快实现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以期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构建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的整合框架,探析基于吸收能力门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机制;收集中国高技术产业2000-2016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测度产业集聚与FDI溢出效应大小,检验并测算其各自的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大于FDI的溢出效应;(2)追赶企业与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跨越特定门槛,才能有效利用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3)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引致的吸收能力门槛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吸收能力、促进并利用技术溢出的有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勇  赵茂饶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7):106-115
将专利引进划分为排他式引进与非排他式引进.基于技术追赶理论视角,比较研究不同引进方式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验证引进企业自身知识基础的中介作用以及引进专利知识特征的调节作用.运用2006-2019年间沪深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表明,专利引进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有倒U型关系影响,排他式专利引进比非排他式专利引进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提高的影响更大,企业知识基础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同时,企业知识基础较弱时引进专利知识异质性在非排他式专利引进与企业自主创新绩效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