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前辈告诉我们:“小报要小办、精办。”又说:“小报要抓大问题。”如何实现上述要求,并使二者统一起来?这是众多的小报工作者在实践中正不断探索并应创造性地予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回忆一九八三年四月三十日《陕西农民报》副刊刊登的《给老婆让个座》一文的编改过程和发表后引起的反响,我以为“聚英采蕊,大题小做”的编辑方法,仍可看作实现上述要求的众多方法中之一种。《陕西农民报》是以陕西农民为主要读者的一张综合性通俗小报。它的副刊取名  相似文献   

2.
叶进 《新闻前哨》2006,(6):19-20
2005年,我在《荆门日报》主办“县乡新闻”,这个专版每周出两期,实际上是个“农村版”。我常在下乡采访时,向基层干部和爱看报的农民朋友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办的这张报纸,究竟有多少农民朋友在阅读?大家最喜欢看的是什么,最不喜欢看的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要求,我们铜山报从1980 年3月复刊开始,在四版开辟了《科学天地》专版,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并逐步扩大科技门类的报道,用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给他们一把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回顾十年办《科学天地》的实践,我们认为这个专版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经常性。包括:固定版面,固定专版编辑,不轻意调换。这样,  相似文献   

4.
今年2月6日,湖北农民报将“月末版”改为“周末版”。农民报的周末版该如何办?应不应该更有“农”味儿。湖北农民报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湖北农民报从办“周末”开始,在策划、组版、编辑,乃至各版内容的选择、栏目的设置以及稿件的采编上,都注意体现“农”姓特色。一版主要刊登农村读者喜爱的,有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报道。它的骨干品种——“周末大特写”,围绕农村读者关注的人物、事件和热点问题下笔。二版的“五色土”,通过各种有见地、  相似文献   

5.
扩版后的《河北农民报》,适应全国报业副刊多元化构成的新形势,在原有《农家乐》的基础上,增开了“乡风”、“阡陌行”和“农民与法”四个专版,使该报办的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受到了广大读者和同行们的好评。“乡风”版还在全省报纸评比中获优秀副刊奖,作为经验的积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界,“阶级斗争工具”说是新闻理论研究的一家之言,这种观点认为“报纸、广播的性质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下面,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一、报纸、广播不单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首先,报纸可以是阶级斗争工具,它在历史上担任过阶级斗争任务,这种事例举不胜举。马克思、恩格斯办《新莱茵报》,列宁办《火星报》,都是非常自觉地利用报纸搞  相似文献   

7.
科技版是各家农民报的当家版,因实用价值大、服务性强,很讨读者喜欢。因此,它在农民报所占份额较重,对开四版报纸一般占四分之一,四开八版报纸占八分之一强。但科技版几乎都存在一个“通病”——枯燥乏味,形式呆版,死气沉沉。进一步办好办活农民报的科技版,对于提高报纸质量,扩大发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究其原因,首先是“新”的、“抓”人的东西不多。翻开科技版,老气横秋,有些内容年年登,月月登,跳不出粮棉油的框框,传统农业的框框,这样登来登去,怎能不倒读者味口?其次是形式死板,没有波澜。概括为“三多”:数字多,专业名词多,平铺直叙多。加之缺乏参与性,整个版一潭死水,激不起浪花。  相似文献   

8.
1998年7月1日,《河南农村报》在河南日报社领导的支持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年内的第二次扩版,由原来四开四版的周五报扩为四开八版的周五报。一种全新的思路促使了特刊部的成立,原经济部的“大众消费”版由特刊部主办,改为“生活消费”。如何办好这个专版,使它既不同于以往的“大众消费”专版的风格面目,又能吸收原专版精华而办出独有的特色,是特刊部,特别是本版编辑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讯 《新闻实践》2009,(11):39-40
《农村信息报》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是解读“三农”政策、聚焦“三农”热点、传递市场信息、推广先进适用农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专业报。多年来,我们坚持宗旨不动摇,小报精办,致力服务广大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10.
“有些县市报品位不高”——当今新闻界有行家这样直言不讳;“县市报受诸方面条件所限,难以办出高品位”——县市报中有同志这样忧心忡忡;“我们一定能办出高品位的报纸”——众多县市报人尤其是老总们却又这样坚信不疑。众说纷纭中,有人要问:“究竟县市报能否办出高品位?”对此,我们结合编排第1266期《襄阳报》的体会,感到县市报人不要妄自菲薄,只要在编排中坚持高立意,是完全可以办出高品位的报纸的。我们这期《襄阳报》是一期专号——1993年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特刊”。此刊经精心编排出版后,社会反应较好。不少读者来信肯定,有些专家在审读时将其与在北京同时出版的十几家大报比较后,认为,从总体因素看,此期《襄阳报》已基本达到大报水平。那么,这次成功的偶然中有些什么必然性呢?我们经过始而欣慰、继而思虑、再而领悟的参禅式悟道,终于从办报主体即报人自身的编排功能释放上,悟到“三个立意要高”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专版要热中求好光明日报去年12月2日刊登报道《报人争办“读书”版》指出:创办“读书”版,是1994年报界流行的新时尚。诸多报纸以“倡导健康读书风气,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为出版界和读书界架桥梁、通信息,确实是个好现象。但是,在这风风火火办...  相似文献   

12.
《江南游报》是全国最早创办的一份地方旅游专业报,来自1986年10月创刊以来,从一张周一刊的四开4版小报,发展到报道面覆盖大江南北的周一24版的彩色专业报,几经探索,几经改版,可以说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和健康发展之路。其中一条体会就是,专业报要贵在有自己的“特色”,成为业内的“行家”。一份旅游专业报,最忌连篇累牍的“饭店加景点”、“山水加寺庙”的俗套报道。这类报道往往没有亮点,办不出自己的特色。针对《江南游报》出版周期长,无法抢动态新闻这个劣势,我们提出多抓综合性、前瞻性、分析性较强的深度报道,以  相似文献   

13.
刊中报     
《刊中报》自8年前创刊至今,已出刊百期_我们不想用不适当的奢侈方式去纪念它,只希望广大通讯员记住:在学习写作的道路上,你曾有过一个诚挚的朋友。当《刊中报》创刊之时,我们听到两种意见。一种是:新闻理论杂志办《刊中报》不论不类;一种是:新闻理论杂志办仔1中报》既可使刊物版面活跃有生气,又能为各种兴趣的作者提供综笔的困地。我们根据为办好军报服务,为通讯员成才服务的办刊宗旨,毅然选择了“办下去”。经过8年的实践,州中报》这枚小花终于在通讯易C中活了起来。我们几乎每天都收到数篇通讯员给仰1中报》的来信来稿,占…  相似文献   

14.
阳春三月,一封题为《带刺的建议》的读者来信,从陕西岐山县范家营中学飞到了宝鸡日报社。来信态度诚恳,措词尖刻,一针见血地提出了4点批评意见:①报道市上会议多,反映基层的稿件少,如果你们再这样办下去,那也只好自己办着看吧!②去年的《宝鸡报》在批评不良倾向上还“威风”过一阵子,不知怎么搞的,现在竟然被磨得没棱角了。对那些尖锐泼辣的敢于“冒险”的读者来信一概不登,尽登些不痛不痒的东西,这样下去能发挥舆论  相似文献   

15.
解读我国的“厚报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美国人回家开门发现一只老鼠,顺手抡起报纸打下去,老鼠一命呜呼。这不是域外传奇,因为他手中的报纸厚达数百版,邮差卷起来投递,不就是一根颇有分量的纸棒吗?号称全球最“胖”的《洛杉矶时报》,周日版常常重达七磅、厚达600页。如今,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中国版”。传媒研究者称:我国报界在经历了“单报种时代”和“多报种时代”之后,一跃而步入了“厚报时代”。我国的主流报纸长期恪守对开4版,直到1987年才由《广州日报》率先“破题”扩为8版,当即震惊新闻圈。走过13个春秋,这家报纸现在每天用40版—48版应市。与《广州日报》同类的报纸,大多在16版左右,新秀《北京青年报》则挟“黑马”之势,以64版打出新高。另有《精品购物指南》和《计算机世界》,在4开报纸中一路猛蹿,分别创下了100版和200版的纪录。以上虽然不全面,但是说明我们生活在一个实实在在的厚报时代。曹鹏博士讲,同质化的情况下,量多者取胜。目前,报纸表现形式的同质化几乎成为通病,所以,版面的多少就成为决胜的关键点。厚报版数的多寡没有一个固定标准,但它要取决于报纸的区域定位,在特定区域里面寻找一个假想敌,这个假想敌的版数就是我们版数的参量,要想取胜一定要在量上对它覆盖...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31日的《宜兴报》出版后,我们编辑部接到不少来信、来电、来访,赞扬这期《宜兴报》一版版面,有新意,惹人看。为什么这期《宜兴报》一版版面如此受欢迎呢?这是我们进行版面创新的结果。我们认为,新闻改革,不仅新闻内容要更新,而且新闻版面也要创新。版面有新意,惹人看,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相反,版面“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不“抓人”,再好的新闻内容也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因此,我们提出了“不拘一格选要闻,精雕细刻划版样”的要求,鼓励编辑拿出好版面来。  相似文献   

17.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为老年人提供精神化生活服务的“银发版面”、“银发报业”正悄然兴起。平顶山煤业集团的退离休职工七八万,这是一个巨大的读群。于是,2002年3月,我们平顶山矿工报副刊版增加了《老人天地》专刊。根据三年多来的实践,要想办活这块版,就要注意解决编辑中的“三性”——栏目设置实用性、策划突出服务性、版面讲究艺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面对报海刊林,民族地区的报纸凭什么去吸引读者?最重要的莫过于要有自己的风格。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是这种报纸形成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它的副刊也不例外。在办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方面,报纸副刊与报纸的新闻是相辅相成的,但它又有其特点。我们《鄂西报》地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距省城600余公里。这里虽然交通不便,却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的一方水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象《鄂西报》这样的民族地区报纸就要肩负起传播信息、宣传改革、打破封闭格局的重任,报纸副刊自然也要把握好立足本地,而又不拘泥于本地的“度”,与整个报纸格调一致地办出地方特色。能否把握好这个“度”,关  相似文献   

19.
去年5月初,我们在黑龙江日报一版上开设了《近日农情》的栏目,不定期地报道全省的主要农情。这个栏目问世后,社内外不少同志都说这样报道农情好,大家爱读,希望我们坚持办下去。这使我们很受鼓舞。仅15个月,我们在这个栏目里发了40多篇稿件,大约是10天报一回。这些报道把全省一年多来的主要农业生产活动基本上反映出来了。办这个栏目,是我们进行新闻改革的一个尝试。过去我们在农业宣传报道中,基本上是跟着农业季节催种催收的格局转。尽管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20.
初读《经济参考·周末版》,你会觉得它“四不象”:它是副刊,却不乏新闻和言论;它登的多是经济新闻,却篇篇好似文学作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副刊,赢得了大批读者的喜爱:有人版版拜读,不漏一篇;有人期期收藏,分类剪贴;有人欣然命笔,一试身手。这是为什么呢? “副”不离“正”《新闻工作手册》上这样解释“副刊”二字:“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主要发散文、杂文、游记、小品、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然而,《经济参考》的报人们却另有一套理论:经济报纸办副刊不能离开经济生活为消闲而说闲,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