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点题内弟要结婚了,他买回席梦思、大沙发、彩电、冰箱、洗衣机,原本窄小的住房难以摆放,不得不来个吐“故”纳“新”。星期天,我去帮助整理。旧皮箱、木板床可让人伤透了脑筋,摆这儿不妥,放那儿占地。我对岳母说:“还不如送旧货店卖了算了。”岳母笑着“瞪”了我一眼:“送旧货店?你以为就那么容易,大老远的送去,仨钱不值两钱的。瞧瞧咱们这院里,哪家外边不放着一大堆破烂?”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作为以反映消费者的意见和要求为其特色的《市场》报记者的我,立刻意识到这是条可抓的“活鱼”。我骑上自行车,穿行在北京的街头巷尾,走访了10多家信托商店。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毫不夸张地说,北京的旧货市场,确实到了奄奄一息的  相似文献   

2.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22):42-43
“首先,当年秦桧杀害岳飞时,岳母已经去世好几年了,我认为秦桧和岳飞母亲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没必要下跪;其次,在西湖岳飞墓前,秦桧已经跪了几百年,现在凭什么又要跪岳母呢?”在江西九江庐山脚下的岳母墓前,当地政府铸造了秦桧等五奸臣反剪双手的跪姿白铁铸像,自称是秦桧第三十二世孙的秦良先生表示,反对祖先跪拜岳母。  相似文献   

3.
父亲让我跟他去见岳父岳母,就在同一条弄堂里,三十来步就到了。走进客堂,夏先生已经坐在床沿上等着了.见了我父亲,扶着右手边的书桌站起身来。两位老人家双手相握,都说“老了老了”。我跟满子已经牵着孩子上门来了,还头一次改口,依着满子唤爹唤姆。岳母笑着说:“阿满抱着三午来敲后门,玉严见  相似文献   

4.
拒绝婚纱     
作为单身女子,我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前几年,同学、朋友呼啦啦一窝蜂地走进那座著名的“围城”,惹得母亲煞是艳羡,直埋怨我不给她加冕岳母的桂冠;今年更是不得了,朋友、同学又跟约好了似的,接二连三地跟妇产医院打上了交道。母亲和周围的女性长辈们就更加按捺不住了,职业和非职业的媒婆们差点没把我的耳膜“锻炼”成“永久牌”的蜂鸣器。  相似文献   

5.
忆慈母     
王峰 《档案天地》2009,(11):59-61
母爱。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浓墨重彩用尽最美好的词汇来赞颂、讴歌。“孟母择邻”、“岳母刺字”,在我国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我的母亲李梅果(1906年3月——1990年11月28日),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主妇。当然没有“亚圣”、“民族英雄”之母和革命先辈那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胸怀。然而,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31目,《燕赵都市报》刊发子驻衡水记者李海菊采写的《村支书“一家人”吃低保》的报道并进行了追踪,曝光了“低保大户”枣强县肖张镇后河村村支书杜西森,其家庭条件优越,而妻子、岳母(与其生活在一起)、儿子、大伯却都是低保户,村里还有多名村民被他人冒名办了低保,  相似文献   

7.
止庵 《编辑之友》2008,(2):62-63
我不止一次讲过,自己的人生观得之于《庄子》与《论语》。我最早接触《论语》,还是一九七三年“批林批孔”时,报上连载“《(论语)批注》”,每天登段原文,再加一番批判。我对批判不大感兴趣,倒觉得“子日”的内容挺有意思。以后向朋友借来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读了《论语》的全文。“文革”结束后,报上登出拨乱反正的文章,有一篇题目忘记了,引用很多孔子的话,令我颇有豁然开朗之感。我之懂得孔子,乃自此始。  相似文献   

8.
在河北地面,知道我真实姓名的人不多,知道“杨柳青”的人却着实不少。到各地、市、县、工厂、农村去采访,好多次出现这种情况:当一道去的同志向对方介绍我说:“这是我们报总编室副主任储瑞耕”,对方说着“久闻大名”,笑着伸过手来同我相握,可我能感觉出来,那“久闻大名”4个字是套话,很勉强;那笑。是为了表示客气;因为那手,握得松松的,不过礼节性的罢了。而每当介绍到我就是“杨柳青”时,对方就会两眼瞪大,放出别一种光来;话就往往成了“啊!”一个叹词;而那双手,会再次重重地握住我的手。这后来表情、动作之真诚,是非常明显的。当我得知有的读者(其中有乡镇党委书记、教师、企业经理、县里工作的同志等)保存有他们自己剪贴的“杨柳青”文章的本本,我的心中就总是涌起十二分的感激之情。“杨柳青”成了我的代名词,我常常喜不自胜,同时又常常生出一层负债感、紧张感,怕出不来比较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初学写稿的通讯员,由于不得要领,致使我所写的“小方块”总是石沉大海。一位有写作经验的好友给我拿了几本《新闻三昧》告诉我:“这就是老师,能帮你入写作之门,好好学吧!”从此,我只要一有空余时间就仔细阅读,而且是边读、边想、边琢磨,从中领悟写作技巧。《三昧》中的“佳作赏析”、“践行篇”、“充电乐园”、“灵犀一点”、“笔者自助餐”等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青年纪检干部,搞新闻是“半路出家”的。 1990年初,我萌发了想写新闻报道的念头,正当我苦于没有老帅指教时,从报上看到了订阅《新闻知识》的消息,我就立即自费订了《新闻知识》,从此我便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期刊物我都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特别是“新闻写作”、“通讯员经验谈”、“采写体会”等栏目的文章,我一篇也不放过,总是反复地阅读、记录、琢磨,掌握其要领。我还注意学以致用,坚持经常“练笔”,并将习作寄给有关报刊和县广播站。到1990年底,半年时间《商洛报》就刊登了我采写的8篇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论诗提出了一个“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问题。其实,著书立说也同样有“有我”与“无我”之分。“有我”,即书中能不时地看到“我”:“我”的经验、“我”的感受、“我”的交往、“我”的评价。“无我”,则总要客观地说,尽管说的内容也是“我”心中的东西。“有我”的书更容易写得生动活泼、亲切平易,似面对面的平等交谈;“无我”的书则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不容易亲近。但书中“有我”并不容易,“我”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眼光,让人读了就觉得这个“我”真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相似文献   

12.
25岁上,本命年。我从爸爸的孩子,做了孩子的爸爸。女儿“呱呱”落地,既带来欢乐,又带来忧愁。中秋佳节刚过,我正忙着采写左权城西关村农民范元存移风易俗给八十高寿母亲过生日的报道,突然岳母急急慌慌闯进县委机关我的办公室,她上气不接下气地喊。“不,不,不好了,艳芳病啦。快,快去,请大夫!”我放下手里的笔。大步跑到城关卫生所,请位医生赶回家。爱人躺在炕上,昏迷不醒。经诊断,  相似文献   

13.
我在大学学习的是新闻专业,毕业后从事的是新闻工作,从60年代初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屈指算来已30多年了。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在新闻战线已过“立”年的我,“立”的根基还欠深厚,更谈不上“不惑”了。过去、现在,我在实践中遇“惑”颇多,将来肯定还会不断地与“惑”结伴而行。惑者,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三线军工企业的一名党委书记,业余时间也爱爬格子写我的“豆腐块”,主要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主办的企业报——《振华报》撰稿。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一本《新闻三昧》杂志,随手翻开一看,便被她那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所吸引,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从1993年起,我便订阅了《新闻三昧》,每期一到手,我都认真阅读,尤其对“评头品足”、“采写经验谈”、“咬文嚼字”、“通讯员园地”和“新闻夜大学,新闻自修辅导”等专栏更是爱不释手。年底又把12本《三昧》精心地装订成册,便于保存,便于时时翻阅。久而久之,我便深深地爱上了《新闻三  相似文献   

15.
在河北地面,知道我真实姓名的人不多,知道“杨柳青”的人却着实不少。到各地、市、县、工厂、农村去采访,好多次出现这种情况:当一道去的同志向对方介绍我说:“这是我们报总编室副主任储瑞耕”,对方说着“久闻大名”,笑着伸过手来同我相握,可我能感觉出来,那“久闻大名”4个字是套话,很勉强;那笑,是为了表示客气;因为那手,握得松松的,不过礼节性的罢了。而每当介绍到我就是“杨柳青”时,对方就会两眼瞪大,放出别一种光来;话就往往成了“啊!”一个叹词;而那双手,会  相似文献   

16.
《审读论》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下旬,北京正进人夏至,虽然尚未人伏,也已到了风送热人争凉的时候,我收到了赵航同志用特快专递寄来的《出版审读研究》一书的打印稿,共31万字,命我“审读”、“作序”。虽然,在2004年“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审定委员会”会议上,他曾经当面和我谈及此事,但当时还是一种计划,我也没有细想。想不到书稿来得这么快,而且又是在“夏天不是读书天”的季节里,我还是觉得有点突然。  相似文献   

17.
题记题目既平且直,这个“编辑”就是我。为什么不用“我”,而要标明“编辑”? 因为一则,编辑是我的职业,我已经干了四十年,打算还干下去。编辑无非咬文嚼字,于是来了个“二则”。二则,说明我读《红楼梦》,无非咬文嚼字而已。咬嚼似有所得,我居然也“欣然忘食”,陪父亲喝酒的时候跟父亲说,在办公室里跟朋友们说。他们听了都怂恿我记下来,可能因为他们也是编辑吧。  相似文献   

18.
1、我为什么首肯据说中央电视台杨伟光台长在一次会上说:“《爱你没商量》得到陈志昂同志的基本肯定,我心里就踏实了。”我听到这番话以后感到有点惶恐。我没有想到,也不相信自己有这样“一言九鼎”的份量。我想,杨台长这样说,大约是由于我看片一向很挑剔的缘故吧。何况我对“玩文学”的人们历来敬而远之,对于王朔“码”出来的“字儿”一行也没有拜读过,而现在竟然对《爱你没商量》“基本肯定”,这至少使中央电视台推出《爱》剧减少了一份阻力,所以杨台长要感到“踏实”了。那么,我是从哪些方面肯定《爱你没商量》  相似文献   

19.
《新疆新闻界》编辑室为了把杂志办得更好,给每个读者发了一张《读者意见征询调查表》,虽然我也填了这张表,但感到仍有未尽之意,再谈点看法。我今年54岁,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克拉玛依油田写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每当我订阅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一来,总要先阅读“通讯员之页”这个栏目的文章。我还重点阅读“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新闻和语言”、“好稿评介”等栏目的作品。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看一遍,有的文章还要读多遍。1991年第二期“通讯员之页”栏目中胡四海的《投稿杂  相似文献   

20.
我是煤矿的一名业余通讯员,订阅《新闻通讯》已两年了,受益非浅。《新闻通讯》刊物虽小,但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学易懂。每到一期,我都一口气接连看下去。我喜爱看:“好新闻评介”、“写作杂谈”、“采访札记”、“通讯员谈体会”等小栏目,从中学到了许多采写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