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散文化倾向的出现是"五四"时期现代小说文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陈衡哲的散文化小说淡化故事情节的戏剧性,着力抒写人性中自然、健康和美好的一面,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陈衡哲的作品叙事清新自然,情感抒发从容而理性,在叙事中着力追求"平淡"之美,为读者营造出了一种自然与意趣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的新样式,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品读散文化小说,是对思想感悟的一种启迪,因而针对散文化小说便要讲究阅读的方法。本文将解读散文化小说的特点及其与命题上的关联,以便解读者更好地应对。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写作强调真实,大都有过亲身感受。他的散文化小说比较接近当今流行的"非虚构"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有原型,小说的背景都在家乡等作者居住过的地方,表达的感情大都是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文章淡淡忆儿时"的真实感和与现实的疏离感,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独特魅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早期小说大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突出作为故事人物的"我"的心理世界与作为叙述者的"我"的主观感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时,其作品中的"我"与作者极为相似,小说的抒情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这使其小说具有散文特质。早期小说的抒情化和真实感影响了其后期小说创作,其抒情性被继承了下来,成为后期小说散文化的内在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的小说充分展现了散文化特征。他将书画的"空白"艺术化用到小说中,突出表现虚实相生的叙事手法。其小说淡化故事情节,少有前后因果逻辑联系和矛盾冲突,表面杂乱无章,但却内藏叙述秩序。汪曾祺受沈从文的影响和其世俗化的生活经历也是散文化小说的成因。他的散文化小说使小说的审美功能得以重现且呈现出平淡的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6.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创作程式,在艺术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创作出“系列”的散文化的小说,形成他独特的文体特色。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表现为:人物描写的散文化;叙述的写意性、主观性;结构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到现代,意境则和典型一起构成了现代小说"两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在现代散文化小说中,意境主要是借助情节的淡化、人物的虚化和自然的强化交织出来.散文化小说意境的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传统小说观念的叛离.它对当代小说创作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怎样的小说才能算是本质意义的小说,这似乎是没有一定之规的,其几个核心要素的显现却是非常肯定并被小说界一致认同的,即小说必须有故事元素、情节推进、中心人物或主要人物等,如果失去了这些核心要素,小说的美学属性就存在着很大的可疑性。小说的散文化既是一种写法上的变异,又是一种富有着现代意味的艺术探究。本文以岳定海的小说创作为例证,具体分析其小说的散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一位勇于打破传统小说模式,建立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她的小说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和诗化特征,她在创作实践中创造了一种趋于散文化、诗化的新型小说样式.本文主要从萧红的后期代表作<呼兰河传>人手,分析了这种小说样式的特点,同时也涉及她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新时期的小说以其背离主流政治的主题和题材在新时期文学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并使其与其他的新时期小说家们异趣。作为"散文化小说"叙述的个案,他重接现代抒情小说传统,同时保持他的小说中对风俗画描写的独立意义。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结构方式、语言表达、短篇行文为他在新时期文坛上寻觅到了独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小说的散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场革命。从鲁迅、郁达夫、庐隐到沈从文、废名、萧红,他们对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丰富了小说的样式。在他们的小说中,小说的本质已不仅仅是讲故事,它还可以抒发一种情怀和感受,与中国传统小说相比,故事情节明显弱化。本文试通过鲁迅等有代表性的作家来分析现代小说的散文化倾向以及这种小说散文化倾向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枫  刘慧敏 《教书育人》2009,(7):111-112
萧红和迟子建的小说在文体上都呈现出散文化特征。散文化小说,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用散文和诗的笔法写成、具有诗的韵味和意境、着重于抒情的小说,亦称为散文诗式小说或诗化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人物的刻画、环境景物的设置描写、结构的形态、语言的运用及作品的主题表现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史上,孙犁是独树一帜的存在,数十年间,对孙犁小说的分析评价从不间断。既有诗意创作的定位,也有散文化风格的新论;有的称其创作为"诗意小说"或曰"诗体小说",有的则认为孙犁小说具有散文化倾向。各种见解都有道理,但也存在着概念含混、分析片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滕金芳 《文教资料》2007,(25):67-68
汪曾祺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并将散文引入其中。汪曾祺的散文化派小说具有诗意描画民俗风情、审美理想淡泊和谐、浑然天成的章法结构、丰厚绵长的艺术渊源等特点,对后来作家的创作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5.
小说的散文化与散文的小说化,都是存在主义哲学的诗意化投影之一种,是场景化的时间哲学。文章提出,小说的散文化的本质为“时间的限制与自由”,散文的小说化的本质为“思想事件的场景化建构”,两者均为小说家与散文家们彻底返回“是”自身,进行深入的描述、分析、判断的结果,从而以新的时间哲学形成新的美学结构。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小说在结构和文体上最为突出的特色是散文化。在结构上,他苦心经营的不是结构的严谨,恰恰是结构的“随便”。他的散文化小说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树枝状结构、云朵式结构、画簿式结构。汪曾祺小说结构的随意、多元,突出表现在虚实相生、卒章显志、顾盼流转三方面;其显性结构的“松散随意”又造成了他文体特征的散文化。  相似文献   

17.
散文化小说重视回味,重视情趣,重视氛围,重视对象世界的诗意观照,表现出诗意化的文本特征,有着独特的审美意味。本文以废名、沈从文、汪曾祺小说为个案,分析散文化小说的诗意化创造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8.
小说散文化是对写实小说、情节小说的突破和超越,它体现了现代散文对现代小说的影响和渗透。沈从文散文化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没有“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的“散”,体现出散文式的疏散、自如和结构上的跳跃多变;另一方面是人物和事件的“不散”,体现出浓郁的抒情性和人物塑造的写意传神。  相似文献   

19.
以萧红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代表 ,探讨萧红小说独特的美学追求———小说散文化。艺术结构方面 ,萧红小说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结构方法。《生死场》突破时空的限制 ,以场景结构小说。《呼兰河传》的结构具有“串珠式”特点。萧红小说的叙事笔调也各不相同 ,《生死场》具有叙事散文的质地 ,《呼兰河传》则具有抒情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对孙犁小说散文化倾向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进而对孙犁的小说进行全面研究。基于此,本文将对孙犁小说的散文化特点进行简单介绍,并对孙犁小说的散文化倾向进行初步的探究,其中包括情节因果的散文化倾向、事物描写的散文化倾向、语言的散文化倾向以及环境描写的散文化倾向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