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双性化人格在儿童早期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刻板的单维两极性别角色模式是不尽理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兼有男女两性人格优点的双性化人格是一种最佳的人格模式。儿童的早期经验对性别角色行为影响非常重大。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家庭、幼儿园、社会传媒等几方面因素,尽可能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儿童双性化人格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毕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深远.父母人格特征、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儿童的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影响.本文对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教育策略,以期为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态童年”是一个全新的提法.以生态学理论为背景,从两个层面围绕“生态童年”所关注的主要内容进行阐释:基础层面为儿童与自然的关系,进而阐发童年时期的儿童个体在与家庭、学校教育与社区社群的联系间所构建出的“生态童年”,以期体现“生态童年”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警察群体生存状况的关注,对其崇高精神的赞颂是《因为爸爸》表现的重中之重,而它对儿童生存、成长自始至终的关注更加引人注目,小说始终未脱离对于儿童成长过程的表现与思考。在对英雄警察高尚人格进行赞颂的同时,作者深入分析了这种品质对人格、心性正在生成与发展的儿童产生的影响与作用。作品还通过对学校、家庭等多种环境的刻画,对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描写来思索家庭、校园生活、教育方式等对儿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呼吁人们对儿童生存现实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冯春 《职大学报》2010,(4):134-136
健康的家庭关系是中职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维持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前提。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指出:"家庭气氛近乎无形,却能从各种角度向儿童传递信息,对儿童的人格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并将其作为基本国策固定下来,独  相似文献   

6.
从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入手,根据目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儿童成长过程产生的问题,制定出有利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人格特征的有效的对策,为早期儿童的心理萌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大多同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父母的叔辈朋友家,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是他们所面临问题的真实写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条件,留守儿童们的身心健康出现了很多问题。性格障碍、人格发展障碍、行为问题以及情感意志问题等由此滋生,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联合起来,全力以赴,才能还留守儿童一个原本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留守儿童所具有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目前紧迫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对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和父母的个性(人格)等都会对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微型的社会,父母与儿童的关系是儿童能否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基本缩影。家庭教育与儿童情绪能力发展呈正相关,好的家庭教育对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对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儿童是生活者、游戏者和学习者,其生活、游戏和学习水乳交融,构成多维交叠的儿童世界.由于割裂了儿童生活、儿童游戏和儿童学习的内在生态联系,当前的幼儿园教学也就在根本上背离了童年.从促进儿童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必然要求幼儿园教学回归童年.为此,教育者应该以童年的本质特性为依据,重新厘定幼儿园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组织策略,对幼儿园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缺失而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将是终生性的,留守儿童人格发展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前四个阶段为蓝本,对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提倡基于近现代童年观的儿童教育,使儿童过上应有的童年生活,享有应有的童年欢乐,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童年,并使他们的根基变得茁壮,发展充满后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内容及发展目标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儿童社会性发展各成分对学校适应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学校适应各方面有积极促进作用。此外,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讨论了儿童社会性发展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适当,正确的早期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孩子对音乐的终身热爱,更可以有效促进孩子智力与人格的发展,早期的音乐教育是儿童成长的一部分养分。音乐智能是人智能的一部分,并且与其他的智能息息相关,互相影响,所以只要我们给幼儿提供各种智能刺激,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由此看来,音乐教育可以带给幼儿很多益处。  相似文献   

14.
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制定的幼儿教师教育标准是美国幼儿教师统一的标杆。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共包含七项核心内容: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学习;构建家庭和社区的良好关系;通过专业技能为幼儿及其家庭提供支持;用持续有效的方法与家长儿童建立联系;运用内容知识结构构建有意义的课程;成为一名专业人士;要有相关早期儿童教育的实践经验。美国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启示我们幼儿教师标准要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师标准与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要建立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提出的"儿童本位"的新型个性主义儿童观认为: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教育的宗旨在于使儿童的个性达到至极;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打破教师的"尊者"地位、"治者"角色,必须要实行学生自治;教学要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程序,采用自然的、自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亲子关系与儿童社会行为的关系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儿童早期亲子关系对儿童问题行为的作用;儿童问题行为对亲子关系的作用;儿童早期的亲子关系与问题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亲子依恋以及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调适等,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家庭在规模、结构、成员关系状况以及功能等方面发生相应变迁会对儿童的发展与教育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家庭密切关联并直接影响家庭功能的公共教育、大众媒介等领域发生相应的变革,对儿童发展与教育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健康人格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和社会环境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和谐的状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培养"'人格健康'的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而童年期是人格的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小学生人格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成因,探索农村小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儿童依恋关系的建立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依据依恋理论,婴幼儿依恋的建立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多关系的连续过程。因而儿童良好依恋关系的建立要因人而异,要创设良好的家庭和幼儿园环境,要建立多重依恋关系,形成良好的持续的依恋系统。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充满竞争、挑战的世纪,我们伟大的祖国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这就需要我们造就一批为国出力的人才。我们一定要夯实学生良好品格的基础,发展具有健全人格的21世纪的主人。一、人格的内函与外延人格即是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各项比较重要的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在个人的生理基础上.受到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中,品德是人格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