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传媒与图书营销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辉 《现代出版》2003,(1):30-32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信息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一部人类传播史,也就是人类创制和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自古而今,人类的信息传播史在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等阶段后,如今又进入了全新的网络传播阶段。所谓网络传播,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90…  相似文献   

2.
网络出版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探讨了网络出版物的概念、特征、社会功能、历史发展、制作技术,以及目前网络出版物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基本概念所谓网络出版物是指将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的出版物。网络出版物亦...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出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本概念 所谓网络出版物是指将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的出版物.网络出版物亦是电子出版物的一种类型,与之对应的是封装型电子出版物.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出版发行的,即其创作、交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使用都可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而后者是通过书刊等渠道发行的.  相似文献   

4.
网络信息资源传播利用中的伦理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赋予了网络信息资源新的内涵。网络信息资源也称虚拟信息资源,它是以数字化形式记录,以多媒体形式表达,存贮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的,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内容的集合。简言之,网络信息资源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为首的高新技术在文献信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的存贮形式及服务方法。在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如何改变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满足新时期信息需求的变化,成为高校文献信息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网络传播及其影响网络传播具有全球性、超文本链接、交互性等三个特点。网络传播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给文化传播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网络环境高密度地存储在计算机内,信息的处理、存储与记录通过半导体芯片、光盘、磁盘等物理载体来完成。互联网早已让整个世界成为了一个整体,也让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环境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与冲击,其次,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的不平衡性。同时,还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加强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网络既是一种媒介,又是一种媒体。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虽然,编辑的职责都是把一定的物质文化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公众传播,让受众得  相似文献   

8.
信息网络环境下电子图书馆的服务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平 《图书馆》2000,(5):28-30
结合电子图书馆与当今科技信息网络发展的关系,说明电子图书馆是以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持,用数字化技术对各种文献信息进行压缩、存贮,并通过网络传播,不受时空限制地为所有用户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同时探讨了电子图书馆在信息网络服务下的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9.
微博不仅仅是一种自传播时代的社交媒介平台,也是一种重要的多维信息符号。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自媒体的发展,有着深层次的文化、政治、社会分化以及媒体转型等原因。微博的新特性形成了社会传播领域的特有符号。本文将以传播学的视角,从媒介话语、文化和政治三个维度,对微博的符号性及其象征意义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
燕慧 《兰台世界》2005,(5):56-57
档案信息服务是以电子计算机、数据库、网络为主体,把文字、图纸、声像等信息存贮在光盘、磁盘等载体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终端等方式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它是以档案文献信息的开发为主导的信息实践活动,是以信息需求为导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生产为核心,以提供信息服务为目的,使信息有序化,并将信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生产和科研相结合,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图书馆以数字化技术对种类献信息进行压缩、存贮,并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传播。数字图书馆在信息存贮技术、服务方式待方面对传统图书馆乃至自动化图书馆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正在迈入旨在建立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的新领域,数字图书馆就是 一目标的体现,也是高校图书馆的订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因而在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信息服务领域及复合夫才培养方面应采取  相似文献   

12.
张凯 《新闻窗》2009,(4):75-76
网络传播以其实时性、非同步性、高速性、交互性、超文本、多媒体等特征将人类的信息交往成本迅速降低,且正在深刻的改变着社会的形态、经济的增长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然而,当前的网络传播学在研究网络传播中的交往成本时只停留在技术的层面,而忽视了人的因素——传播学的一个最根本的命题,也就不能就当前网络传播学的许多重大问题尤其是网络文化、网络传播制度与规制等问题作出令人满意地解释。但仅仅依靠经验的推理或传播学理论的演绎,要深入到“交往成本”概念的核心显然是不可能的,而新兴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弥补这一缺陷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资源是以数字化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上并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资源。概述了网络信息资源永久保存的重要性,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永久保存的国内外现状,并从管理机制、技术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建立网络信息资源永久保存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商品提出了高质量、高时效性和个人化的要求。作为知识存贮、利用、传播和创新的图书馆,其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因此,以知识的搜集、整合和传递,并创造性地满足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因此,其信息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读者服务水平.信息环境的范围很广,主要涉及到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的方式方法、传递的途径、所依赖的技术、社会的信息基础结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及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情况.信息环境的变化会对图书馆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良好的信息环境是建设现代化图书馆必不可少的条件.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在信息的搜集、存贮、加工、传递、交换、检索、管理等方面的普遍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存贮与传播形式,电子信息的大量生产、计算机网络四通八达,呈现出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图书馆、网络文化、计算机文化,这些新概念由此而出现.计算机网络将成为传播文化知识、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所有这一切,大大改变了图书馆的信息环境.那么,如何优化信息环境、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呢?笔者认为,优化高校图书馆信息环境,必须加强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和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图书是信息的载体,在当今世界信息急剧膨胀的时代,虽然有了计算机、卫星通迅及磁盘等高技术的信息处理、传播和存贮媒体,但图书仍具有它不可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在当代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J.H.谢拉成功的将传播学引进图书馆学,分析出传播学理论在图书馆工作中、文献信息传播中起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传播学理论在读者服务、信息传递和图书馆网络建设上的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从上世纪的1964年美国兰德公司将内部计算机连成网络开始,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异常迅猛,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前拓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应运而生。网络文化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借助计算机的网络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储存与传播,在世界范围内资源共享的一种信息文化。  相似文献   

19.
吴海燕 《新闻窗》2007,(1):93-94
如今,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播活动进入了网络传播时代。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网络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比起来,以它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融合、媒介资源丰富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等优势,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理、空间等限制,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主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空间,对传统媒体形成了极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从传播学角度谈档案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应符合传播学的基本规律。档案信息传播部门通过建立或更新传播理念,在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推进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的基础上,正确分析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大力改善传播与服务技巧,从而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