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信息的存储、传播及利用方式。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正在取代以纸张为主要载体的传统信息资源,成为信息交流、传播和利用的主体。更主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它不仅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实现实时、交互式的交流和沟通,还可以将主观、直接的人际信息交流转化为可传播和利用的信息资源。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员利用网络的优势,拓展读者服务内容成了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特点,指出信息资源建设要遵循实用性、系统性、标准化、安全性等原则进行。提出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从而开辟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信息传播渠道,实现网络坏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  相似文献   

3.
黄芳 《兰台内外》2008,(5):46-46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传统的信息提供及获取方式,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方式存储,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联接;信息传递与交流消除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地理位置的差异,知识与信息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了全社会的共享。在此环境下,档案工作者不得不考虑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泛在信息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泛在信息环境下,信息在存储、获取、传播、交流和应用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用户的信息行为。通过对泛在信息环境及其对《文献检索》课教学影响的分析,指出高校《文献检索》课必须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了泛在信息环境下,《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网络既是一种媒介,又是一种媒体。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虽然,编辑的职责都是把一定的物质文化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公众传播,让受众得  相似文献   

6.
民间故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新媒介环境下民间故事传承与传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对民间故事传承传播现状进行考察,认为新媒介环境下民间故事的传承传播需要紧紧拥抱新技术,通过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沉浸式展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驱动的知识图谱构建、基于文化绘图的民间故事存储实现全方位的传承保护,通过基于网络文艺的多媒介叙事、基于短视频带来的流量红利进行传播利用,使民间故事在新媒介环境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张峰 《新闻记者》2002,(4):63-63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所谓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的活动。在网络传播上传播的信息 ,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 ,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 ,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 ,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 ,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然而 ,网络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大众传播方式截然不同 ,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 ,如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假新闻假信息传播、色情内容泛滥、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知识产权遭到侵…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为传统信息传播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孕育于互联网交流空间中的语言文化形式——网络用语,也对新闻信息传播体系产生了影响。本文以网络用语为突破口,从语言文化的角度窥探新型媒介文化下新闻信息传播形态所面临的变革,并指出了网络用语对新闻信息传播所造成的正反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环境下,信息交流与知识传播更加快捷、更加自由,这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更大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可发挥其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在界定校园文化建设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特征,并从构建数字文化资源库、开展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建设网络交流平台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琦 《传媒》2016,(23):90-93
作为一种非语言交流工具,网络表情符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交换信息和传达情感,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生动和多元化.原本只是一种网络次文化的网络表情符号,如今一跃成为网络交流的重要元素,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概念、产生原因、类型、传播特征和影响因素5个方面阐述了网络表情符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综述,对网络表情符号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极度发达,传播媒介、传播手段繁多,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获得信息,使得信息的交流异常快速,范围非常广的背景下,如何把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新时代传播的特性结合起来,使得传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培养青年优秀的品质,弘扬中华文明,是时代背景下每一个中国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大众传播的背景下出发,通过对传统文化传播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分析,寻找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SNS)的悄然兴起引起了学术交流的结构性变化,对交流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能够识别社会网络环境下非正式的学术组织--无形学院新的形态结构与特点.[方法/过程]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信息可视化技术,以科学网活跃博主之一武夷山为例,首先通过对其"好友关系"以及"二级好友(好友之好友)关系"数据的挖掘,对社交网络环境下所形成的无形学院进行探测.其次,从交流方式、人员构成和知识传播3个方面探讨社交网络环境下无形学院的形态结构与特点.[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学术博客"作为伴随社交网络而诞生的非正式学术交流工具,是无形学院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它改变了知识的存储与管理;相比较于传统无形学院的人员构成,更加不受学科、地域等方面的限制;知识由无序、零散的扩散转向有序、定向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丁磊 《青年记者》2016,(26):125-126
计算机网络是为了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目的而由多台具有独立信息处理能力的计算机遵循一定的通信规约,并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系统.而网络传播是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发布与收集信息的传播活动.网络传播是一种新兴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具有计算机数字存储和数字化双向传输的优势.当前,随着网络使用的技术门槛日益降低、各种网络应用形态快速普及,网络传播介入社会生活的程度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14.
薛峰 《新闻战线》2015,(5):207-208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世界丰富多彩,许多关于信息传播的新特点、新概念、新渠道也越来越多地涌现在大众眼前。面对新媒体环境的变化,体育文化的传播也出现了崭新的渠道,因此,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如何让体育文化的传播顺应新媒体的特征,引起大众的关注,加强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度和广度,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互联网的出现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信息收集平台,极大地改变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因此媒体的  相似文献   

15.
从云环境及云存储、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存储及其意义、云环境下档案资源的网络存储方式方面,对云环境下档案管理中的网络存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应更有效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与教研以及全校师生服务,成为学校名副其实的文献信息收集、存储、传播中心.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几个基点.  相似文献   

17.
1959年,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指出:文化即交流。今天,大众媒介已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卫星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大面积的跨国传播和全球传播成为可能;电脑的发明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文化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网络信息化时代。语言文字二度编码带来的传播误读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有赖于各类媒体和各种工具。语言是一种交流的  相似文献   

18.
郝雨  吉敏 《当代传播》2020,(2):41-44
智能化媒介条件下,网络舆论时常发生非理性暴涨。而对这种隐含社会风险的舆论加以引导及有效控制必然要依赖相应的技术。道金斯首创模因概念,称其为文化的"复制基因",采用模仿与复制等非遗传方式将一些观念、想法加以传播。高速、匿名且能存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成为模因传播的首选媒介。在网络模因的传播机制中,需要经过信息同化、记忆、表达与交流传输四个阶段。由于在传播形式、内容和机制上都具备高度相似性,模因常常充斥于非理性的互联网表达中,助长了负面的舆论影响。本研究认为,可以从模因传播机制切入,对如何控制非理性表达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屑丝文化以互联网传播环境为土壤而繁殖起来,是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在新媒体构建起技术文化鸿沟以影响整个信息流通结构的传播环境下,亚文化的生成、发展及去向将大不同前,研究网络亚文化传播路径及其与主流文化的互动作用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席丝文化的源起、发展及影响为研究的切入点,管窥网络亚文化的文化传播模式及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传媒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播形式的日益丰富,由此不断催生出与受众沟通、互动的新渠道。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而构建的现代化传播平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和交流方式,同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应用平台的广泛普及,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充分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在受众意见表达开放化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意见领袖”机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主导着舆论发展的方向。融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信息传播特点,组织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舆论引导偏差的不良现象。研究新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的形成及舆情治理,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对营造健康的网络传播环境、增强网络公信力意义重大。本期“组织传播”栏目立足“微时代”,深刻剖析微博意见领袖在公共事件中的社会影响,阐述了全媒体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网络舆情治理和高校舆情危机的应对机制,同时对现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展开探讨,力争对组织信息提供健康的传播环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网络言论的自由表达,给组织传播学的发展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也让受众对传播学以及网络舆情、舆情研判等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