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儿童利益牵涉到每一个家庭,收养是一种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建立一种拟制血亲关系,被收养人成了他人家庭的成员之一。我国《收养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收养制度,但在实践中由于收养管理行政化和儿童福利院的强制垄断收养,导致拐卖儿童、收养黑市等社会问题的频频发生。纵观古代,收养自由化,反而在收养问题上没有出现上述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改变当前的收养制度,如何借鉴古代的自由收养制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特别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后,导致大量孤儿产生,更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收养体制来保护这类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奴孜地区原始收养文件的研究,可以看出其收养制度不同于现代通常意义上的收养,它们大多与土地所有权有着直接的联系。具体而言这些收养分为三种类型:赠送土地所有权的收养、购买土地所有权的收养和涉及兵役份地条款的收养。这三种类型收养的发生与发展都主要以获得经济利益为驱动力,尤其是后两者,更是体现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收养法趋同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法律对收养的实质要件、形式要件以及收养效力的规定千差万别。但是,不同国家的收养法的分歧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一方面,现代国际社会的收养法逐渐从简单收养、完全收养并存的格局转向以完全收养为主的立法取向;另一方面,各国收养法逐渐摒弃将收养视为纯契约行为的当事人放任主义,改采强化收养的行政或司法程序的国家监督主义。保护儿童利益的原则在现代国际社会的收养法律制度的改革中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这些不只是表明了各国国内收养立法的趋同化取向,而且也表明了国际社会有关收养问题统一立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古代亚述奴孜地区土地所有权和收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奴孜地区原始收养文件的研究,可以看出其收养制度不同于现代通常意义上的收养,它们大多与土地所有权有着直接的联系.具体而言这些收养分为三种类型赠送土地所有权的收养、购买土地所有权的收养和涉及兵役份地条款的收养.这三种类型收养的发生与发展都主要以获得经济利益为驱动力,尤其是后两者,更是体现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相似文献   

5.
二战导致战争孤儿、贫困儿童的数量迅速上升。对于涉外收养,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形成供需互补两大阵营。许多发展中国家认为涉外收养是西方发达国家殖民主义在当今的一种变相形式,从而主张苛刻的涉外收养政策。对此,我国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立场,实事求是,自1988年起在涉外收养领域做了多次重大的改革,逐步为涉外收养创造一个宽松且法制化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对努西地区有关“收养”文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努西地区的“收养”制度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收养”,根据对其原始文献进行的研究,可以看出该地区所发生的“收养”分为两种类型:真正的收养和名义上的收养。这两种类型的发生与发展都主要以获得经济利益为驱动力。尤其是名义上的收养,更是体现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收养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养-事实收养。事实收养的存在,对于实施《收养法》,保护未成年人及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极为不利的,本文通过阐述《收养法》的完善过程,对烟台地区事实收养状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事实收养的弊端,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跨国收养随着全球一体化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世界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跨国收养的儿童多达两万名以上,但随着收养人数的不断增长,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政治、文化甚至是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各国法律对收养的要件以及效力的规定不尽一致,从而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跨国收养的法律冲突。跨国收养法律制度如何适用是解决这一法律冲突的关键所在。我国跨国收养之法律适用应从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两方面着手来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收养制度由于收养关系建立的随意性、收养效果的不稳定性等弊端 ,不能充分体现收养制度的本来目的。建立我国特别收养制度很有必要 ,主要应解决如下问题 :限制特别收养关系主体范围 ,严肃特别收养关系成立的形式 ,强化特别收养关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涉外收养已成为现代国际社会十分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在各国收养法中,有关收养的效力及其解除的规定都有所不同。本文蒋运用比较的方法,结合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对涉外收养的效力及其解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会计委派制的推行,人们对会计委派制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会计委派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变革和发展的产物。实行会计委派制是会计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和当前经济生活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同时,会计委派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实行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必须持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和对待它,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加以完善,使其在会计体制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末法制改革中,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清政府不得不将法律人才的培养和法律变革紧密结合起来。总体来看,清末法制改革开启了新式法律教育模式,初步建立了法律人才的选拔任用制度,但是因为缺乏实施的诸种必要条件,法律人才的准备不足依然成为困扰清末乃至民初司法制度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经元善与晚清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晚清时期的民间慈善事业 ,在光绪初年已产生某些发展变化。其具体表现是以经元善等绅商为主创立了新型民间慈善机构协赈公所 ,开始从事较大规模的义赈活动。到 1 9世纪末 ,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下 ,民间慈善事业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 ,不仅产生了有关的新思想观念 ,而且活动内容也更为广泛和多元化 ,逐渐向具有近代意义的社会公益事业演变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史,同中国近代学科的发展息息相关.其间,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科沛然兴起.中国史学史即是其中的一个学科.在白寿彝教授的长期耕耘下,这一学科走过了漫长的探索之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创立阶段,而在八九十年代逐步走上学科建设的轨道,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学术群体,产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处于这一研究领域的前列,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养子本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宗法制及其伦理观念的影响,养子现象并不普遍存在。唐代统治者对异姓养子也采取禁止的态度,但在唐代中后期,由于胡族风气的濡染和军事形势制度、政治形式的变化,养子现象在藩镇出现并流行起来。藩镇养子风气影响了宦官养子,加剧了社会动荡,败坏了社会风气,对唐后期和五代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特殊的身世遭际和三四十年代的社会背景赋予了张爱玲产生存在思想的土壤,张爱玲以个体的“人” 为切入点,描绘了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人的焦虑、畏惧和异化,以及被抛入荒诞世界中的人往往用自欺来逃避生存焦虑的现象,表达了她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关注,这是张爱玲存在意识的体现。对文明的批判,张爱玲也表现出存在色彩,存在意识使她的作品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试论梁漱溟的新教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是在探寻社会的出路与教育的出路有机统一过程中,建立他的新教育的。“伦理主义,人生向上”是其灵魂,邹平模式是实践原型,乡学、区学、县学、省学、国学系统是制度框架。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梁漱溟第一次实现中国人对中国教育的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之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倒逼着中国掀起新一轮的改革浪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以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党的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相连,全面深化改革对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30年代农村合作运动的兴起不是偶然的,不是二十年代合作运动的小规模简单积累,其兴起有着极其深刻的原因.笔者认为:西方合作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合作主义思想的中国化是国民政府合作运动的理论来源、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乡村危机是国民党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直接原因、共产党在苏区开展的土地革命是迫使国民党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客观原因、华洋义赈会和乡村建设运动采取的农村合作运动为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组织基础.因此,农村合作运动在30年代迅速的掀起了高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引进法国地方教育行政制度——大学区制度,并对其进行了改造,以适应本土经济社会状况,在江、浙、沪、京、津、冀等相对发达地区进行了实验,两年后以失败告终。这次改革带来了很多启示,即一次成功的教育模式移植首先必须对模式进行成功的本土化改造;要取得其它社会系统尤其是行政系统的支持;根本目的是要获得民族心理认同,契合本国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