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激烈反对的情况下,之所以坚持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从20世纪20年代初,共产国际推行的东方革命战略来看,共产国际力图通过国共合作,以打击帝国主义在东方的势力,而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又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唯一可以接受的合作方式。第二,从共产国际特别是其代表马林对中国革命和国共两党的认识来看,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第三,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看,马林和共产国际认为,共产党人加人各种民主党派和组织的做法,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而且也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党内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充分肯定的。他们强调:“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定是正确的”①。说党内合作“是当时能够为孙中山和国民党所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只有实现两党的党内合作,“就能够在孙中山这面颇有号召力的革命旗帜下,通过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广泛发动群众,发展革命力量,加速推进民主革命”②。对于这些观点,我们认为有重新讨论③的必要。党内合作是共产国际首先提出来的。共产国际之所以坚持党内合作,中国共产党中央后来之所以同意党内合作,首先是基于对国民党性质…  相似文献   

3.
<正>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下,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形式上,采取了“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这一时期为什么我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这次国共合作的功过如何?是很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人为了完成不同历史阶段的革  相似文献   

4.
史学界一般认为大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这一说法是最值得史学界商榷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历史 ,当时的共产国际与国民党共同制订的国共“党内合作”政策 ,应算是右倾投降主义的开始与根源 ,实事上陈独秀对“党内合作”政策是持反对意见的 ,并积极主张国共两党的“党外联合”政策 ,以保证中共自身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1999年高考历史第15题是: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最早提出这种方式的是:A共产国际 B中国共产党 C孙中山D廖仲恺(参考答案为A)。关于这一史实,高中课本是这样表述的:1922年8月底,“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国共两党合作问题。马林向中国共产党传达共产国际关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意见。会议经过认真讨论,表示同意。”在小字部分,教材继续写到: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中国共产党,并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  相似文献   

6.
一九二二年八月中旬召开的中共中央西湖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建立民主革命联合战线.会后,国共两党开始了初步合作,使党的“二大”提出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逐步得以实施.因此,西湖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应予评价,对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始于党的“三大”的传统提法,似可商榷.一、西湖会议的由来一九二二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依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共产国际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顺应中国的国情民心,制订了反对帝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时期,在苏俄和共产国际直接推动下,国共两党基于各自政治需要,都把两党合作作为推进国民革命的政治策略。中共同意与国民党实现党内合作是为了把国民党改造成为领导国民革命的群众性政党;国民党容共则是为了借助于中共及其苏俄的支持,进而统一中国。国民党内对"容共"政策的质疑普遍存在,由此国民党内掀起反对中共跨党的暗潮。孙中山在世时,能够运用自己的权威把国共两党的矛盾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随着孙中山的去世,国共之间的调节杠杆不复存在,国共矛盾发展由此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初,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混战的复杂形势,在共产国际的倡导和孙中山的推动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党内合作是根据国共两党实际在当时条件下的一种合理选择,但由于国共之间存在着阶级性质的差异和指导思想、道路选择等方面的分歧,这种合作形式又具有局限性,不但从一开始就受到两党各自反对力量的阻挠,而且为后来国共合作的破裂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曾极力反对国共"党内合作",后来又几次提出中共党员退出国民党的主张.其原因是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国共关系日趋恶化,陈独秀感到国共"党内合作"的基础已遭到破坏.但国共"党内合作"是历史的选择,并且由于共产国际的坚决反对和中国革命的指导者采取了机会主义的平衡策略,从而使国共"党内合作"得以维持下来.  相似文献   

10.
1924~1927年国共两党的合作,揭开了中国党派关系史上最灿烂的新篇章。国共两党几十年的矛盾发展史,正是在这“新格局”与“新方式”中拉开了历史序幕。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从酝酿合作到实现合作、又出现了上升时期,进而又出现了曲折发展时期,最后发展到从局部破裂转为全面破裂时期。  相似文献   

11.
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离开了这个条件,就会改变事物的运动形式和存在方式。国共两党由合作到破裂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规律。诚然,导致国共合作破裂的因素很多,笔者仅就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作一初步探讨。一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指导思想不同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国民党“一大”,以中共党员个人加入国民党即“党内合作”的形式,最终实现了国共合作。尽管国共合作有一定的阶级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然而,国共两党依然是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挥政党职能。在土地问题上,国共两党仍具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并因之形成了不同的土地纲领和土地政策,从而也构成了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要素。  相似文献   

12.
马林作为共产国际的驻华代表,于1921年至1923年,集中精力,突出地解决了国共统一战线的形式——“党内合作”问题,帮助两党实现了“党内合作”,建立了国共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大量参阅了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有关“第一次国共合作”研究的新成果,围绕“中共二大前国共有无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形式的评价”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三个主要争论问题做了述评,认为:中共二大前国共两党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但只是一种不自觉的、党派性不明显的合作,是一个从不合作到酝酿合作的认识转变过程;“党内合作”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本形式,在国共合作之初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应当适时地采取“党外合作”形式,这样会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国共两党的合作是有条件的,在其原有的内外条件都发生变化后,“党内合作”的形式就成为双方的桎梏,使双方无法化解发展变化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合作的破裂  相似文献   

14.
“中东路事件”是伴随中共党内“托派”问题形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本文指出:中东路事件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党内“托派”问题产生的“契机”,围绕中东路事件产生的中共党内“托派”问题,与苏联共产党内的“托派”问题,在实质上有很大区别;中共党内“托派”问题的产生,是中共党内及共产国际和中共之间所产生的不同意见,渗入了苏联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后产生的,明确地说,陈独秀对中东路事件的正确认识,影响了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意志在中共党内的体现,特别是影响了苏联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实现,这是中共党内“托派”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依据若干重要历史资料,重新审视国共“党内合作”的维持与破裂是非常必要的。国共“党内合作”关键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它是国共合作的“唯一形式”,而非“最好形式”;国共“党内合作”得以在“病态、中维持,在主观上共曾际的“坚持”和在“挤柠檬汁”理论指导下采取机会主义的平衡策略是根本的和直接的原因;国共“党内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决定了合作的历史阶段性,不应过分强调国共合作破裂的个人责任。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没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二十年代的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虽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正是共产国际没有正确认识国民党,没有处理好国共两党的敌友关系。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这些外部敌人认识比较清楚,斗争也比较坚决,因而给我党所制定的战略和策略都较为正确。而对于国民党这个  相似文献   

17.
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时,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入了解,只从苏俄自身的利益出发,它制订的“党内合作”的政策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它为维护国共合作的关系,不惜牺牲中国共产党而扶植蒋介石  相似文献   

18.
高芳 《沧州师专学报》2011,(2):27-29,114
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陈独秀在大革命前和大革命中的革命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主要包括:从开始的不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到承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从开始的不同意与国民党合作到同意建立民主联合战线;从坚持与国民党进行党外合作到选择党内合作。贯穿其中的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是中共在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国共“党内合作”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不仅是陈独秀,就连倡导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最力的瞿秋白、李大利、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人也持有这种观点。陈独秀的错误不在于承认“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而在于把中共摆在“在野党”的地位,缺乏以我为主,自觉主动地到国民党中去做“主人”,力争成为国民党的“元核──—领导者”的策略和决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作者关于“党内合作”策略系列论文的第4篇。1926年12月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完全放弃了无产阶级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标志着党内合作策略进入到全面错误的阶段,终于导致了国共合作的破裂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失败。文章最后对党内合作策略的发展过程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