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郑涵 《群文论苑》2000,(2):10-13
自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文化存在及其发展形态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大众商业文化、各级事业文化、社区文化三足鼎立。彼此交融。共存互动。可以说。上海社区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上海城市深刻变迁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托马斯·哈定的文化进化论作为理论视角,观照上海文化变迁对于上海广播电视的影响.通过对上海文化特殊进化与一般进化的脉络梳理,将笼统的"海派文化"概念与特征加以细化与区分,并将结论映射于上海广播电视业的历史沿革,总结和评析隐含于其中的文化特征与文化走向,为上海广播电视业的未来发展做出文化上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张顒 《今传媒》2013,(2):42-44
本文通过透析田子坊中的构成元素、形成特性,看田子坊在上海都市文化消费中所构成的独特消费环境与文化优势。田子坊作为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传播窗口,其本身成为一种城市传播的媒介,聚合上海都市文化因子,打通都市文化与都市人的文化沟通路径,多角度、多层次的塑造了上海都市文化的消费路径与文化感观,成为了上海都市的一种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4.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艺术家陈逸飞都称得上是上海文化的标志性人物,这个多变的艺术家.这个成功的文化商人。这个耀眼的文化明星,他的去世.也许会使上海主流文化界突然变得暗淡无光。通过他,我们可以窥见上海文化的基本属性和特质。也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艺术轨迹。  相似文献   

5.
从苏州文化到上海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的上海文化与传统江南文化之间有着明显的递嬗演进之迹 ,同时也与这一区域文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互动关联 ,因此 ,研究近代以来的上海文化需要有自觉的区域整体意识。明清以来的苏州曾是江南文化中心。苏州文化是江南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它凝聚南方山水人文之精气 ,依托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积淀 ,充满鲜活秀逸的灵气 ,形成独特鲜明的个性 ,足以与北方文化相抗衡。苏州文化之精致典雅 ,苏州城市生活之考究 ,苏州市场经济之繁荣 ,一向被视为全国典范 ,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紧邻苏州的松江府 ,历来与苏州相提并论 ,两者在地…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13,(12):17-18
上海最是书香能致远上海是一个具有优良阅读传统的城市,其城市阅读活动主要包括举办上海书展、扶持实体书店、推出"书香上海"等内容。举办上海书展打造城市文化地标上海书展2004年从沪版图书看样订货会"蜕变"为区域性地方书展,2011年成功升格为全国性重要文化展会,并加设"书香中国"上海周,作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的示范  相似文献   

7.
刘敏 《编辑之友》2012,(7):112-114
《良友》画报作为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文化记忆的文本载体,呈现了上海时尚现代性的都市生活图景,同时建构了上海阴性妩媚的城市文化记忆特征,并成为都市现代性消费主义文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陈惠芬等所著之《现代性的姿容——性别视角下的上海都市文化》(以下简称《现代性的姿容》)是近年来以性别视角下介入城市文化研究的一个学术总结,也是一项高端研究成果,堪称力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研究述评,回顾评介了近年通过各种视角对上海文化进行研究的国内外的重要研究成果,文字以评为主,  相似文献   

9.
自从发展文化软实力被写入十七大报告从而确立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各地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0.
钱雅文 《今传媒》2011,(12):25-26
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支撑。随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创意经济活动中必将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大力推进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就必须认真考虑到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和维护这些方面作为重要的内容来共同构建知识产权的战略,才能以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带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出版》2008,(4):67-67
2008年8月13日,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2008上海书展隆重开幕。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通过一段视频讲话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对2008上海书展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预祝本届书展圆满成功。柳斌杰指出,上海书展已走过四年历程,经过四年精心打造,上海书展已成为上海重要的文化品牌,成为推动市民阅读的重大文化活动,成为全国出版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文化盛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分析旧上海的老广告缘何不再仅仅是一种营销工具,而作为一种拥有权力的媒介参与上海文化,并是在怎样的过程中完成对上海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倪政华  范敬心 《上海档案》2007,(6):F0002-F0002
6月2日,由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办,青浦区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协办,主题为"海派文化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第六届海派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行。市档案局馆长吴辰致开幕词。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伦新作总结致词。该研讨会云集了对海派文化深有研究的各方面专家学者。原中宣部副部长、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龚心瀚认为,新时期海派文化不仅是上海综合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关乎上海  相似文献   

14.
书展历来是人们触摸城市文化的一枚钥匙。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博洛尼亚书展等城市书展,无一例外都是民众阅读的盛宴。因为书展,这些城市在人们的心目中具备了别样的文化温度。无疑,一座有生命力的城市需要文化的血液流淌,而出版与阅读是一座城市文化的重要构件,书展将出版与阅读真正地融为一体。在刚刚结束的上海书展,上海市民用一种超乎想象的热情,去拥抱40度高温下的上海展览中心。从地方出版社零售图书展会到全国最大型的市民书展,上海书展已成为这个国际性城市里一个显眼的文化符号,倘若没有上海书展,也许我们无法准确地描绘这个城市的文化表情。从上海书展到广州南国书乡节,各式的城市书展在我国崛起,相信更多的文化种子会撒向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5.
刘逸帆 《中国广播》2013,(6):25-29,I0005
上海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产业中的地位自不待言。作为长三角地区文化最重要的传播载体,上海广电传媒所呈现的开放、创新、包容与活力,无疑令其成为海内外观察中国社会、文化及传媒发展极重要的风向标。这是本刊一直关注上海广电发展的原因,也是记者专访裘新台长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金怡 《新闻战线》2015,(3):28-31
2014年,整合组建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步骤,也是上海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体制改革、内部板块优化整合、台网融合、资本运作等,随着一系列创新举措的逐步实施,SMG已成为目前中国产业布局最完整和市场价值最大的文化传媒产业集团。中共上海市委对文化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上海在全球语境中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电影将上海作为故事发生的地域背景搬上大银幕,有些影像表达确实程度不同地揭示了上海的空间变化和文化态势,但有些则是借助上海国际都市的全景视野暗藏作者个人的社会批评和文化观点,或是完全凭一己想象为上海贴上不合逻辑的身份标签。文章就此来阐释全球化语境下对上海自由抒写"想象能指"的可能性并对上海的影像表达做出反思。  相似文献   

18.
刘群 《群文论苑》2003,(3):35-36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隆重召开,世界选择了上海,上海将还给世界一个惊喜。上海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世博会的主题,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上海西大门和后花园的青浦乘东风、抓机遇,借世博会之机响亮地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口号。文化作为经济的上层体现,青浦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大力塑造现代化城市文化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19.
《群文论苑》2003,(3):1-1
10月19日。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主办.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长宁区人民政府、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首届“长江三角洲文化合作与发展论坛”在上海万豪虹桥大酒店成功举行。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16城市的文化领导者.全国各省市宣传部长、文化厅(局)长和长三角15城市驻沪办事处负责人等180余位代表会聚一堂。  相似文献   

20.
《编辑学刊》2012,(5):4-5
正有媒体称这届上海书展的关键词是"排队"。8月15日至21日为期一周的上海书展让炎热的申城掀起阅读热浪、上海展览中心内,是高密度的人群和密集的文化活动、7天内共推出15万余种图书,举行文化活动460余项,约32万名读者参加了这一盛会。上海书展主会场实现零售码洋4800万元。无论是参加人数还是销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