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断裂过程区是目前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试件尺寸不同,限制程度也不相同,这是断裂参数产生尺寸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断裂过程区是目前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试件尺寸不同,限制程度也不相同,这是断裂参数产生尺寸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断裂过程区是目前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试件尺寸不同,限制程度也不相同,这是断裂参数产生尺寸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泌水性能在土建结构中决定了建筑物的防水和承重能力。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会产生开裂,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研究外部压力与尺寸效应对混凝土泌水性能的影响,为混凝土建筑结构防护提供参考。根据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研究了混凝土试件外部压力下的尺寸应变与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等效塑性应变混凝土泌水性能的影响作用,最后以算例形式将成果应用在建筑物防水性能和开裂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表明,该模型较好模拟不同测试单元受到泌水性能影响下的混凝土应力变化,不同单元的应力-应变曲线有较好的一致性,混凝土受拉过程的不同阶段应力变化和水泥浆体扩散系数计算准确,由此指导建筑施工配料和设计,提高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线性荷载下混凝土梁抗拉强度幂值函数预测模型,对筋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进行模拟分布,构建钢筋混凝土柱状结构下的应力损伤模型,实现对混凝土梁抗拉强度幂值函数预测,对提高建筑物的强度具有重要意义。进行混凝土抗拉强度线性徐变的本构关系分析,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材料非线性效应与时间非线性效应,根据低短期荷载模型设计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徐变多块结构化网格,得到线性荷载下的混凝土梁多块结构化网格模型。试验采用4点弯曲分级加载方式,分别是试件DSHCW-1、试件DSHCW-2、试件DSHCW-3和试件DSHCW-4,进行幂值函数预测。得到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的剩余抗拉强度与承载力数值分析,构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滞回曲线,实验结果得出,采用该试件模型,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梁的抗拉强度,通过对幂值函数准确预测,对混凝土梁结构的强度提高有较大贡献,为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计算或加固提供数学模型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试件按其养护方法分为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两种,因此混凝土强度也可以分为标准养护强度和同条件养护强度。前者简称为标准强度,后者简称为施工强度,两者在取样、养护、强度评定方法及强度评定目的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应注意其差异,以免混淆。一、取样数量不同尺寸相同的标养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都是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按我国现行规范规定,标养试件每次至少留一  相似文献   

7.
岩石材料由于其非均质性,其强度值存在尺寸效应。本文利用真实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对一端约束一端自由,一端梯形荷载一端均布荷载和反对称荷载3种边界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边界条件下岩石强度尺寸效应的数值结果以及其破裂形式。结果表明:(1)在3种不同边界条件下,岩石均存在尺寸效应,随着试件尺寸的增大,其抗压强度不断减小,且在一端约束一端自由的边界条件下,岩石强度尺寸效应较其他2种边界条件更加明显;(2) 3种边界条件下,其破坏形式均呈沿一定角度的剪切破坏。研究结果对于在复杂的边界条件下的岩石的开采以及准确测定不同边界条件下室内试验的尺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圆形铝合金薄壳加水泥沙浆制成的试件,养护一个月,然后将一半试件的铝合金薄壳剥去,经抗压试验对比后得出的数据证明薄壳可产生被其包裹的材料的抗压强度提高若干倍的效应.计算公式为R=Rx+11C1σg,其中Rx为被包裹的材料原来的抗压强度,11C1σg为由薄壳引出的新增的抗压强度,这就是"薄壳效应".一种耐压性强的新材料从此诞生,由此对建筑上的拱、梁、板、柱等结构作出发展性创造."薄壳效应"所完成的结构与现行的钢管混凝土的区别在于"薄壳效应"使用的是被薄壳包裹的材料的抗压强度,而钢管混凝土仅使用钢管的抗压能力.即一个仅使用内里,另一个只使用外层,但二者效果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风侵下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准确分析,利用万能实验机模拟风侵条件,通过实验分析了再生混凝土试件在不同再生粗骨料替换率和不同水灰比下的弹性模量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并利用最小二乘函数对曲线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粗骨料替换率的不断增加,再生混凝土试件的抗风侵强度略有增加,与普通混凝土试件相比,再生混凝土试件的弹性模量要更小一些,其变小的程度随着再生粗骨料替换率的不同而不同;(2)再生混凝土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发展趋势与普通混凝土试件相似,都可分为弹力有效阶段、产生缝隙阶段、缝隙扩大阶段和损毁阶段。在达到应力极大值之前,再生混凝土的变形能力要强于普通混凝土试件。  相似文献   

10.
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型钢筋混凝土被称为一类新型混凝土加固方法,在多种施工偏差条件下,实验通过制作4块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试件,在相同截面尺寸和等同配筋率情况下,分析不同粘贴方式和不同碳纤维粘贴量对试件承载能力影响。根据粘贴FRP加固混凝土构件设计指南,从理论角度计算出受到不同荷载力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极限承载力理论值。在近似均匀荷载力作用下进行抗弯承载力实验,并记录混凝土空心板开裂荷载数据、钢筋及碳纤维应变数据等,比较4块空心板数据值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粘贴层数对加固效果产生影响,粘贴层数越多空心板正截面承载力提升越高;通过粘贴碳纤维布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进行加固后,跨中挠度增加明显,显示碳纤维粘贴量多的板延性好,提升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抗弯剪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19)
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问题,采用了强度为C25、C35、C40、C50的再生骨料,以50%质量取代天然碎石制备再生混凝土,按标准试件尺寸、养护条件和试验方法,对立方体试件进行抗压试验。试验表明,当再生骨料强度较低时,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大,当再生骨料强度达到40以上时,对其强度的影响就不明显了。  相似文献   

12.
骨料是混凝土材料的重要承载组分,其体积分数、级配等参数对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及损伤演化影响显著.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控制骨料体积分数、级配、粒径尺寸的三维骨料模型建模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随机投放方法和"分割-填充"方法,具有运算简便的优势.该方法基于对Voronoi图形胞腔的缩放和偏移,可以快速、有效地生成满足不同骨料参数设计要求的三维细观混凝土模型.用该方法生成的混凝土细观模型进行劈裂抗拉数值模拟,通过分析骨料体积分数、级配对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和试件内的应力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了骨料对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依据该方法建立的混凝土细观模型,可用于各类力学响应实验的研究,并深入探究骨料参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9个已破坏的钢管混凝土试件,剖开钢管,取出管内混凝土,研究经历过三向应力作用后的钢管内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将管内混凝土截成径高比接近的圆柱体试件,按混凝土立方体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得各试件的混凝土再次受压后的强度,绘出试件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研究表明,已经历过三向应力的混凝土再次受力性能与初次不同,但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和特征点与初次受力的混凝土相似。  相似文献   

14.
研究超强地震后混凝土屈曲关系剩余抗拉强度数值分析问题,为灾后恢复重建和建筑受损评估提供数据依据。分析震后型钢混凝土屈曲关系模拟分析与试件结构的屈服场效应,构建混凝土材料在地震后的初始损伤和自由退化数学模型,得到混凝土混合材料的弹性模量,进行混凝土弹塑性模型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分析。从试验角度得到地震后型钢混凝土屈曲关系剩余抗拉强度数值分析结果,得到地震作用后两组试件的受损云图,最后得到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的剩余抗拉强度与承载力数值分析结果。研究得出,该数值分析模型得到剩余抗拉强度数值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精度较高,公式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符合较好,有效构建地震后混凝土屈曲关系剩余抗拉强度关系。在灾后损伤评估与修复重建中优越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冻融损伤后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退化机理,通过对54块混凝土试件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分析再生混凝土试件的破坏形态和基本力学性能在经历不同冻融次数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后再生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和超声波速损失率均高于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电网设备中存在着大量运行多年的老旧混凝土灰杆,这些混凝土灰杆存在不同程度的酥裂现象,降低混凝土灰杆的使用强度,影响电网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按老旧灰杆运行年限及灰杆老化程度,在线路上选取试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不同损伤情况的混凝土灰杆剩余强度,为运行维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钢纤维混凝土由于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在道路工程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对钢纤维混凝土在不同纤维含量、不同试件宽度以及不同初始裂缝深度下的断裂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5)
为了研究界面平整度对CFRP-混凝土梁加固性能的研究,本文通过制配三种强度等级的C30、C40、C50的150150400(mm3)混凝土,且每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各有3种不同表面粗糙度,共计混凝土试件54块试件。通过单剪实验来研究粗糙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对C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面: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界面粘结性能影响不大,尤其在界面较粗糙的时候,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并不能提高界面粘结强度,混凝土粗糙度对界面粘结效果提升明显,尤其在初露粗骨料的界面中,粘结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由圆形铝合金薄壳加水泥沙浆制成的试件,养护一个月,然后将一半试件的铝合金薄壳剥去,经抗压试验对比后得出的数据证明:薄壳可产生被其包裹的材料的抗压强度提高若干倍的效应。计算公式为R=Rx+11C1σg,其中RX为被包裹的材料原来的抗压强度,11C1σg为由薄壳引出的新增的抗压强度,这就是“薄壳效应”。一种耐压性强的新材料从此诞生,由此对建筑上的拱、梁、板、柱等结构作出发展性创造。“薄壳效应”所完成的结构与现行的钢管混凝土的区别在于“薄壳效应”使用的是被薄壳包裹的材料的抗压强度,而钢管混凝土仅使用钢管的抗压能力。即一个仅使用内里,另一个只使用外层,但二者效果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0.
采用快速氯离子迁移法研究了矿物掺合料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掺粉煤灰混凝土试件,氯离子扩散系数随粉煤灰含量的提高先减少后增加,28天龄期时粉煤灰含量为30%的试件氯离子扩散系数最低,而90天龄期时粉煤灰含量为40%的试件氯离子扩散系数最低;对于单掺矿粉混凝土试件,氯离子扩散系数随胶凝材料中矿粉含量的提高而降低,当矿粉含量由50%增加至60%时氯离子扩散系数降低的幅值并不明显。引起氯离子扩散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养护龄期下,不同掺量的掺合料对胶凝材料的水化程度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