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的研究对于每一个学科而言都意义非凡。 它既要求呈现本学科的客观历史,又要求发挥著述主体的独立 个性。通过严肃的求证、系统化的梳理、有特色的分析,著述者在 整理知识的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宽阔的视野, 为相关领域的纵深研究提供了多种可能。故而,"史"的研究无 论是在方法论意义,还是在学科价值上的地位都无可替代,也一 直为众多学者所孜孜以求。本期选取了近些年来出版的7部有一 定分量的"史"著一一评论,以期为读者描绘一幅丰富多彩的 "史"的研究的现状图景。其中涉及中国历史、学科史、文学史, 有大部头的论丛、丛编,也有小领域的专著和学人史论自选。它 们有的注重细节,彰显了"史"的严谨;有的生动有趣,跳跃着 "史"的睿智。  相似文献   

2.
关于情报学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情报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情报学”已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尚未达到成熟学科的程度,而是属于发展中的一门科学学科。世界各国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历史的不同,对于“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的把它作为社会科学,有的视它为通用科学,有的把它等同于文献学,有的则视为“图书馆学+计算机”。“情报学”在国际上存在着许多学派,主要有布鲁克斯的  相似文献   

3.
审美人类学是一个崭新的学科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尚在孕育阶段的学科,它是用美学的概念系统对人类学进行阐发,同时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美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尽管关于这门学科的概念界定和内涵的确定还在探索阶段,但近几年不少学都自觉不自觉地从事着这一领域的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华夏审美风尚史》、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审美化史》两套多卷本的作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审美人类学的视角,既有美学方法的分析,又引用了大量人类学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的结合,在美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方面都有了进展,开拓出了一个新的研究境界。  相似文献   

4.
试论出版史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史是编辑出版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专史,也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下属学科有图书史、报刊史、编辑史、印刷史、发行史、翻译史、版权史、装帧史等,有的分支学科基础雄厚,成果较多;也有的分支刚刚起步,基础较为薄弱;还有的领域至今仍是未开垦的生荒地.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史是历史科学中的一门专业史。我们的会议叫做“第一次中国广播电视史志研讨会”,这是考虑到近年来各地工作的状况不同,有的在写史,有的在修志,同时,史书和志书又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叫“史志研讨会”。不过,从广义来说,史和志都属于史学的范围。“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一个地方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奠基确立以来,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颇为兴盛。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术领域。说它古老,是因为它面对悠久的中国历史和文学传统,有着两千多年漫长的思索历程;  相似文献   

7.
王波 《山西档案》2005,(5):20-24
中国的冷战史研究有两大先天不足.一是档案利用条件的欠缺;二是意识形态倾向。作为深层原因的意识形态是中国冷战史研究的梦魇.因此,打破它,并建立一种基于相互依存的多边档案交流机制是中国冷战史研究的必然要求。这种交流机制是多渠道的.淡化了意识形态倾向的.它第一次让档案摆脱了在冷战史研究中用“文本解读政治”抑或用“政治解读文本”的两难境地.为中国的冷战史研究提供了一种类似“规范”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戴建兵 《历史档案》2006,(2):133-135
外债是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金融国际化的一种表现,是指以附加利息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它是一种国际信贷,是指国际间所发生的一切借贷的总称,包括各种贷款、信贷担保、发行债券等。鸦片战争前,中国以“天朝无物不有”的泱泱大国而自命,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外债理念和实践,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即使有微不足道的对外经济往来,也多是从朝贡关系上去展示皇朝的“富有甲天下”。1853年,中国举借了第一笔外债,之后外债逐渐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构成部分。总体来看,外债是列强对华资本输入的主要形式,它与近代中国政治、外交、社会、经济各方面均有密切关系,因此,近代中国外债史,历来受到学术界广泛的重视。马陵合教授的新著《晚清外债史研究》是这一研究领域视角新颖、用力深厚的又一成果,也是作者10余年外债史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代,统一帝国崩解,礼法制度松懈;六朝人脱离了儒学藩篱,所以其性情得以发抒,其精神得以扩张,人们蕴蓄已久的创作活力与创作灵性,终于有了喷发的良机。民间著述蔚然成风,几乎“家家有史,人人载笔”。在自由、多元的著述风气之下,六朝人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在融汇古代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六朝学者推出了一批颇具建设性意义的文化著作。六朝人的文化思考与文化建设为中古中国文化传统的更新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素有私家著述尤其是私家著史的传统,但在汉魏以前,私家著述只是官家的补充,私家撰史有时被…  相似文献   

10.
为未来选择历史——论档案价值与鉴定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选择的历史与历史的选择鉴定是档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和决定性的环节 ,它是指从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大量的文献中选择出对历史研究和现实查考有意义、能作为历史事件凭证和参考的史实的过程 ,也是档案形成的前提和档案本质的体现。尽管鉴定理论的形成在我国只是近半个世纪的事 ,但对文献的“选择”可追溯到孔子“笔削”《春秋》。《春秋》曾被儒家奉为微言大义的“圣经” ,被王安石当做残缺不全的“断烂朝报” ,被文、史学家作为著述的首创。但历史地看 ,“笔削”《春秋》之目的是为有选择地保存历史 ,是孔子依“文献不足”之前鉴和对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评介陈垣先生在历史文献学研究领域的著述,评论了他在目录学、校勘学、史讳学、年代学、文献整理以及古籍文献研究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及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史是对出版历史进行总结归纳的学科。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和印刷术的国度,中国具有悠久的出版历史。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一直是海内外的学术热点之一。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是指域外人士用英、日等文种出版的研究著述。由于外文的语种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以英文为主的撰述,兼及其他语种。从1925年美国出版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印刷史的著作至今,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已经有了八十余年的历史。根据这八十年来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将它分为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阶段。一、海外早期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海外早期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  相似文献   

13.
闫静 《档案学研究》2020,34(1):4-18
学术史研究对于构建国家学术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促进学科的成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档案学史研究不仅是对档案学术领域、学术人物、学术话语、学术著作、学术传统、学派与师承等“学术成果”的钩沉,更是对这些“学术成果”的学术意义和历史意义予以透视后的历史哲学反思。探讨档案学史研究的意义、基础和路径,不仅可深化档案学史的研究内容,还可丰富学术史理论的研究成果,促使档案学人树立一种恰当的学科史观、构建学史意识。纵观国内外档案学史研究成果,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学术史研究路径不仅促进了档案学科的学术回归,同时也为学术史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4.
档案真实性问题是档案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诸如“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基本属性”、“‘历史真迹’是档案的本质特征”、“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等语句,在有关档案学基本理论的著述之中可谓屡见不鲜。但它们在强调“档案真实性是档案本质属性”的同时,都忽视了档案真实性的二重性问题,以致于近些年来,有的把档案表面历史遗迹的真实性与档案内涵历史内容的真实性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5.
清理与反思,是我们这次对话会的主旨.传播技术变革激发的史无前例的社会巨变,也为此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现实场景,这一切似乎都是非常确凿的.问题是,我们将如何理解这次对话的意义?如果我们以为自己是在书写中国传播学历史中的一页,那么我们是在福柯所言的哪个层面把这个环节编织进既有的传播学历史中?福柯以为,在那些被称为观念史、思想史等等的学科中,人们的注意力已从原来描绘“时代”或者“世纪”的广阔单位转向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16.
1925年,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代所长翁文灏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第一次报告中,提出“有馆尤贵有书,有书尤贵有用”,至今81年了。80多年来,几代地质图书馆人以此为馆训,为图书馆建设默默无私地贡献,馆藏地学文献聚流成海。而地质图书馆的建馆年这一重要的历史起点,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稀少,已出版的地质学史和馆史著述中,或失之粗略,或史证不足。本文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爬梳史料,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性别与传播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介绍了“性别传播”研究这一传播学“边缘”学科的历史兴起、研究领域及其对传统学科的挑战。它 70年代兴起于西方 ,有三个最主要的研究领域———女性传播者、传播内容、女性受众。需要强调的是“性别”一词特指社会性别 (gender) ,而非生物性别 (sex)。性别研究进入传播学研究的时间虽不长 ,却因其独特性和批判性而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刘世领 《传媒观察》2005,(12):32-33
美国《纽约时报》的一位管理者曾说:“纽约时报的力量所在,不在于它有多少高水平的新闻报道员,而在于每一个报道员都是他所从事的报道专项的专家。”作为美国的第一大报纸,《纽约时报》的编辑记者有1100多人,分工很细,有的专门报道交通,有的专门报道环境,有的专门报道股票,有的专门报道音乐。该报跑“政府线”的报道员人数多达40名,每个报道员负责报道政府的某一项职能。虽然他们的报道领域不广,但在他们从事的专门报道领域中,却都是业务精通的专家。一位在食品专栏负责罐头食品报道的记者,其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关于罐头的情报资料,基本上可以就每一种新上市的罐头都写出一篇有见地的评论和解释。  相似文献   

19.
卓南生 《出版史料》2003,(3):110-115
谈起报业史,我相信很多同学都觉得它是非常枯燥无味的。确实,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对历史不太感兴趣,觉得历史就是死记硬背一些年表和事件。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在日本、新加坡等很多地方,年轻人都对历史提不起兴趣。当然,这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实际上,正如每个学科的历史一样,新闻传播史研究在新闻传播学科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个人认为,在进入任何一门  相似文献   

20.
新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它既要传播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它一肩挑两头,两头都重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人却过分强调受众而忽视党性,因而导向问题时有发生。有例为证:有的媒体大肆炒作“拍卖勋章”一事,污蔑功臣们是“战争年代流血,解放年代流泪,改革开放流口水”;有的媒体直播时把关不严,致使某些有严重自由化倾向的人大放厥词,鼓吹“私有化”;有的媒体拿历史人物开玩笑,说甫志高是江姐的情人,小萝卜头是私生子;有的媒体居然刊载与中央精神严重背离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