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姚鹏博士自从事地质工作以来,先后参加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矿部科技攻关项目和地质科研项目多项,主持过多项地矿部地质行业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全国危机矿山项目。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郧西县湖北口地区锑矿床(点)主要产于上古生界泥盆系地层中,严格受地层和构造双重制约。通过开展中国地质调查局湖北郧西县湖北口地区金锑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工作,对湖北口地区的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典型矿床的综合研究与分析,提出在该地区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其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湖北1:5万火烧坪、贺家坪、资丘、都镇湾幅区域地质调查”系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获2013年度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一等奖。调查区地处江汉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带,全部为沉积岩,生物化石丰富,南华系一三叠系地层序歹0完整,是扬子陆块台地相区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的最有利地区之一。由于调查区跨及长江中游最大支流清江两岸,地形高差大、切割深,加上川气东输管线、清江梯级电站、沪蓉(西)高速、宜万铁路等诸多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施工,岩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  相似文献   

4.
1.成果简介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姜月华研究员负责完成的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系我国在东部四大平原区开展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的计划项目之一。项目应用地质雷达等技术开展了加油站、垃圾场等有机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采用多种环境同位素研究了区域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流场和污染状况,应用特制专门采样器材和严格取样流程采集地下水样品,并使用钻探、抽水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基本查明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5.
经过几代石油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武陵山复杂构造区油气勘查始终未有重大发现。2012—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和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项目资助下,对南方古生界油气形成富集条件进行了详细调查和深入研究。在对武陵山复杂构造带主要残留向斜油气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油气成藏主要参数的对比,提出了注重沉积与构造保存的选区评价思路,优选了安场向斜有利区。该向斜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一套深水陆棚相沉积地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具备较好的页岩气地质条件;二叠系栖霞组和志留系石牛栏组见大量油苗显示,裂缝和岩溶发育,具有常规油气成藏条件;奥陶系宝塔组紧邻上覆烃源岩层,且裂缝发育,具备上生下储的成藏条件。运用地质与地球物理一体化方法,在向斜西翼部署实施了安页1井,在栖霞组、石牛栏组、五峰-龙马溪组及宝塔组均获得天然气重大发现和突破。该项成果荣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滦河三角洲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为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负责完成。该项目历时4年,采用地下水污染调查,地下水无机、有机样品采集分析,地下水同位素示踪研究,地下水质量、地下水污染及防污性能评价等技术方法,查明了滦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并综合评价其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编制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建立了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6):794-794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朱茂炎研究组在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了一类呈橄榄状的化石标本。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北地区油气勘探面临勘探目标日趋复杂、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油田企业增储上产压力大,松辽盆地作为东北地区的主力探区,探明率持续升高,难以实现“储采平衡”,迫切需要扩大油气勘探新区和增加资源量。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组织实施“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部署并实施“索伦-林西地区油气资源选区调查”项目(项目编号:1211302108019-2)。索伦-林西地区为油气勘查处女地,地质地貌条件极为复杂,确定盆地范围,查明地层展布,特别是火山岩覆盖层下的地层展布与含油气性,面临极大挑战。该项目在地质调查程度低的松辽盆地西部外围和大兴安岭周缘地区,以中生界、上古生界为调查重点,开辟油气调查新区,探索油气调查新层系和新领域,查明区域油气地质条件及资源远景;选择重点地区部署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质调查井(参数井)工程,揭示盆地地下结构、获取油气地质参数,力争取得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9.
“青海可可西里西部1:20万区域化探”是计划项目“西南三江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的子项目之一。项目通过开展区域化探扫面,查明测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和浓集特征,为资源、环境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在发现各类区域性或局部地球化学异常的基础上,查证具有重要找矿意义的异常,对全区进行了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同时,进行了区域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分配及富集特征分析,为基础地质及其他领域应用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该项目工作起止年限为2007~2010年,实施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单位为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项目成果获得青海省2012年度地质勘查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10.
“湖南1:5万召市镇、红岩溪镇、咱果坪、洗车河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220510)为“湘西-鄂西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子项目。经过湖南省地质调查院三年的野外工作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的质量监控,在基础地质、物化探及找矿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新进展、新成果,获得了优秀级评价。  相似文献   

11.
“物化探及遥感技术标准研制与修订”是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实施的“地质调查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工作之一,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201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物化探及遥感系列技术标准综合评价研究”工作任务,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参加单位为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相似文献   

12.
“陕西平利一镇坪地区矿产远景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年下达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的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项目,项目调查区处于南秦岭北大巴山加里东裂谷带,区内山大沟深、森林茂密,地质工作难度极大。项目组历经三年艰苦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书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大量的地、物、化、遥、矿等实际资料及数据,圈定了一批矿致物化探异常;提交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4处、找矿靶区8个,发现矿点多处,在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条件、富集规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古生物化石资源既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宁夏境内地层发育较全,地层剖面完整,含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但对三叠纪化石资源的调查、研究较少,以致三叠纪化石资源状况不明,标本稀缺,开发利用相对滞后。宁夏贺兰山大风沟三叠纪地层出露较好,含介形虫、双壳类及植物化石,本次工作对该地区三叠纪化石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查清其化石种类、层位、埋藏状态、保护现状等,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项新的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我国的能源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地质调查中心和青海煤田地质局105勘探队在前期木里盆地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基础上,开展三维地震探测和钻探,取得重要进展,为该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青海木里盆地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三维地震勘查”项目由神华集团青海公司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投资,主要完成人有于常青、李永红、卢振权、杨文采、王伟超、瞿辰、王琪、谈顺佳、罗愫、周宇、张平川、程振炎、李惠民等。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4月13日上午,2016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隆重召开。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豪出席大会并颁奖。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李秀领主持大会。2016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为198项(人、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主任、原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局长李文昌获得杰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矿山地质环境产生或重或轻的影响与破坏,为了有效支撑国土资源部门矿山地质环境监管的新职能,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00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次在全国部署了《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开发环境地质研究》工作,2007年下达了编制我国首份《中国矿山环境地质图(1/400万)》的项目任务书。项目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开展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地质研究,探索多矿种多问题为一体的点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编图方法,编制《中国矿山环境地质图》,为矿山地质环境防治规划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项目实施之前,我国没有区域性矿山地质环境综合研究及小比例尺的图件编制工作,因此项目是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及编图方法创新、理论研究为一体的探索性工作,具有立典性和示范性。上述两个项目均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实施,主要完成人有徐友宁、何芳、张江华、刘瑞平、乔冈、陈华清。项目成果《区域性矿山环境地质研究及编图方法实践》获2014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在华夏地块内部中深变质岩中发现两颗冥古宙碎屑锆石,其中一颗记录了迄今为止亚洲已知最古老锆石年龄(4127Ma),另一颗锆石记录了约4070Ma、可能为地球最早的变质事件。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邢光福等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了“华夏地块冥古宙碎屑锆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研究,发现锆石核部具有高δ18O (7.2±0.2‰)、高Ti含量(53±3.4 ppm)以及正Ce异常,计算获得异常高的氧逸度(FMQ+5)和温度(910℃),与全球已知其它冥古宙锆石明显不同,为地球早期地壳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新证据。  相似文献   

18.
2008~2010年,全国地质资料馆联合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资料馆、青海省国土资源博物馆、新疆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图书馆等单位,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申请开展了“青藏高原地质资料开发利用与服务”项目。项目以青藏高原为试点,通过开发检索服务类、综合集成类、应急服务类和数据库类产品,开展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分析,创新开发利用模式,促进服务方式转变,为资料部门开展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提供示范,为政府、社会公众和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工作等提供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石棉矿幅(J46C001002)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基础院承担的首个数字填图项目。该项目测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端的阿尔金山构造带,阿尔金断裂斜贯其中。地质构造复杂。从太古代一新生代以来该地区各个时期的地质记录齐全,是研究青藏高原北部地壳结构、中央造山带西延问题、高原隆升及其周缘效应、阿尔金断裂带的活动历史及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等重大地质问题的极为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20.
为了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自2002年以来,持续开展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的地质矿产研究。依托“三江一湄公河成矿带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对比研究”、“老挝北部地区地质地球化学填图与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老挝一越南长山成矿带成矿规律与靶区优选研究”、“东南亚成矿带成果集成与综合研究”、“东特提斯地区重要矿区产出环境、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分析”、“老挝万象省赛宋文县爬山矿区铁矿勘查”、“老挝8、9、14号矿权区金多金属矿普查”等项目与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地质机构开展了研究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