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进步新闻记者、纽约大学亨特新闻学院教授詹姆士·阿伦森,今年年初应聘来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英语新闻写作专业的研究生讲授新闻学。阿伦森在美国从事新闻工作已将近四十年。他出生于美国东北部的波士顿,早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后入哥伦比亚新闻研究院,获硕士学位。他曾先后在《波士顿晚报》、《纽约时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和《纽约邮报》当记者和编辑。一九四八年,他与英国人贝尔弗雷基共同创办《国民前卫》周报,任总编辑。  相似文献   

2.
段勃 《新闻通讯》2009,(10):38-39
新闻采访学是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我国从新闻学教育诞生时就十分重视这一课程。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时,邵飘萍负责教授的“应用新闻学”就包括了新闻采访的内容,他的新闻学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中较多章节是新闻采访学的内容。现在,我国各个新闻传播类专业中,新闻采访课都是必不可少的,绝大多数的培养方案都把这一课程列为必修课。  相似文献   

3.
蔡巍巍 《记者摇篮》2006,(11):19-19
心理学与新闻学的内在关联早在1918年,中国新闻学的祖师徐宝璜先生在其专著《新闻学大意》中有过深刻地论述,他认为“,新闻学常与心理学发生至深之关系。新闻之精彩,即吾心理上之产物也。”1923年,我国著名报人邵飘萍先生出版《实际应用新闻学》,也曾专门论述过此问题。由此可见,在我国新闻学研究一开始,一些学者就已经意识到新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正确将心理学运用在新闻采访中,将对新闻采访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产生新闻敏感的心理基础新闻敏感即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素质。从心理学的视角看新闻敏感,它是记…  相似文献   

4.
戈公振(1890~1935年)是中国近现代的著名新闻学家。他1913年到上海有正书局工作,次年入著名的《时报》馆任编辑,前后工作十五年,历职至总编辑。1929年又参加《申报》工作,任总管理主任等职。其间,他还先后任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戈公振先生是中国近代新闻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也是新闻所有权保护的倡导者之一。清末,中国政府也颁布了著作权法(律)。但还不完善。尤其是《大清著作权律》规定:“各种报纸记载政治及时事上之论说新闻”,都不能获得著作权。可见,清末的著作权法对新闻作品是不给予著作权保护的…  相似文献   

5.
赫伯特·席勒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经济学和新闻学研究教授,兼《经济商业评论》季刊主编。本文是他所著的《思想控制者》一书的第一事。此外他还著有《新闻与文化统治》、《新闻工具与美帝国》等书。《思想控制者》一书,材料比较丰富,对美国垄断新闻事业作了一些批判性的分析。本刊准备选译有关章节,陆续刊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萨空了同志的一生是献身于革命的新闻、出版、文化艺术事业的一生。他1907年3月26日出生于成都,蒙族。五岁时随父迁回北京。1927年开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先后任《北京晚报》《世界日报》编辑、记者,《世界画报》总编辑,其后在民国学院新闻系、世界新闻专科学校讲授新闻学课程。1935年赴上海参加《立报》编辑工作,后任该报总编辑兼经理。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四大,举世瞩目。全球记者纷至采访,盛况空前。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要新闻单位均获准派记者到会采访。这里发表《新民晚报》总编辑助理孙洪康《在全球瞩目的新闻“磁极”上》一文,记述了他采访十四大的见闻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1995年,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40周年。看到它成长壮大,我自然首先想起我们的第一任系主任安岗同志,想起他当年率领全系师生艰难创业的种种情景,想起1955年秋我随他在河北邢台那次短暂但印象深刻的采访。提起安岗,我国新闻界对他都很熟悉。他是一位资深的著名记者、总编辑、新闻教育家。抗战前夕,他就喜欢新闻工作,为天津《益世报》撰稿。1938年他20岁的时候,便成为中共晋冀特区机关报《胜利报》的总编辑。我开始知道安岗的大名大约在1952年或1953年,是读了他以人民日报记者身份写的一系列东北通讯之后。那时,我在重庆《新华日…  相似文献   

9.
1月13日由辽宁日报主办的《记者摇篮》杂志举办的为期一年的“吉庆杯”新闻学优秀论文大奖赛,在本溪市冶金制管总厂召开了颁奖大会。经由辽宁日报总编辑武春河、全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唐非等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认真评定,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2篇。这是《记者摇篮》创刊以来与企业界联手举办的第一次大规模新闻学论文征文比赛,参赛作者大部分是在新闻编采一线的同志,其中不少是报社、电台、电视台的总编辑、台长。所写论文大部分是研究新闻  相似文献   

10.
访马达     
钟辉 《今传媒》2003,(1):34-35
马达同志过去曾长期担任《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社的总编辑,历任上海市新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离休后,仍关心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潜心研究新闻学术。  相似文献   

11.
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有资产阶级新闻学著作,记者职业团体都强调这一点。所有资产阶级新闻媒介都宣布自己的新闻是真实的。他们说,只有坚持新闻真实性,新闻媒介才能完成自己的社会责任。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斯博士1908年制订了最早的《记者守则》,其中第四条规定,“记者只应写他所深信为真实的东西。” 法国新闻学者贝尔纳·瓦耶纳著的《当代新闻学》说,“报道的事件要毫无疑点,并有直接见证。” 日本新闻协会于1946年成立后不久制定的《新闻伦理纲领》规定,“报道新闻的基本守则,是对于  相似文献   

12.
1923年,邵飘萍著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原为北京大学“新闻学会”(1918年已开始)和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的讲义。书中,邵氏认为报纸有三项业务:采访、编辑、经营,而以采访为最重要,因为构成一张报纸的最要原料厥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而采访全赖访员,外人称为Reporter,邵氏称之为“外交记者”。盖记者之工作,乃在代表报社与外人接  相似文献   

13.
邵飘萍是一个集新闻记、新闻学和新闻教育家三种角色于一身的新闻奇才。1918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邵飘萍在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同时,他还在北京平民大学、北京政法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他撰写了中国最早的新闻学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当时在北大聆听邵飘萍讲课的  相似文献   

14.
专业类(50种) 1.《新闻文存》,徐宝璜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简介:中国新闻学经典多收录其中,包括1919年问世的新闻学开山之作——徐宝璜的《新闻学》.当代新闻学著述以《甘惜分自选集》为典范. 2.《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简介:以范长江命名的新闻奖,是中国记者的最高荣誉.读读他的新闻作品,特别是《中国的西北角》就明白了.参阅邹韬奋《经历》、陶菊隐《记者生活30年》、萧乾《人生采访》、徐铸成《报海旧闻》等.  相似文献   

15.
木东 《今传媒》2006,(9):55-57
方政军,湖北罗田人,文学学士、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新闻与传播学兼职教授。现任新华社湖北分社党组成员、纪委书记、高级记者,当选为湖北省记协、新闻学会常务理事。他曾做过新华分社政文部主任、副总编辑兼《武汉证券报》、《湖北经济报》总编辑及分社总编辑等职务。曾随同李先念、江泽民、胡锦涛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鄂考察采访,在北京多次采访全国“两会”,不少作品获得新闻奖。著有《百年记者风》、《现代新闻写作学》、《方政军新闻作品选》等。他当过农民、教师,也担任过厂长、干部,最后却选择了做记者。同时,他有着村、乡、县、…  相似文献   

16.
蓝鸿文 《新闻界》2000,(1):11-13
西方记者中写过旅途通讯的不少。美国著名记者、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写过《赤道环游记》(1895),英国著名记者、作家杰尔斯·狄更斯(181-1870)写过《游美札记》。现当代的西方记者,如美国合众国际社总编辑史蒂文森1978年写过《长江:过三峡游记》、日本《朝日新闻》驻北京记者秋岗加荣1980年写过《世界屋脊上的西藏》,等等。遗憾的是,我们翻译过来的十几本西方出版的关于新闻采访写作的著作,却没有一本论述旅行采访与旅途通讯的文字。这表明,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的情况,在西方也同样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4月10日,由《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实践》杂志联合主办的全国新闻专业期刊总编辑年会(首届)暨新闻专业期刊的角色定位与功能拓展研讨会在浙报集团召开。与会的全国新闻专业期刊负责人有《新闻战线》总编辑胡欣、《中国记者》代总编文璐、《新闻记者》主编刘鹏、《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副总编周然毅、《南方电视学刊》副总编余得通、《新闻与写作》副主编耿瑞林、《传媒观察》主编沈志强、《青年记者》主编荆成、《新闻前哨》主编肖曜、《新闻世界》主编叶水茂、《新闻知识》副主编谢丛容、《新闻爱好者》主编郭玲玲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教授也到会予以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战线》上,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由于酷爱《新闻与写作》,对《新闻世界》中的《新闻通讯》《新闻三昧》,缺乏《新闻探索》和《新闻研究》,为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在《中国记者》老师们的帮助指导下,我考上了《国际新闻界》著名的《新闻大学》。在培养《记者摇篮》的大学里,我系统地学习了《新闻知识》《新闻采编》《新闻学论集》《新闻传播》《新闻业务选编》《广播业务》《电视业务》《新闻广播电视研究》和《对外报道业务》,进行了《新闻学探讨与争鸣》。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新闻与成才》杂志社当一  相似文献   

19.
邵飘萍是著名的记者、报人、新闻教育家,他在新闻采访中最大的特点是常常拿到独家、内幕新闻.他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中指出:"盖外交记者活动之第一关键在于交际."  相似文献   

20.
记者向被采访者提问,是新闻采访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我国著名记者邵飘萍总结他的采访经验时说:“欲达多得事实之目的,必能先发有效之质问。”(《实际应用新闻学》) 少儿新闻专题节目的采访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儿童感知事物要经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维具有形象、具体、直观的特点。记者在采访前和采访中,如果能对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提出符合他们认知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