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校长整整四年了。有人问我:“你觉得累吗?”我说:“不。当看到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时,我比谁都觉得幸福。”也有人问:“你辛辛苦苦、没日没夜地干,值吗?”我说:“太值了.有什么工作比塑造人的灵魂更有价值呢?说句掏心窝的话.我喜欢教育。我其实是在享受这份工作.我非常珍惜这个岗位.因为它给了我与孩子心灵对话的平台。我唯一担心的是我的教育水平不够.怕兢兢业业干了坏事。”  相似文献   

2.
姜辉 《陕西教育》2005,(11):59-60
在我没有去德国漫游之前.一听到“德国”这一名词.心头就产生一股“厌恶”的感觉。因为该词往往让我与电影上的“德寇”、“纳粹”、“法西斯”和“希特勒”联系起来。如此我的眼前就出现了盖世太保枪口下的暴行……但在我漫游德国后.我才认识到如今的德国人,是那么的热情、诚挚、友好、无私、善良。但更令我崇敬的是:德国人勇于承认“二战”时羞耻的历史。为防止新纳粹势力的滋生.德国政府便狠抓对青少年的教育:要直面“二战”的历史.要以史为鉴,方能使国家兴旺发达.更能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与尊重.那么.他们是怎样教育青少年直面“二战”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教育。”我认为,严禁体罚学生不等于取消“惩罚教育”,体罚和“惩罚教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因此.适当来点不同于体罚的“惩罚教育”.不但会纠正学生的错误、转化学生的思想观念.还会成为一种动力.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为教育教学起到积极作用。但欲使“惩罚教育”发挥作用.应讲究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作为中国孩子的主要教育形式,有着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我当幼儿园教师多年,我深深地爱着我的职业和我所教的孩子,我已经深感对自己的工作“爱不释手”,颇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蜡烛,教师是严父、慈母,教师是梯子、桥梁,教师是光明、太阳……”在实际工作中,我努力将这些理念融人到自己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我和“拉登”的故事 “拉登”.这是恐怖分子的代名词。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也碰到了这样一个“拉登”。  相似文献   

6.
“因材施教”三解黄万顺“因材施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原则,“教”的含义很广.既指教育.也指教学.它包括教育、教学的思想、制度、原则、政策和方法。对于“材”的传统理解是指教育对象,广义的“材”指社会上一切受教育、影响、熏陶的人。狭义的“材”指学主。但我以...  相似文献   

7.
依力 《师道》2011,(3):38-39
我曾以为学校管理者都是聪明的、有智慧的,因为,能把一所学校管理得充满活力和幸福感.的确是需要一定才能和水平的。但在拜读了《人民教育》2011年第1期上李帆老师的《让教育回归“常识”》一文后.我深深感到了自己认识的浅薄.原来“聪明”和“智慧”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一直信奉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曾一直认为学生需要老师的赞美.如鱼儿需要水.哪怕那些赞美是老生常谈.自认为教师的表扬越多,学生就越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表扬成了我最热衷的调空课堂、管理班级的“法宝”。可是不久前的那件事.让我感到很震撼,使我对平日惯用的赏识教育进行了更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一、生本教育是发动学生学习的教育 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 几个月前,我刚到这所学校工作,令我感到头痛的是:学困生太多,很多学生厌学或者根本不学.一个班如果只有小四个学生上课睡觉,我就非常欣慰了.有一次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我说:“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我望着大家,许多老师低下了头.突然,一位老师小声说:“我可以!”全场哄堂大笑,原来他是体育老师.  相似文献   

10.
来到仙林分校之后.我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时时激励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钱铁锋校长在《办学思考》中提到的“理想教育从操作层面上也可以说是目标教育”.更促使我对学生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洼进行不断地思考。我想:如果学生明白了设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并且学会了设定层次目标.养成了目标意识和设定目标的习惯,善于用目标引领自己、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那不就促成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吗?在赵炳红等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归纳了“目标引领、立体建构、全面育人”的教育法.又经提炼定为“目标育人法”。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采用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网络,我发现很多先进学校都在推广和实践“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并取得成功.我也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该教学模式.以下是我对该教学模式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卓雅 《今日教育》2008,(3):26-26
曾有人善意地嘲笑她:“你呀.就是死脑筋!”她总是淡然一笑:“我喜欢教育.虽然教育过程艰辛.却可以带来心灵的满足,辛苦也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13.
声音     
《语文学习》2010,(3):79-79
“钱学森之问”是一个伪问题.——钱学森的大成教育思想.其实就是通才教育的别名。钱学森.难道不知道通才教育是世界大学所遵循的通例?也许.这里蕴藏着他的苦心.他把自己感同身受的加州理工学院的“自由”氛围叫做“创新”.也是如法炮制。我觉得老先生这个圈子兜得太大了.教育界人士也没有领会。之所以说“钱学森之问”是伪问题.就在于.  相似文献   

14.
那段时间我算得上比较背时的.月考失利.全校排名从第十七位滑到第七十位.班主任这个月的奖金有所缩水。他愤怒.他抓狂.他把我揪到办公室里批斗.我却不以为然。我花钱来这里学习.也算是一个消费者.现在我的学习成绩不好.理应是我向他兴师问罪才对。当然,我不敢把这么直白的观点说出来.否则会招致一片骂声.他们更愿意自诩“教育事业”,只有在搞创收时才更名为“教育产业”。  相似文献   

15.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创新的肥沃土壤,积极开展班集体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生是一株株嫩绿的禾苗,他们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沃土.我积极开展了“手拉手”、“新世纪我能行”、“绿色的呼唤”、“向科技进军”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学科教育中,教师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生本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因此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独立地学习.学生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个体.“个性”是学生“真我”的展示.是创新的基础.更是一个民族的财富,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三十年来.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令人鼓舞。最近我和几位一线的语文教师交谈及此.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竞有“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的感慨.于是我产生了教学内容与方法力求简省、务实的强烈意愿,兹尝试提出“三读教学法”和大家商量。  相似文献   

18.
“创新能力”是当今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而“创新能力”来自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应从课堂教学开始,怎样才能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呢?我觉得应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开始.  相似文献   

19.
本人就职于广州市唯一的工读学校——新穗学校,工读学校是对品德行为偏常及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挽救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工读老师是我的职业,“问题学生”是我的教育对象.我的学生都是来自广州市各个中学的“大佬”。  相似文献   

20.
对教育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问题.我的第一个观点是。“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引领未来”。许多群众对子女的教育不惜金钱.不惜心血和汗水.所求无非是子女将来能立足、有发展、有出息。他们的这种“改变命运”的追求理所当然.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都围绕高考升学这个目标来运转.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民族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