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和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文章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组成、特点、类型及制作方法,并结合微课制作与实践,探讨了微课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微课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顺利进行,微课走进高校,逐渐引起各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同时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大力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和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本文在论述微课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微课应用于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可行性,给出了高校实验微课教学的建设工作思路,并对如何利用微课提升实验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春花 《天津教育》2021,(2):150-151
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微课应用的意义,然后在微课模式下以"作文改写"为例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设计,最后通过实际的调查,比较前后微课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在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日益盛行的趋势下,微课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关注并在各门课程中使用。微课走进高校,逐渐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离不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大力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和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以独立学院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时,通过微课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例,分析了微课应用于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可行性,给出了高校实验微课教学的建设工作思路,并对如何利用微课提升实验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微课可满足学生利用各种零碎时间进行学习,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愿景。  相似文献   

5.
正时代的进步使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互联网与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也正以强大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我们的教育方式。顺应这些时代趋势和需求,当前,教育界时兴的一个话题当属"微课"及由其引发的"翻转课堂"。一、微课的内涵和特点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在5到10分钟的时间内,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微课具有短小精悍,指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在农村初中实施"自主互助、展示反馈"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微课可作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重要载体、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手段、补充课外知识的重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农村教师的重视。本文分别从农村语文教学微课空间之"不微"、微课运用之"威"、微课普及之"危"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6,(3):66-72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将会越来越流行,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为满足高校课程改革中微课教学的发展需求,文章从微课的内涵分析着手,主要研究了微课视频的形式、制作和设计方法、网络发布等关键要素,并将其应用于大学FPGA(Field-program 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课程系列微课视频的制作实践中,最后通过学校的"天空教室"和"爱课程—校园端"这两个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课程资源建设和视频发布。该系列微课视频的制作和实践,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为下一步微课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改的深入,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微课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影音资料,将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呈现出来,进一步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媒体方式,使学生更加喜欢语文这门语言学科。但当下语文课堂微课应用中追赶时尚,为"微课"而"微课"的现象时有出现,本文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有效运用价值、常见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主题突出、资源多样、短小精炼、使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关注,相关资源也愈来愈多。但目前微课的开发与建设模式不一,微课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通过有序的开发微课内容,合理和有效地组织微课资源开发,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制作连续性专题式微课,建设集微课管理、应用、评价等于一体的微课资源平台,同时微课使用者从自身出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统筹兼顾,有利于消减微课"知识碎片化"的呈现,进一步推进微课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微"学习已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微课"作为"微"学习的有效支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本文就"微课"有效指引学生自主学习、指点学生解读文本、指导学生拓展学习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不断优化初中语文常态教学。  相似文献   

11.
微课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广泛,但大多利用微课辅助教师教学("助教型"),而应用微课辅助学生学习("助学型")的极少,本文结合课题研究探讨如何选择、应用微课在课前、课堂、课后和不同的课型中"吸引学生学习、方便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变得越来越快捷高效,"微理念"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如同微信、微博、博客等带给人类便捷的社会交流与信息传播一样,"微课"现已风靡教育界。微课具有时间少、内容精、针对强、开放性等特点。其不是将教学进行"微化"而开发的课程,而是以建构主义理念为指导所建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云网学习的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正是依托于多媒体技术渗透于历史教学中的。"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将微课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有效满足学生更具个性、更有深度的学习需求。可以说,微课已经成为新时代知识传播的新途径,它将改变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翻转历史课堂,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历史课堂焕发生机。为了充分发挥微课的价值,教育者要深入教学实践,研究微课作用,正确界定这一新型教育方式,达到用微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标,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微课以其独特的魅力悄然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数学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微课的特点与作用,设计与开发微课,体现"教学研一体"的特点,开辟教学方式变革的新天地。微课可以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做教合一",增添学习方式变革的新活力。教师设计与开发微课时,要注意"点线面结合",在弥补传统课堂不足的基础上,变革教与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微课"是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通过移动学习获取知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必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当中发挥效用。分析"微课"资源的重要性,提出开发与运用"微课"资源的策略,对提高"微课"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进入微时代,微学习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模式,而微学习必须依托微课这个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案例重点阐述了高中数学微课有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体悟,实现"将理论倒过来讲";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翻转的课堂";有利于掌握好必要的知识,让学生"满十分前进"以及微课为"右脑学习"提供了载体等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现阶段"微课热"降温了不少,但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微课已经落伍、不适合当下教育现实的需求,而是人们对于微课的认识更加理性,对微课的制作及应用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微课也要用"情"设计。用"情"设计微课,就需要教师带着感情认真钻研知识点内容,精心编排设计微课,创设相关的应用情境并与教学知识点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实效。下面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以微课程为标志的学习变革正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它在认知习惯、认知策略上特别贴近当下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微课辅助初三物理实验复习课,用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需要,适时引入,合理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实验具体化,提高了复习的效率,优化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教授知识的目的,为学生提供自由、便捷的学习"小环境"。  相似文献   

19.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视频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和教育机构的重视,从而在全国教育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本文在分析微课在高校中的应用优势和应用现状后,针对水产养殖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虾蟹类增养殖学》在教学过程中制作微课的必要性,以"眼柄切除技术"为例,阐述了微课制作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构建多元的学习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0.
微课作为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因其学习渠道多元化、学习方式微型化而渐成"新宠".在微课日趋盛行、微课资源不断丰富的今天,探讨教师利用微课在课前、课中、课后、课外进行个性化教学的作用,以期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促进优质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