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近期出台了扩大民间投资行业和领域的政策,同时要求各地区和各部门尽快制定措施加以落实。为了贯彻和细化有关文件精神,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行政审批、融资、税收等市场准入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创造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努力形成各类资本相互融合、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新格局,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间投资日益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下,民间投资却增长乏力,这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制约:投资环境不佳、税费负担较重、投资领域狭窄、融资渠道不畅等等。因此,要启动民间投资,应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减轻税费负担、拓宽投资领域、疏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严重制约着民间资本的发展.为了推进民间资本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政府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投资性政府向服务性政府的转变,在拉动民间投资的进程中政府应发挥如下职能:一、加强政府服务功能,为民间资本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二、取消市场准入限制,拓宽民间投资的进入领域和投资方式;三、加强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四、改革金融体制,改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融资难题又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在当前偏紧的货币政策下,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环境迅速恶化。本文从当今货币政策收紧,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恶化这一视角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路径进行了探讨。政府有关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本身齐上阵,有力配合,才可以缓解直至未来可能最终解决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具体说可以通过政府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中小企业利用民间资本、求助专门金融机构、天使投资和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筹资方式来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对全球范围内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重新布局,是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格局重塑,并非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存量的重新配置,而是基于适度均衡化和差异化原则,通过不断改变投资增量的空间流向,来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的区域投资再布局。这一过程面临着地缘政治风险、东道国认知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文化差异风险等诸多风险,以及对外直接投资法律缺位、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外投资环境研究不足等国内挑战。因此,中国应从强化官方及民间国际交流、推进投资当地化、完善法律体系、优化政策环境以及搭建信息平台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对外直接投资世界空间格局重塑。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取得的进展,显现出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然步入了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新常态。对辅导员队伍准入制度的优化与完善,是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必然选择。鉴于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在职业化、专业化初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采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准入的现状与问题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系列文件精神和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准入环节的优化路径:推行高校辅导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完善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优化并落实持证上岗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新常态"必须要从"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问题、新动力三个维度入手。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趋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由高速转变成中高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均衡;经济发展成果由更多的广大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过多依靠投资和出口;经济发展严重依赖政策;出现"泡沫经济";缺乏创新能力。我国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对外开放,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为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经济发展结构、投资与消费、产业结构、生产能力、市场发展环境、经营风险环境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特点,改革和创新已成为发展主旋律。高等职业院校是当前我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平台,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高等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基于新常态视角下的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新路径研究,是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改革、谋求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迎难而上,大力破解改革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本文基于新常态视角下的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新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就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体系建设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民间投资融资问题长期以来影响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改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等扩大民间投资市场准入的制度建立和完善是消除决民间投资融资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门槛"的银行信贷政策、民间资金寻找投资渠道和民间融资的需求等是近年来民间融资非常活跃的原因.民间融资的主要方式有民间借贷、有价证券融资、票据贴现融资和企业内部集资.民间融资有手续灵活简便、利率高弹性大、增长快规模大和半公开化的特点.民间融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也要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启动和扩大民间投资不仅是解决近期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 ,而且是保证今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长期政策。笔者从衡水市民间投资现状入手 ,分析了民间投资的特点 ,揭示了发展民间投资的阻滞点 ,认为要尽快有效激活民间资本 ,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必须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严重制约着民间资本的发展。为了推进民间资本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政府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投资性政府向服务性政府的转变,在拉动民间投资的进程中政府应发挥如下职能:一、加强政府服务功能,为民间资本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二、取消市场准入限制,拓宽民间投资的进入领域和投资方式;三、加强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四、改革金融体制,改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地铁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场化趋势下,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根据基础设施政策、地铁项目融资模式理论,结合国内地铁融资实践现状,地铁项目兴建和运营已从仅由财政直接投资,逐步转向政府、民间、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教材与教参中有关"地铁仅由政府投资"的导向和表述,存在严重的科学性问题,需要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事业改革迅速发展新常态下,分析高校面临融资的困境,探索高校融资模式,建立高校融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快我国创业资本市场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创业资本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建立创业资本市场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发展我国创业资本市场需要政策支持;融资方面应走政府与民间相结合、引进外资之路,建立多层次的创业资本的投资网络;建立创业资本可行的退出机制,确保投资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存在着一个一直困扰着我国的金融市场问题:一方面我国大批中小企业实体经济,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它们发展的瓶颈;而另一方面是民间资本规模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需要寻找投资渠道,可是受法律法规限制投资路径不畅。根据中国目前的金融制度,缺乏法律规定的畅通的民间融资渠道,这导致了非法集资活动频繁发生,规模不断增大,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将目前基于融资需求的非法集资活动归进融资监管领域,为民间融资预留合法化空间。  相似文献   

17.
民间融资:法律困境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间融资作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在补充正规金融供给不足、合理配置资金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随着民间融资行为的日趋活跃,其规范性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民间融资存在的必然性着手,对民间融资的立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民间融资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启动民间投资;创建良好政策环境是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动和扩大民间投资不仅是解决近期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而且是保证今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长期政策。笔从衡水市民间投资现状入手,分析了民间投资的特点,揭示了发展民间投资的阻滞点,认为要尽快有效激活民间资本,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必须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三明为例,在阐述三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常态下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存在的问题,深挖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的对策措施,明确指出其重点方向:组建专门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融资模式,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实施优惠政策,提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以民间借贷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放贷人条例》,将从事放贷业务的主体放开,符合条件的个人和企业都可以从事放贷,进而将民间融资纳入监管,阳光化影子银行,从而促进民间融资良性发展,规范融资市场。然而,时至今日,对于《放贷人条例》各方仍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在准入门槛、资金来源、贷款利率等方面,使得2008年就出台了草案的《放贷人条例》到现在仍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文章拟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对《放贷人条例》中争议较大的"准入门槛""资金来源""贷款利率"三方面提出解决思路,以推动我国民间融资阳光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