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同伴排斥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内在心理机制。采用大学生社会排斥量表、自尊量表、防御机制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对福建省3所综合性高校共12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①同伴排斥与大学生学习投入呈显著负相关(r=-0.33,P<0.01);与自尊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9,P<0.01),与成熟防御机制呈显著正相关(r=0.21,P<0.01),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显著正相关(r=0.18,P<0.01)。②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同伴排斥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量为-0.13,自尊和成熟防御机制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均起到单独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是-0.15,0.01,并也起到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是-0.02;自尊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在同伴排斥和大学生学习投入之间仅起到单独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是-0.16,-0.07。说明同伴排斥对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具有预测效应,既包括排斥的直接效应,也包括自尊和成熟防御机制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2.
探讨初中生这一群体普遍存在的焦虑体验是否与该阶段孤独感水平有关,进而讨论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自尊的中介作用。方法:随机选取378名初中学生,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自尊量表(SES)以及特质焦虑量表(STAI)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中生焦虑与孤独感、自尊两者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r=0.616,r=-0.548),自尊与孤独感呈极显著负相关(r=-0.543);自尊在焦虑与孤独感间的中介效应模型拟合良好,说明初中生体验到的孤独情绪会对其焦虑水平有正面的影响,而自尊的获得可以部分缓解其焦虑。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手机依赖、孤独感三个变量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自我表露指数量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问卷调查476名大学生.研究结果:(1)自我表露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2)自我表露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r=-0.18,P0.05),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1).(3)孤独感在自我表露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大学生自我表露通过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从而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自尊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恋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对321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多维完美主义量表(CFMPS)、自尊量表(SES和自恋人格问卷测评,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高、低自恋组的完美主义倾向差异显著(r=-7.751);(2)完美主义、自恋和自尊三者间两两相关显著(r=0.384、r=-0.275、r=0.305);(3)完美主义对自恋、自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1.336、β=0.486);(4)自尊在完美主义与自恋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自恋之间显著相关,自尊在完美主义与自恋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疫情防控影响下“守门人”培训与生命意义、孤独感、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命意义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对508名高校心理委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守门人”培训与生命意义显著正相关(r=0.12,P<0.01),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r=-0.16,P<0.05),与抑郁情绪显著负相关(r=-0.31,p<0.01);生命意义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r=-0.39,P<0.01),与抑郁情绪显著负相关(r=-0.33,P<0.01);孤独感与抑郁情绪显著正相关(r=0.64,P<0.01)。生命意义与孤独感在“守门人”培训与抑郁情绪中起链式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37%。结论:“守门人”培训可直接减少疫情防控下的抑郁情绪,也可通过生命意义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以及生命意义-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疫情防控下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高职生自尊、拒绝敏感性、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社交焦虑量表、修订后的拒绝敏感性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测量了720名在校高职学.结果显示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呈正相关(r=-0.23,P<0.01),与自尊、人际信任呈负相关(r=-0.15,r=-0.29,P<0.01);人际信任与自尊呈正相关(r=0.22,P<0.01),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r=-0.26,P<0.01);自尊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r=-0.17,P<0.01);拒绝敏感性在自尊与社交焦虑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当拒绝敏感性进入回归方程时,自尊对社交焦虑的预测效应显著下降,从-0.17降为-0.13 (t=-3.64,P=0.001),人际信任在自尊与社交焦虑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当人际信任进入回归方程时,自尊对社交焦虑的预测效应显著下降,从-0.17降为-0.12(t=-3.14,P=0.001);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拒绝敏感性和人际信任是自尊与社交焦虑关系中的中介变量.结论:自尊通过拒绝敏感性和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影响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职大学生同伴低头行为与人际适应之间友谊满意度和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为提高大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贵州省、山东省3所高职院校7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伴侣低头量表、青少年人际适应量表、友谊满意度量表、孤独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人际适应与友谊满意度显著正相关(r=0.13,P<0.01),与孤独感(r=-0.56,P<0.01)和同伴低头行为(r=-0.13,P<0.01)显著负相关。中介作用检验结果表明,友谊满意度和孤独感在大学生同伴低头行为对人际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显著,该中介作用包含三条中介路径:友谊满意度的单独中介作用,孤独感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友谊满意度和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0%,28.57%,21.43%。结论:同伴低头行为不仅能直接影响大学生人际适应,还能通过友谊满意度和孤独感间接影响大学生人际适应。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9,(5):118-124
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量表(APGAR)、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自尊量表(RSES)对若干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家庭关怀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关怀与人际交往困扰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人际交往困扰呈显著负相关。此外,自尊在家庭关怀和人际关系困扰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采取随机抽样的形式,运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对58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女性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t=-3.284,P=0.001)。(2)未接受过职业辅导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水平显著高于接受过职业辅导大学生(t=-2.664,P0.01)。(3)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34),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4),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1)。(4)心理资本在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和职业决策困难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11.4%)。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维护,合理运用心理资本,解决职业决策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638名大学生的调查,探讨不安全依恋对其外语焦虑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不安全依恋与外语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01),与自我效能感(r=-0.19,p<0.001)、自尊(r=-0.38,p<0.001)呈显著负相关;(2)大学生的不安全依恋能够直接显著正向预测个体的外语焦虑水平(β=0.21,p<0.001);(3)不安全依恋通过自尊对外语焦虑产生间接影响(β=0.06,p<0.001);(4)不安全依恋还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外语焦虑产生间接影响(β=0.02,p<0.001)。研究结果可以为缓解大学生外语焦虑提供启示与教育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使用大学生择业焦虑问卷、专业认同问卷和择业效能感量表对广西6所高校84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以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择业焦虑与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大学生专业认同、择业效能感和择业焦虑在性别、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②大学生专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1),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呈负相关(r=-0.26,P<0.01);③大学生专业认同正向预测择业效能感(β=0.31,P<0.01),择业效能感负向预测择业焦虑(β=-0.27,P<0.01),专业认同负向预测择业焦虑(β=-0.13,P<0.05),从中介效应来看,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对择业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可知,大学生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关系密切,择业效能感在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外显自尊与完美主义的关系。方法:随机招募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Rosenberg自尊量表、完美主义量表(FMPS)的测试。结果:①大学生完美主义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1.25,p=0.21)。②外显自尊与消极完美主义呈负相关(r=-0.49,p0.05),与积极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5),内隐自尊与消极、积极完美主义相关不显著。③外显自尊能够显著预测消极完美主义(t=6.00,p=0.00)和积极完美主义(t=2.235,p=0.027),内隐自尊不能预测完美主义。结论:完美自尊与外显自尊关系密切,与内隐自尊无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人际关系满意感问卷,对27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处于中等偏上水平(M=2.52),人际关系满意感处于中等水平(M=3.49);(2)自我和谐与交往屏障、差异冲突呈显著正相关(r=0.479、0.483),与互相支持、外向干练、相似相容、道德素质呈显著负相关(r=-0.410、-0.237、-0.208、-0.356);(3)差异冲突、交往屏障、互相支持与大学生自我和谐回归显著(β=0.285、0.243、-0.167)。最后得出结论: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总体较好;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与自我和谐有关,其中差异冲突、交往屏障、互相支持对自我和谐回归显著,是大学生自我和谐的较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犬儒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犬儒态度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7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性别、专业等对犬儒态度有显著影响(t=2.656,t=2.665;p0.05);②学校生活满意度与犬儒态度呈负相关(r=-0.358,p0.01),人格中神经质与之呈正相关(r=0.290,p0.01),其余均呈负相关(r=-0.235,r=-0.232,r=-0.137,r=-0.128,p0.05),结论:性别、专业、学校生活满意度及人格特征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犬儒态度水平,可从学校和个体层面降低大学生犬儒态度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生活事件、复原力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15级553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新生复原力水平总体较好,复原力及各维度不存在性别及专业间的差异;(2)对新生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主要来自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3)相关分析表明,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01);复原力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409,p<0.001);(4)中介效应显示:复原力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8.55%。结论:培养新生的复原力水平有助于帮助他们积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外显自尊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随机招募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Rosenberg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SCCS)的测试。结果:①大学生自我和谐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1.32,p=0.19)。②高低外显自尊组自我和谐存在显著差异(t=4.91,p=0.00),高低内隐自尊组自我和谐上差异不显著。③外显自尊与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5),内隐自尊与自我和谐相关不显著。④外显自尊能够显著预测自我和谐(t=6.45,p=0.00),内隐自尊不能预测自我和谐。结论:自我和谐与外显自尊关系密切,与内隐自尊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与缺陷感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并分析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缺陷感量表和IPC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是孤独感总分显著高于常模(t=9.86,P〈0.01);缺陷感总分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t=10.33,P〈0.01);内控性显著低于常模(t=-18.40,P〈0.01),机遇显著高于常模(t=4.09,P〈0.01)。二是对于男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和体能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0.29和-0.23,P〈0.05);对于女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和-0.38.P〈0.01)。三是缺陷感在内控性预测孤独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为47%;而缺陷感在两种外控源(机遇、势力他人)预测孤独感中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心理控制源和缺陷感对孤独感都有显著预测作用,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预测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旨在考察大学生情侣依恋、冲突和支持三者的关系.采用了亲密关系量表、冲突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运用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1)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分别与冲突呈正相关(r =0.28,r=0.27;Ps <0.01),而依恋回避和情侣支持与冲突和情侣支持均呈负相关(r=-0.38,r=-0.24,Ps <0.01);(2)冲突仅在依恋回避与支持间有中介效应(△R2 =0.02,P<0.01).研究结果说明:仅情侣回避能直接或间接通过冲突来预测情侣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大学生孤独感、领悟性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孤独感量表(UCLA)、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对1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网络成瘾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与领悟性社会支持的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领悟性社会支持各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中介效应依次检验结果表明:在大学生领悟性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的关系中,孤独感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对抽取的414名农村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社会支持、自尊与农村贫困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孤独感呈负相关;社会支持和自尊均负向预测农村贫困大学生孤独感;自尊在农村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提高社会支持和自尊可以有效降低贫困大学生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