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论语言、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跨化交际学的角度,探讨语言、化与交际三之间的关系、化差异对跨化交际的影响以及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化交际意识和跨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言离不开化,化是语言的内核与灵魂。如果说语言是人们进行联络与沟通的工具的话,那么人们共同理解并认可的化则是人与人之间实现有效沟通与心灵联系的一条重要桥梁。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跨化交际的能力等问题一直是外语教学的热门话题。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英语)》将引导学生拓宽化视野、体会化内涵、了解化背景等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强调对学生的跨化意识和跨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与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化在语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外语教学中,我们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还要传播社会化知识,以培养他们的跨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括五种要素,即四种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和社会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简要论述了外语教学中跨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指出跨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与语言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对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处理化差异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刘昕 《黑龙江教育》2004,(11):26-27
一、语言与化的关系。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教育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1999.11)已把“提高对中外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6.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只注重教学,而忽视化教学,以至于给我们的跨化交际带来一些障碍。近来,外语教学中的化导入已逐渐受到我国外语界的关注。本探讨了语言与化的关系、外语教学中化导和的内涵、方法与途径以及原则,并提出成功的语言交际有赖于语言知识与化知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与化、化与交际的关系入手,阐述了跨化交际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和重要性。作分别从化词汇、语法、语域、语用、交际五方面对外语教学的影响,阐明其研究的必要性。再从跨化知识的新颖性、趣味性、实用性及可思性,说明其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言与化密不可分。在外语教学中既要重视对目的语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也不可忽略对母语化的传播。本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由于教学中母语化输入的欠缺,导致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化的能力与其实际的英语水平不一致,从而导致跨化交际障碍。章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中西化输入平衡,提高学生双向的而非单向的跨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非语言交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语言交际共同形成交际的完整过程,深入研究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非语言交际与跨化交际,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跨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外语教学与文化因素导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与化的密切关系已被外语教学方面的专家与学认可,在外语教学中跨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化因素的导入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章从认知、行为、情感三个层面来探讨化因素导入的形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11.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日益为外语教学界所重视。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探讨了在外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英语语言教学也就是文化教学。目前几乎所有人都认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交际能力的各个组成部分都离不开文化,也就是说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息息相关。怎样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才是现在英语教学最应该关注的问题。讨论或辩论、角色模仿、演讲和情景分析几种方法被多数学者倡导,同时"冲突事例"方法似乎是结合各种方法于英语教学的最好解决方案。虽然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与英语教学息息相关,但是其培养与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日益为外语教学界所重视。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探讨了在外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达到这两个目标,就要把文化教学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去,把文化教学的理论成果与外语教学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培养学生自觉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电影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自身承载着丰富的语言和文化信息,能带给观看者经久不忘的文化体验。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电影纳入外语教学体系,运用文化体验和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成果,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可以使电影教学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的生成源于对教学文化、本土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文化觉醒和文化自觉.文化觉醒的“知、能、情”三位一体素养结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态度、知识、技能、意识”四个维度和理解力的“洞察、直觉、思维、解释”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从文化觉醒走向跨文化理解是实现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必由之路,对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水平提升均有重要意义.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实现涵盖“跨文化意识—跨文化知识—跨文化体验—跨文化顿悟”四个螺旋上升的方面和阶段.  相似文献   

17.
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机制与思维方式,本质上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特点。在面向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以转喻为导向的教学策略,适当引入转喻理论,帮助学生树立转喻思维,将有助于学生语言技能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步提升。通过转喻理论将语言和文化相结合,从跨文化交际意识入手,通过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最终实现思想情感的跨文化交流,是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求入手,说明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从社交礼仪、词汇与习语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对策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它不仅包括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我们在教学中应体现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总之,大学英语教学应使学生全面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间成功交流的关键因素。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文化移情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