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登在《人民铁道报》2005年5月3日上的消息《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充分展现国家总理与铁路工人之间深情厚谊的佳作。文中字字句句反映了总理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作风和务实形象,如文中写的:“来,我们一起合个影。”“和大家在工地上过节,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难度最大的铁路,非常不容易。”“我向大家表示致敬和感谢!”总理说的这些话,读来亲切、自然、感人,让人感受到“平民总理”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爱民情怀。  相似文献   

2.
刊登在《人民铁道报》2005年5月3日上的消息《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充分展现国家总理与铁路工人之间深情厚谊的佳作。文中字字句句反映了总理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作风和务实形象.如文中写的:“来,我们一起合个影。”“和大家在工地上过节,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拨最高、难度最大的铁路,非常不容易。”“我向大家表示致敬和感谢!”总理说的这些话。读来亲切、自然、感人。让人感受到“平民总理”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爱民情怀。  相似文献   

3.
“祝贺你们的消息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你们的努力终有回报……”在我第八次与神奇天路亲密接触时,人民铁道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温继武发来的手机短信,让我在世界屋脊上又增添了几分收获的幸福和喜悦。《人民铁道》报去年5月3日刊发了我和李晓华采写的消息《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这篇700多字的现场新闻能获奖,既是报社采编人员精心策划、精细运作的结果,更是报社党委实施精品战略的成果。这次获奖不仅使《人民铁道》报成为我国60多家产业经济报纸中唯一两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媒体,而且填补了所有产业经济报纸14年来没有获得中…  相似文献   

4.
《“一定要让灾民吃上饭”》(以下称《吃上饭》)是湖南益阳电视台记者拍摄的,在’99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中获短消息二等奖。作为评委,我在审看这条消息时,突然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一句诗:“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她的领袖人物也必定会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  相似文献   

5.
由武宁县广播电视台采编的广播长消息《总理长水话林改》,在第十五届江西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一殊荣的取得对于一个处在广播电视行业最基层、受到覆盖面和资金、技术、人才等种种条件限制的县级广播电视台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下面我们就谈一谈广播长消息《总理长水话林改》在采编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或许大家能够从中获取一些经验,更好地做好县级台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6.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文汇报》2005年11月16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的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情、讲真话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2005年11月16日《文汇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  相似文献   

8.
一、消息写作中可否有议论消息是一种最基本的新闻体裁,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大家族的主力军。其显著特点是靠事实说.话。消息作品靠事实说话无庸置疑,但是消息写作中要不要有议论成分呢?这一问题一直是新闻界争论的话题。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世恺在《“画龙点睛”需妙笔》一文中说:“消息有点议论,是新闻报道发展的历史和读者的要求……”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叶春华在《新闻业务基础》一文中写道:“我们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一概排斥议论。”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教材《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9.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1年8月2日上的消息《郑州:罚单“赶”走首家擦鞋店》一文,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三等奖。从写作上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可以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1.主题专一,中心突出。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一文中,把“旨戒杂”作为文章“七戒”中的头一戒,他强调在写文章时,主题不可繁杂含糊。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不能搞多主题,而应专一、集中。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一篇文章或一篇报道,若能抓住一点写深写透,能把一件事情、一个意思写清楚、写透彻,这篇文稿便是好稿;要是分散笔墨,这也写一…  相似文献   

10.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2005年11月16日《文汇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情、讲真话的结果。记者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新闻界同行称道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1994,(4)
法制宣传要符合法律规定报刊上的法制宣传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法制宣传中存在法律用语不准确:1、某报消息《上海“5.29”案罪犯吴永祥被判死缓》,文中所说的“死缓”,是一种习惯用语,大家也都明白所说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但我国刑法没有“死缓”这一刑...  相似文献   

12.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文汇报》2005年11月16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的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情、讲真话的结果。记者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新闻界同行称道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3.
《台账压垮“小巷总理”》被评为第16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这篇仅有833字的消息看似批评报道,实则是为最基层组织——居委会减负的报道,是发现问题、反映问题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4.
2004年6月21日温家宝总理来到青岛港看望许振超和码头工人,作者敏锐地把握住这一难得的采访机遇,并采写成长消息《“我也要向振超同志学习”》,完整呈现了温家宝总理对“振超精神”的诠释,作品思想精深、手法凝练,听来令人感动,催人振奋,同时也给人带来更多新的思索。此稿因此获得2004年度广播电视节目优秀消息奖。有人提出,好的新闻除了最基本的五个“W”外,还要写“六最”:最新、最重要、最动人、最富特色、最  相似文献   

15.
眼下,许多人(作者和读者)崇尚虚拟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的作品,觉得这样“过瘾”,殊不知惹出的麻烦事也不少。近期《光明日报》发表的两篇文章,值得大家深思。一篇是该报1992年11月12日发表的消息:《杨沫状告名誉权受侵胜诉汪兆骞和<知识与生活>反诉被驳回》。消息说:“《知识与生活》1991年第一期上刊登了汪兆骞所写署名东方笑的《梅开二度访杨沫》一文。杨沫认为,被告汪兆骞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把她一生中的抗婚、婚恋、个人生活、社会关系及其著作等做了全面的歪曲,杜撰和侮辱性描写。汪在文中扮演了一个和她交往极深的老朋友。可是,她根本不认识汪,从  相似文献   

16.
刊登在2006年7月28日《温州日报》上的《海归硕士当选村委会主任》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三等奖。这是一篇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新闻精品。它有如下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的朋友有许多是报刊的特约通讯员或业余通讯员,在一起说话三句话不离本行,不时扯到通讯报道工作上来。讲具体的工作,大家都有许多话说,可是要给“通讯报道”下个定义,大家就语塞了。报道,就是把获悉的新闻通过新闻传播机构传布于世,这个比较容易回答。而要回答什么是“通讯”就要费一番口舌了。我们知道,作为一种新闻体裁,它与报刊上的消息、评论、特写有别。对于这种意义上的通讯,《辞海》解释说:是“一种比消息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  相似文献   

18.
北京一家报纸在2005年11月30日第三版登出一则消息,标题是《联大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令人匪夷所思。无独有偶,北京一家都市报在11月11日A39版刊发一则消息的标题是:《国足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还有一家地方日报12月14日B1版头条通版醒目的标题是:《南京拉响警报纪念南京大屠杀68周年》。第一个例子的消息在最后一段写道:“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波兰南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一天被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等许多国家定为纳粹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日。”第二例标题中的“大屠杀纪念馆”,大家也都知道其全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相似文献   

19.
我是贵刊的一名热心读者。贵刊思想解放,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给我们的工作以很大的启迪。我们报社许多同志也与我一样,对贵刊特别偏爱。在1989年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订阅贵刊仍是人手一份。近读贵刊第11期《甘当一只勤于耕织的蜘蛛》一文中写到“1966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阿富汗、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和巴基斯坦。这是周恩来总理伟大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出国访问。”还说“这是周总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闻界一些同志在分析如何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时,常提到加强消息的写作,提出要解决“目前我国消息写作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大家的侧重点则有不同。北京广播学院的章宗栋同志在《走出“消息写作散文化”的误区》一文中写道:据我观察,目前我国消息写作整体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并不是“受前苏联新闻模式影响较大”,也不是什么“偏重于叙事”,更不是“囿于‘新华体’、‘文告体’的消息写作格式”,而是内容不新不实,对广大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反映得不够迅速及时,以及表达事实的语言不够朴素易懂。为什么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