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林海燕 《小学生》2015,(1):8-11
主持人语:林海燕老师是我新认识的一位作者,她在去年夏天的时候,给了我一篇特别可爱的故事——《冰棍上的三八线》。那篇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它给了我初夏的第一次清爽的感觉。在后来的几次合作中,林老师给我的感觉是:文字清爽可爱,人也干脆利落。本期我们就由林老师的故事为大家带去一份清新的感觉吧!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关于孤独的真实故事.一对母女因为不能沟通,各自在孤独中挣扎.其实她们是那么地渴望了解对方,希望对方理解自己.相信此文对家长和少年读者都是有益的.你读过了,别忘了推荐给你的爸爸妈妈读.  相似文献   

3.
周粲的《梯子》无疑是一篇优秀的小小说。为了在新的一年的第一期给广大的中学生朋友奉献一篇小小说精品,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编辑,我一连三天泡在图书馆里阅读各种版本的小小说,至少读了三十篇,都觉得不够理想,直到后来读到《梯子》,我的眼睛才大放光芒。我可以断言,这篇小小说一定会赢得每一位读者的好评。《梯子》由两个故事构成,可以说是故事套故事。两个故事都发生在父子之间,人物设置一模一样,故事的前半部分也完全相同,只是在后一个故事的结尾处发生了一点儿变化。我请读者们特别注意一下这个变化,正是由于这一小小的变化,两个故事的…  相似文献   

4.
<正>曾经执教了一篇三年级的课文《争论的故事》,起初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为这是一篇由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的文章,而且编者在呈现故事内容后,更在故事的前后加了"盛老师讲故事"和"故事感想"的板块,使得这篇文章的整体感很强,同时也增加了把握的难度。诚然,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我课前也做了初步询问,发  相似文献   

5.
马文峰 《海外英语》2011,(12):99-100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由于它的规范使用,在中国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有人在抱怨:英语怎么这么难学? 我为什么就不能学好英语呢? 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技校生来说,他们已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动力。该文通过对技校生英语学习状况做了一个微型调查,剖析技校生英语学习态度,进而探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小时候上作文课时,老师要我们读故事写心得。故事的内容是抗日战争期间,女童军送国旗给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守军。照说,这个关于荣誉、爱国、奋不顾身的故事,心得一点儿也不难写。不过那时我故意唱反调,写了一篇"吐槽"的心得。文章准确的文字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大意是:一、如果不能打胜仗,送国旗也没用;如果能打胜仗,国旗过几天再挂也没关  相似文献   

7.
《神秘的小坦克》(第十册)是新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一篇科学幻想故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黄明给自己制做的木头小坦克涂上了爸爸研究出的“X 涂料”以后,发生了一些神奇的变化,后来爸爸给他们揭开了小坦克变色的秘密,使他们明白了其中的科学道理。教学这篇阅读课文,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的思考题,抓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在手上就不能变色”这两个重点,去阅读课文,了解有关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8.
“哈哈,哈哈……”张勇今天刚进教室就听到同学们的爆笑声,刚开始他吓一跳,还以为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仔细一看,喔,大家都在对着黑板指指点点。张勇也赶紧扭头一看,哈,黑板上的漫画不正是班主任王老师吗?只见他鼓着两只乒乓球一样的金鱼眼,肥肿的酒糟鼻像只蟾蜍蹲在那里。“哈哈,哈哈……”张勇站在黑板前看着画像笑啊笑,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突然,教室里一片寂静,张勇知道大事不好,赶紧朝自己座位上溜。“张勇,你给我站住!”王老师看到黑板上的画像,立刻气得涨红了脸,他厉声喝斥:“张勇你越来越胆大了啊,平时批评教育你不听,现在还侮辱老师。…  相似文献   

9.
吴静 《山东教育》2011,(7):46-48
本单元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讲述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四位名人的故事。《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述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  相似文献   

10.
我是八八届技校毕业生,至今在事业上虽未取得辉煌的成就,但从一名技校生到大学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成长道路,多少会给普通的技校生一点启发。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师之家,父母都是乡中教师,他们献身祖国农村教育的那份执着深深地影响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成了我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个周末的晚上,我正在批改学生的作文,电话铃响了,是好朋友张勇打来的。原来是他儿子张宇航这次期中考试数学考得极差,只有60多分。我心里一惊,张宇航在教学上是很有天赋的,怎么这次会这么差呢?张勇告诉我,在一次几何课上,张宇航发现了一种与老师不同的解法,但被老师当场否定了,而且没有给他解答的机会。从此以后,张宇航就恨上了数学老师,认为数学老师没有给他面子,没有给他施展才能的机会。以后,他连数学老师的课都不愿意听了,结果就导致了期中考试出现了这个局面。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和技校生就业的一冷一热,实际反映了劳动力供需结构的失调。技校生有"金刚钻",大学生也有"一招鲜"。近来有关技校生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北京等地技校生连年就业率保持在95%,一些技校生还没毕业已被"预订",技校生月薪期望逾3000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骆驼和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谁也不服谁,因而争论不休,最后找老牛评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全面看问题,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教学时,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续编故事,通过故事延伸理解课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发挥想象的空间,提供训练表达能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孙冬梅 《成才之路》2012,(23):38-38
闲暇无事,读到一篇《踢油桶》的故事,颇有感触。故事大致如下:一位老人,因为楼下孩子们经常踢空油桶的咚咚声而痛苦不堪,但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孩子的"激情燃烧"。冷静下来,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将5块钱奖励给踢得最响的孩子,孩子们来劲了,第一天比赛很激烈,以后老人的奖金越来越少,来踢的孩子也越来越少,最后,老人说自己出现经济困难,不能给奖金了,  相似文献   

15.
这两天,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名叫《会跳舞的向日葵》。这本书里,最令我难忘的一篇就是《荣誉》,这篇故事主要讲述了上二年级的小主人公香草在秋游时,救了掉下水的同学对对,学校决定颁发给香草一个荣誉奖。可香草心里却很不安,她告诉爸爸跳下水时想的是,自己不小心把对对碰下水的,所以心里很害怕,想要尽力去弥补。爸爸告诉她不能为了要奖状就失去真诚,后来在爸爸的鼓励下,香草到学校更正了这件事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诚比荣誉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一、依旨变形(即故事新编)变形本身有多种具体方法。一是情节延伸类变形,即紧承原故事情节而进一步发展延续下去;二是时空另置类变形,即改变原故事发生的时间或空间而让人物活动、情节发展;三是场景假设类变形,即给人物假设特定条件、情景,观其言行,显其性格。这些变形类作文,自然会给人一种面目一新、不同以往的感受。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没有一个中心,必须表现一个新的(不同于原作)的主题,否则就是为叙而叙,舍本求末了。比如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有谁不熟悉呢?《中国少年文摘》2004年第5期上,就有一篇以此为基础的成功的变形文章。文章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四月十四日,听了银川新城区第九小学姜瑞华老师的一堂“看图写话”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篇“看图写话”教材是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中的“基础训练9”.这项训练原来只要求学生“看图听故事,再把故事讲出来”.姜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在观察、想象和口述故事的基础上,写出一篇完整的故事,这就把原来的教学要求提高了一步.下面就这一训练课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当我为这篇文章在电脑上按下第一个键时 ,我隐隐觉着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惊慌。我怕今后很难再找生活故事来超越这篇精彩的故事了。不能超越就意味着让人失望 ,所以为日后的读者计 ,我深有隐忧。这篇故事里的故事 ,真得简直就像我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我毫不觉得险是故事作者造出来的险 ,惊是故事作者造出来的惊 ,小约翰的好主意是故事作者造出来的好主意。作家的本事就在于特别善于利用生活本身所提供的一切 ,把作为文学作品的故事写得如生活一般的不由得你不信。生活故事同童话很不同的地方就是 ,童话往往用远离生活本身的真实 ,以“更本质的…  相似文献   

19.
大胆做梦     
上个星期六,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梦想风暴》。这本书的作者是晓铃叮铛。 当读完第一篇时,我已经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的第一篇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粗心的鹰妈妈把蛋下在了鸡窝里,于是农夫把蛋交给了母鸡。  相似文献   

20.
老师给我们刚讲过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有关父爱的传奇故事。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