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期,充斥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人们为寻求稳定感而找到了“反思”这一保护伞,教育也不例外,并在情感上发展到几乎无条件接受的程度,这导致了很多误区,本文首先针对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在理论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在实践中存在着不足,着力对一些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教学反思”就一定是好的吗?所有的教师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吗?教师教学反思的是什么?教师的教学反思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度?  相似文献   

2.
鲍成中 《生活教育》2013,(10):43-45
守望教育,向卓越前进 鲍成中(以下简称记):一位教育大师曾经说过:善于反思,是教师不断发展的动力。了解了你的从教经历后,我觉得你在这个方面做得特别好,你自己也认为“勤奋+反思=成功”。能给我们谈谈在这个方面你的感受吗?  相似文献   

3.
丁霞 《学前教育》2010,(12):8-10
反思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放多元化的幼儿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都需要每位教师具备反思教学的能力。教育活动能否“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幼儿教师教育实践反思的重点。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我园要求教师写教育小随笔、教育小贴士、教育后记等对教育活动进行反思。反思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反思,可以促进教师主动地学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特定的背景条件,灵活地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促进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成为一名教学研究者。如何结合实际进行反思呢?我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问题的产生: “这道题讲了N遍还是错?简直服了他们了!”;“这道题就改了几个数据怎么就不会做了呢?真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怎么了!”……办公室里经常能听到老师们这样抱怨。和大家一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我想:有效的数学教学离不开有效的作业订正,作业的订正情况直接反映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我不禁反思:学生的数学作业到底该如何订正才能真正有效?  相似文献   

6.
【题记】“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每每在一些活动场合遇到一些青年老师,与他们交流,纷纷向我抱怨:“批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搞不完的活动,完全没有个人思考的空间。”更有甚者问我:“您哪来这么多时间写文章,做学问?”  相似文献   

7.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减负不减质”的呼声也此起彼伏。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既能掌握好知识,又能有效地培养能力呢?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有效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被教学者们所关注和重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想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想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学会教学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同时要教会学生对“学”的反思。使数学课堂变得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有次参加了一个中班下学期的圆形拼贴画活动。这是一个家长开放日活动,老师设计了一份家长观察记录表.请家长们观察幼儿的行为并进行记录。在表格的最后有这样一些问题:“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你觉得这个难吗?什么地方难?”“如果下一次再做,怎样才能更好呢?”设计这些问题的用意就在于看看孩子的反思水平。一位外婆看着表格,很疑惑:“这么点小孩.他们会反思吗?”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在我的教案设计当中,我如何回答他们?他们提的问题打乱了我的教学程序,我怎么去引导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并继续我的教学,直至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就涉及到“教育机智”的问题。所谓教育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碰到突如其来的情况而表现出的应变能力。教育机智与教师的文化知识修养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一个优秀的教师,他能凭借自己丰富发展他们的智力与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相反,“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消极地等待教材内容的…  相似文献   

10.
我做班主任工作已经十余载了,同事们总是奇怪地问我:“杨老师,这么多年来,你怎么跟学生父母相处得这么好?从未见学生父母对你有意见。”我听后,总以一句话对答:“因为我和学生父母是一艘船上的两只桨。”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顺畅。我经常对学生父母说:“我是您孩子的老师,我更希望我们做一对亲密的朋友,做一条船上的两只桨,让我们荡起双桨,配合默契,使我们的小船不偏离航线,又快又稳地在知识和智慧的海洋中遨游。”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比喻呢?这其中还有几段小故事…  相似文献   

11.
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从现实中了解到很多老师尤其是数学老师们对教学反思依然存在许多的困惑:教学反思非要写下来吗?教学反思写什么呢?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学反思呢?  相似文献   

12.
潘志来 《考试周刊》2010,(18):222-222
新课程实施以来,有人提出:教一辈子书不一定能成为专家.若能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能成为教学专家。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确实有些道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显示出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若翻翻老师们的教案,看看那些字数不菲的反思,你又会觉得:写一辈子这样的反思,也未必能成为一个专家。  相似文献   

13.
犤导语犦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是,每位同学可能还存在着这样的烦恼: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适合做些什么?回答下列的问题,给自己测试一下,你将会得到答案。一、课余时间里,你经常:1.参加一些户外的活动。→题三2.静静地待在家中。→题六3.学习手工制作。→题二二、你喜欢老师布置的作业是:1.一些巩固性的练习。→题四2.一些查阅资料的练习。→题七3.不要做重复性的练习。→题三三、别人做了一些好事而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的态度是:1.我不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题五2.我也要做一些事让老师来表扬。→…  相似文献   

14.
贾宪章 《中国德育》2006,1(8):93-93
时下,“许诺”在教育中渐渐成为一种“时尚”:课堂上老师常常会说“这个问题我们在课下解决……”;家长也经常告诉孩子“只要你这次考好了,我会答应你……”;活动前老师经常宣布“如果这次活动中谁不遵守纪律,下次我们就不再……”。学校教育是以天真无邪的孩子为对象的,教育者的诚信对于学生的素质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明明都知道许诺必须践诺,但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许诺却越来越显得轻描淡写、随心所欲,使“许诺”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虚诺”。如此的“许诺之轻”,让教育又如何承受?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学习很用功的学生曾很困惑地说:自己基础也不差,课堂上老师讲的问题都能懂,相关的作业也能完成,为什么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学生出现上述学习问题,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还是缺乏学习反思意识,造成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少变化应对能力”,“经常犯低级错误”。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昆明 《教师》2010,(16):81-81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的检查、分析、反馈、调节,这无疑会促进教师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教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读了两篇教学反思。一篇是在活动中进行识字教学的体会。从对教学过程的描述看,整堂课热热闹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上课仿若在做游戏。读完反思不免让我产生这样的疑问:教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应该的,可是整堂课学生没有一点儿安静下来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这样的识字教学能有好的效果吗?  相似文献   

18.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知识加工过程.初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是按部就班、照例模仿、套公式解题、重复机械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应付考试.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不少教师埋怨:这道题刚刚讲过,学生又做得一塌糊涂.而学生也常拍着脑袋喊冤:这题我已经做了好几遍了,  相似文献   

19.
校本研究是当前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提高教师素质的手段,其中,教师写教育反思是强化校本研究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但笔在与教师的接触中发现,有些教师由于缺少了写教育反恩的习惯或找不到有效的切入点,尽管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反思的教育教学事件,也未能写出来,确实遗憾。笔认为,教师应该在写教育反思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逐渐培养自己观察问题的能力,培养起良好的反恩习惯。  相似文献   

20.
一位担任新闻工作多年的人士,想到新闻专业来从教。我问他:“您是做何种工作的?”答:“做新闻工作的:”“您做过新闻学吗?”我又问,却未立即回答。又曾遇到一位教师,他称自己可以指导教学论的研究生。我问:“你搞过教学论吗?”答:“我搞过20多年教学了。”答非所问。于是,我不再问了。从侧面讨论了几个很容易对答的问题:我们学校从事教育的人多少?数以千计吧?从事教育学的人多少?仅仅数以十计了吧?相信能指导研究生的人,会因这些问题而想到另一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