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在,市场上的食用油种类繁多,菜籽油、色拉油、花生油、调和油、葵花籽油、玉米油、麻油等,让消费者目不暇接,不知如何选购。那么,什么样的油更好吃、更健康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食用油的化学成分和生产过程有个大致了解。一、食用油的营养成分食用油是甘油和各种脂肪酸所组成的甘油三酯的混合物,根据脂肪酸的成分可分为饱和脂肪酸油酯(如猪油和牛油)、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酯(如菜籽油和花生油)、多不饱和脂肪酸油酯(如豆油和麻油)。有些脂肪酸人体可利用体内的糖来合成,但  相似文献   

2.
《文山学院学报》2014,(3):17-20
采用化学法萃取和GC-MS法对花生和紫苏种子的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花生的含油率为34.60%,紫苏种子的含油率为39.40%。GC-MS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油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组分,即: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嵛酸、10-十八碳烯酸、花生酸、花生一烯酸;紫苏种子油中共检测出5种脂肪酸组分,即:棕榈酸、亚油酸、α-亚麻酸、硬脂酸和10-十八碳烯酸。花生油中脂肪酸的主要组分是亚油酸53.05%、油酸31.74%、棕榈酸7.95%;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的主要组分是α-亚麻酸80.06%、亚油酸11.83%、棕榈酸5.37%。花生油和紫苏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85.21%和92.81%。  相似文献   

3.
张灿灿  许茜 《科技文萃》2004,(11):179-180
2004年5月1日起,大豆油、花生油等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家粮食局组织制定.此前,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等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已于2003年10月1日发布实施.业内人士称,这不仅意味着我国粮油标准化工作又推进一步,消费者选油时也将"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法测定芝麻油掺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法去芝麻油掺伪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芝麻油中掺入其他油品后测定其主要脂肪酸含量及分布的变化,建立掺伪芝麻油的数据库,从中找出规律,作为研究芝麻油中掺伪定性依据和定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家庭保健     
《家庭教育》2005,(6A):43-43
脂肪酸一般指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一般指亚油酸、α-亚麻酸等。任何一种植物油或动物油,其脂肪酸组成均不能满足1:1:1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在选用食用油的时候,不能只偏爱一种油,不能忌讳动物油,应该注意油品的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6.
对决明子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对决明子中的脂肪油进行提取,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提取的脂肪油中检测出脂肪酸9种,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7.62%,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的脂肪油中检测出脂肪酸7种,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5.45%.  相似文献   

7.
花生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花生油皂化和甲酯化后,用GC-MS测定了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共鉴定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硬脂酸等1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它们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2%、36%、8%和4%。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奶及乳制品中的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奶及乳制品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哥特里-罗兹法提取奶及乳制品中的脂肪油,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法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奶及乳制品中的脂肪酸主要以碳8到碳24的脂肪酸为主,各脂肪酸在不同类型的奶及乳制品中含量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对常用食用植物油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共分离鉴定出13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和油酸,并对5种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对软枣猕猴桃不同部位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对比.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果肉和果籽中的脂肪油,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脂肪油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果肉和果籽中均含有亚麻酸,且果籽的亚麻酸含量高于果肉;果肉中含有亚油酸,但在果籽中并未检出.  相似文献   

11.
依据皂化反应原理、盐析、酸解、洗涤、蒸馏、冷榨等工艺,给出了从植物油油泥中提取固体脂肪酸和液体脂肪酸等化工产品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2.
牛蒡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四种油脂中添加适当的牛蒡乙醇提取物,在不同时间测定油脂POV值的方法,研究了牛蒡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性,结果发现对菜籽油、花生油、酥油、猪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其作用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食用植物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4.
将四种梅州名优绿茶的茶多酚提取物分别添加到鲜榨花生油和食用山茶油中,研究其对食用油脂的保鲜效果.通过测定油脂酸价变化评价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四种绿茶茶多酚提取物中以马图绿茶的保鲜效果最好,在两种食用油脂中的最佳添加量均为0.03%,当存放温度为20℃时,自然保质期可达30 d.  相似文献   

15.
对植物油不经衍生化直接进样对脂肪酸进行测定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和含量 ,其灵敏度比 GC(普通填充柱气相色谱法 )提高了 1 0 2~ 1 0 3倍  相似文献   

16.
以花生油为研究对象,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波数为400~4 000cm-1)结合线性回归方程,建立了花生油中少量水分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法在一定的精度范围(0.1%)内可以快捷地得出花生油中的含水质量分数。该方法简单易行,同时也为食用油的成分及杂质含量测评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采用皂化法、荧光法、色谱法以及红外光谱法对食用油中掺入矿物油的鉴别、分离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方法具有样品用量小、快速、准确度高的特点,适用于食用油中是否掺加工业矿物油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专业化学热力学创新实验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食品专业实际,开展化学热力学创新实验教学研究。用山梨酸替代萘测定燃烧焓变改进了化学热力学传统实验项目;食用植物油热值的测定实验项目填补了食品专业化学热力学实验教学空白。这两项创新实验教学研究丰富了"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杏仁油提取的各种工艺方法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仁油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植物基础油,基础油和精油一起应用于芳香疗法中。大多数的植物精油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无法直接被人体吸收,只有在基础油中稀释后才能使用。基础油是在低温条件下制取的,温度不高于60℃,这就使得油脂中的矿物质、维生素以及脂肪酸等保存良好,具有优越的滋润滋养特质。本文利用杏仁提取杏仁油,主要综述了水代法、水酶法、冷压榨法、浸出法、超临界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主要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