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发现看美女流鼻血不是右手的创造,将流鼻血归功于"解内衣比赛"则是右手的发明。如果说这世上有人尖子这一说的话,画画的右手无疑是其中最尖的一个。这小子一肚子"坏"水,屑小众生身上的屑小全被这小子逮个正着,有点得理不饶人的意思。我称呼"这小子"是不合适的:右手比我年长,在他心里,我是他"老友"。右手说他选择我做他的书,是因为我比之前找他的出版人"加起来"还要强。我估计他是抬举我,或者说我更懂漫画兔的意蕴所在,以及我坦荡得让人乐意信任。开始合作后才发现,在地理距离  相似文献   

2.
品位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前吧,在一次报告会上,遇到了一位来自台湾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写有不少作品,与会的身份却是书商,他的体会是做书比写书更有乐趣.会上他谈的是童心问题,到底谈了一些什么,我已毫无印象,但其中有个和童心无关的细节,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他说:"从第一本书开始,凡是我做的书,书角都是圆的.我不能让书角触痛孩子细嫩的皮肤."  相似文献   

3.
理想与现实永远是个矛盾。在中国要做一家高品味的书店只适合那些资金雄厚的玩家,不适合作为盈利的手段。晚饭前,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突然打电话给我,寒暄几句直奔主题说他想开一家书吧,即有阅读  相似文献   

4.
很早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很多传统媒体人说的比写的好,写的比做的好,做的比管的好,包括我自己在内。媒体一直在记录时代变革,而他首先要学会的是自我变革。你叫"市场化媒体",那首先就要承认市场化2013年年末,我去三亚参加财新传媒的媒体转型领导者短训班。其间中国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先生做了一场有关未来移  相似文献   

5.
正唯一明了的是他在《理想丰满》一书中凝结出来的:左右两边都要看,但别让脚步停下来。我曾经迷失,曾经忘记自己的理想。我读理工科,我读研,我却一脚走进了文化圈,我做码字、策划和宣传,我朝九晚五,在一个内陆城市;他现在改变自己,他烙小饼,他高瞻远瞩,他一路买单,他将墙上的美人变成炕上的媳妇,他追求理想,顺便赚钱。  相似文献   

6.
在编纂传记丛书《新闻人》过程中,使我陷入敬重、感激心绪而深切怀念的,莫过于我的新闻启蒙老师邵红叶。在1948年末平津战役中,我被调到天津日报后,是邵红叶分配我当记者的。在房东的东屋里,他操着上海口音问我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服从组织分配。”他说:“好,你做文字记者怎样?”我说:“那可不行。我不会。”他问我会做什么?我说:“我会摄影,冲卷、洗印放大照片都会点儿。”他说:“摄影,以后再说,你先搞一段文字记者试试,好不好?”我说“不行”,他却说:“就这样定了!”从那时起,我和从华北局城工部调来的十几个…  相似文献   

7.
关于期刊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我说些什么呢?咱们都是当编辑的,都是同行;我又编过几种期刊,跟各位可以说是小同行。我就说说我是怎么当起编辑来的吧。我生长在一个编辑的家庭里。我的父亲叶圣陶,大家都说他是文学家,是教育家,是语文学家,其实他当编辑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在编辑工作上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就是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我父亲一九二三年进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正式当编辑,到一九六六年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这四十三年间,他几乎没有放下过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8.
1.费孝通我同费孝通相交几十年了。在这多变的几十年中,我们共荣辱,同欢乐与忧患。我于1978年底得到平反,他比我晚一年两年。在他获得平反之后,曾发下志愿,誓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他说:“我的口袋里只有十块钱了。”意思是说他想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他的健康状况有限,不能不量力而行罢了。事实证明,他的“十块钱”不是放在“口袋”里,而是存在银行生利息。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几乎走遍除西藏而外的全中  相似文献   

9.
我想当记者     
姜爱东 《军事记者》2012,(11):70-70
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想当科学家.有的人想干企业家,我的理想是当新闻记者。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做记者的通讯员,不是好通讯员。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见官大三级,党委会都可列席参加。在一些人看来.记者的职业是最超脱的,闲云野鹤,东南西北,信笔所至,名利双收。也有人觉得,记者的胸膛包着一颗正义的心,当弱者受了委屈时,不找法院找记者;也有人把记者当成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刀笔吏”。有人问我怎么想,我答不出,因为我“不识庐山真面目”。但我就是想当记者。今年初,外地一位素昧平生的青年给我来信说他写了上百篇稿子没有发表.问他能不能当记者.还说要不要给编辑部送礼。  相似文献   

10.
技对永远是配角。甘心于校对、把校对作为终生职业并做得有声有色的人不多,湖北《襄樊晚报》社有一位叫潘正贤的老师.就是这样的人。潘老师今年62岁,做校对已有40年,如今退休了被反聘在晚报,仍然做校对。去年12月24日,在第二届全国晚报自校质量抽查评比中,《襄樊晚报)}荣获第11名.得分9625分,比第1名只差已4分。报社同仁都说,潘老师功劳不小。潘老师非常热爱校对工作。他说:“校对是我理想的职业,多年来她虽然使我吃了很多苦头,我却至今不悔。因为我深深懂得,一个过于疼爱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在工作和事业上有所作为的。”潘…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读懂了才有味道。近日偶读《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愈读愈觉其饱涵意蕴。老师很不满意爱因斯坦迟迟送来的一只很粗陋的小板凳:"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从课桌下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一只说:"这是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另一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是总比这两只要强一些。"  相似文献   

12.
思者的疑虑     
哲学·科学·常识陈嘉映著,东方出版社,2007陈嘉映总在想事儿。他给我写信,会问近来做些什么?我给他写信,一般不提这问题,因为我知道他在做什么。说得文气些,他总在思考。之所以如此,八成是因为他有"很多困惑,很多问题"——这是他在其新作《哲学·科学·常识》中的第一句话。他的思考是追着问题走的,也可以说是被问题牵着走的。我觉得哲学研究领域历来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关于日本商人和美国商人的故事.有一天日本商人和美国商人一起去北非撒哈拉沙漠打猎,他们玩得非常开心,打了很多猎物以至于把所有子弹用完了.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了一头大狮子,而他们离自己的车子还有500米左右.这个时候日本人商人看起来很淡定,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双跑鞋,美国商人就很好奇,问他:"你在做什么?"日本商人说:"我在换跑鞋,这鞋比你们的耐克鞋功能强5倍以上."美国商人说:"这时候不管你换什么鞋都来不及了,你还能跑得比狮子快?"日本商人说:"我不用跑得比狮子快,我只要跑得比你快一步就行."  相似文献   

14.
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番禺沙湾青年何世良,在短短的不到10年间做了两件惊世骇俗的“砖”雕塑作品,《吐艳和鸣壁》和《百福晖春图》。其中较早完成的一幅《吐艳和鸣壁》已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百福晖春图》是最近才雕刻完成,这件作品比《吐艳和鸣壁》大了四倍,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上最大的一幅“砖”雕作品。我敬重这位年轻人,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的突出的贡献,是他对他所从事的事业的不懈地追求。何世良曾真诚地告诉我,他做这两件砖雕作品并没有赚到钱,他做这两件作品主要是出于喜欢做砖雕,他说他非常感谢“宝墨园”和“粤晖…  相似文献   

15.
批评与表扬     
一位年纪比我大的记者告诉我,说建国初期报纸上开展批评还不算难。他说他到一个单位去,发现那里浪费严重,回来就写了一件稿,指名道姓批评那个单位。他说他在采访中间就说出自己要写一件什么稿,那个单位并未因为写批评稿而拒绝采访,单位的领导也是如实介绍情况。我比那位前辈生得晚,是“文革”以后才当记者的,我记得80年代初报纸上开展批评大体上也还可以。  相似文献   

16.
章读懂了才有味道。近日偶读《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愈读愈觉其饱涵意蕴。老师很不满意爱因斯坦迟迟送来的一只很粗陋的小板凳:“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从课桌下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一只说:“这是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另一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是总比这两只要强一些。”  相似文献   

17.
6月的一天,打电话约见解国记总编辑。“可以。工作日没时间。这个周六不休息了,上午9点在我办公室。”简明而迅速,比我想象的要顺利。当我如约而至时,他已在办公室等我,并且先行为我准备了一些资料。爽快、平实、井井有条,这就是我对解国记的第一印象。成长三段论:做人、做记者、做党员记者“作为一名农村记者,一年能为农民说上一句话,比评上10篇、20篇好稿意义还大。”———解国记1986年一则日记中的引语看解国记的新闻经历,让人觉得沉甸甸的是他的农业问题调查和农村报道。“农民是我的乳母,我喝着全村人的乳汁长大…  相似文献   

18.
虽然我常骗别人说自己是早慧儿童,小时即使未入神童编制,至少也被老师表扬“聪明得跟一休一样”。可是,每当我想起一年级的时候,被老师问起“理想是什么”,我童言无忌说要做个科学家,便总是觉得脸上烫烫的。  相似文献   

19.
我跟朱镕基是一个大院出来的——这话一点都不过分,只不过他从政、我从,加之我比他小40岁,所以我们俩并不认识,现在,应该说是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相似文献   

20.
甲:最近见到一位来北京办事的台湾朋友。他是做中医药图书出版的。他谈到内地出版业面向市场的问题,问我的看法。我说,进展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