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德育应当注重情感因素,构建情感德育,把认知模式转变为情感模式;德育应吸取心理教育的原则、方法,注重学生思想状况和个性特征,提高德育实效;要以情暖人,预防心理疾病,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的和谐,直接关系到教育过程的进展和成效。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对于处在成长中的学生而言,对爱的需要更强烈。要提高思品课的德育实效,教师应注重情感的投入,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情感,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继而达到"知、情、意、行"相结合、相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成尚荣 《中国德育》2023,(24):51-55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德育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中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命题,要从全面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的未来视域厘清德育质量的内涵。德育应当是美的、温暖的,应当用情感关切促进德育的审美化构建。德育的审美化构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情感哲学“情本体”等深刻的思想,也折射出德育美育相融合的美学理论。情感关切是情感素养和关怀性思维的体现。要用情感去关切儿童道德学习,返回儿童情绪劳动者本身,重塑师生关系,防止道德冷漠与“亲密饥荒”,切实提高德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情”与“理”分裂开了。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必须“情”、“理”结合,提高政治教师的素质,培养学生调节情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注重情感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德育情,以德育德,注重情感教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摘     
教育文摘教师情感的德育功能教师情感,其本身就是进行教育很好的“催化剂”与“润滑剂”。它可以使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教师情感的特殊德育功能。此种德育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教师情感的亲近功能。这是指教师对学生亲切之爱,对...  相似文献   

7.
抓住音乐的特点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中蕴涵着的丰富情感,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带动学生情感,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寓教与情,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和感恩教育,结合课外艺术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8.
我们中国是注重个人修养,有着崇德尚道的国家,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如何提高德育实效呢?我认为德育需要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感情与感情的共鸣,只有从内心深处生发的道德情感才会有生命力,光靠平时的说教那是苍白无力的,所以要提高德育实效,必须诉诸情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只有用情感才能真正托起明天的太阳。那么,怎样实施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情感的亲近功能。这是指教师对学生亲切之爱,对学生情感施于影响的效能。教师的爱使学生产生一种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依恋感,使得学生乐意与教师进行交往,产生情感共鸣。在德育中运用教师情感的亲近功能,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以情育情,即以教师的情感“感应”出学生相应的情感。例如,教师对伟人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行,学生也会随之“感应”于内心之中。二是以情动人,即以教师的真挚感情打动学生的心,来提高学生对教师教育的接受程度。如小学语文中《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师在范读课文时,把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依恋之情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不再是单纯地传播知识、提高能力,而是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任。生物教学是一门侧重自然科学的学科,教师要认识到这门学科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让学生学到生物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对生物和世界的情感,促使学生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并对动植物产生怜爱之心,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情。  相似文献   

11.
正情感教育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动力。学生心情舒畅、情感亢奋,就会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反之,情绪低落、心情沮丧,就会智力受阻,学习效果降低。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当好情感的"调度员",以情传情,以情唤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一、用母爱般的情感触动学生老师的爱如阳光雨露,为幼苗提供养料,促进成长;老师的爱,开启学生好学的心扉,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桨。老师以满腔的爱和热情去温暖学生、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教育就是学会做人,教育就是心与心的交流,要提高德育教育实效,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看症状,找根源,辅困促优,真正的深入到每一名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情感上的互通和信赖。班主任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感上就会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教师不仅要敬业爱岗,善于学习,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自己,而且还要以自身的情感去爱学生、感染学生,教师只有情感投入,从真正的爱生之情出发,教育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是辐射教育全域、全程的意识形态教育。我们就是要从培养真诚的关切之情开始,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最终达到陶冶高尚情操的目的。  一、加强师生心理沟通,以情育情  教育事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包括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爱,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对师长、对同学的爱,对集体的爱,进而扩大为对祖国的爱。这种由浅入深的情感教育,靠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比如说,教师微笑的表情、温柔的手势、亲近的动作、高雅的举止等,都可以给学生以强烈的亲切感,使学生感受到师爱之情。…  相似文献   

15.
教育活动是人的社会性活动,必然有情感的存在。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必然具有一种关于教育的情感。教育情感应该是一种基于普遍人类情感而又高于这种情感,针对教育活动而产生的对于教育活动相关者的爱与关切之情,它的本质是爱的体验,包括教育信仰、教育道德感以及教育理性三个部分。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要形成这种情感,教师必须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会以理性的方式把自己对于学生的爱以及对于教育事业的爱贯穿和统一起来,简言之就是要用理性的爱把普遍的情感转化为职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要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尤其要注意在阅读中投入情感体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语文课堂上播撒"爱"的种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感人之情、动人之爱,正如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的那样,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好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下面就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中的《观刈麦》这首诗歌为例子,来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心得。一、"忙",劳动之爱  相似文献   

17.
苗翠野 《学周刊C版》2010,(6):200-200
人有爱则趋,恨则避的天性。情感常常成为行为的动机,德育要达到预期目标,就离不开情感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情感教育尤为重要,不可忽视。因此,为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注重情感教育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8.
赵凤伟 《文教资料》2007,(16):30-32
以教师外在教育活动为引导,学生内在心理教育为主线,以情、点、意、行为中心环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同的德育问题,感化、软化、转化、造化学生,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德育实效。这种德育模式突破了单一的德育量化管理方式,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加注重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一种尝试,只有真正触及人的思想和灵魂的并且是自觉自愿接受的德育教育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中的情感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从情感需要,情感品质形成和情感发生机理中认识和把握情感教育的规律,并努力做好"四个结合",引导积极情感激发,坚持以情感人,才能提高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李芳芳 《考试周刊》2011,(7):218-218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育德,德育处于学校教育的首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是灵魂;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德育起着动力、导向和保证作用。建构新的德育观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前提。所谓德育实效,就是通过德育工作引起小学生在认识、情感、心理、行为等方面积极变化的综合表现,由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小学生,因此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情感认识规律来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