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上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个体思维的起步。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是被动的思维。只有当学生的个体思维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还有什么”、“怎么办”时,其思维才算真正被启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烈的问题意识,是…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是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思维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产生学习的原因是问题,问题是培养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动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触发学生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疑问与思维紧密相连,它是思维的结果,又是思维的推进器,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善导的教师总是鼓励学生敢于问,指导学生善于问。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曾说:“什么叫学问,就是怎么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回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去问问题,懂得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学会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儿童问学课堂重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是一种相互启思、相互作用的新课堂样态。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基于学生的问题,通过“问”去确定和延伸“学”的内容,在“学”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问”与“学”在循环中获得新旧知识的链接和内化。儿童问学课堂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好问、善问、勤问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思维是抽象的,用柏拉图的话来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思维能力的这种特质,  相似文献   

5.
学习就是做学问,教学就是教学生做学问。学问就要“问”。做学问须勤“问”,教做学问须善“问”。“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因而是一门学问。一、谁之“问”人是能思维的动物。有思必有疑,有疑应有问,故“问”乃人之天性。“问”是一个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主动的;反之,一个不会提问的学生,说明他缺乏积极的思维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但在…  相似文献   

6.
一、创新教育需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我国历代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每日问”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主张,强调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对学习中…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培养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因此,在学习数学时,我们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一、养成“思”与“问”的习惯思维从问题开始,会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在学习中,对数学知识的任一环节都要积极主动思考,追求对问题的透彻理解,发现疑难问题,提倡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火花,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或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新的疑点,真正达到启迪悟理,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在总结了解法步骤后得出:方程有唯一的解x=baa≠0,有一学生问:“为什么只有一个解呢﹖”老师提…  相似文献   

8.
传统语文教学很少涉及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在相互对话、相互影响过程中所产生的教育因素被完全忽视和浪费掉了,这也是语文教学长期呈现出静态局面的一个原因所在。“问题式”教学法(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提出,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因为懂得质疑才是真正懂得学习。爱因斯坦曾说:要懂得“在别人视为平常中发现问题,在别人不觉是问题上看出重要问题”。宋代陆九渊也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问”反映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投入、思考和思维空间开阔的程度,问得越尖锐,越能反映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越能体现学生的阅读质量,而“…  相似文献   

9.
一、“问”在课题导入时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教学应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开始,学习过程,应该围绕学生的“问”展开,促使学生为“问”而思,为“问”而学。  相似文献   

10.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对教师而言,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对学生来说,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问得好,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面对天真的孩童,我真切的感受到——“问”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11.
质疑是人类创造思维的基础。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和探究。“学贵有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在试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调动自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学生在质疑的同时,大胆地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样不但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要从培养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学会释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而不发”、“问而乱发”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问不得法。问是发的条件,发是问的结果,要求学生发得好,教师首先要问得好。教师怎样才能问得好呢?最重要的是要把问题“提”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以下是本人对这一问题的浅见。  “提”在点子上  “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作为启动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提倡和运用,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呢?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应该是能够激发学…  相似文献   

13.
李政道教授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目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的依赖性强,问题意识差,不敢问,不会问。那么如何让学生敢问、善问呢?一、积极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使学生敢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具有高度民主、轻松活泼、互相理解的课堂气氛,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灵的自由才会有思维的自由,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才不会害怕表现而勇于提出问题。缺乏民主、气氛沉闷、情绪压抑,不利于学生潜…  相似文献   

14.
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被动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关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仅仅是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它首先是一个观念问题。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敢破、敢立要让学生有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必须打破以往的旧的教学思想,敢破敢立,破“书本唯上”,立“学生为本”;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方式,立“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与应用”学习思路。让学生在“预习、自学、观察”的过程中激发认知矛盾,产生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是启发思维的源泉,可如今从信息技术课堂到其他课堂,普遍存在的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不会质疑,不会提出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文章认真分析了学生产生不了问题的原因,并从教师示问、导问、评问,学生学问、试问、精问两方面尝试构建新型的“学问式”信息技术课堂,希望通过探索一个新型模式来帮助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发问进而促进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维都是由问题引起的,没有问题的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好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志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设计有思维价值、有梯穹的问题,以调动学牛思维的主动性。主要做法是:工.在学生思维的“疑卢、”处设问。敢于质疑是学生主动思维的充分体现。在“疑点”处巧设问题,可以引导学十产十学习本单.讲而和搬用考,学全思维n如教学《追花逐蜜的人X一课时,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追逐花蜜的只能是蜜蜂而不可能是人,文章为什么要说养蜂14A娘是追花…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创新的起点 ,是数学研究的核心。怎样才能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质疑中创新。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 ,是学习的内驱力 ,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学贵于疑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 ,而且要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质疑问难。“问”是质疑的先锋 ,“问”是深耕之犁。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思维已开始启动 ,是学生勤于思…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认识活动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疑惑难解的实际问题 ,从而产生一种困惑、怀疑、探索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又强化个体积极思维 ,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心理倾向 ,我们将其称为问题意识。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 ,致使学生问题意识淡薄 ,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或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是天生的 ,它也需要唤起和培养。为了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的教学既要让学生为解决“无知”而问 ,更要让学生为求得“新知”而问 ,既应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一旦学生的思维启动了,探究意识就强烈,会把问题引向深入。在导入新知时,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教师可出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的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然后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争相提出:羊走了一圈用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等等,虽然这节课无法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但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习起来也就特别有趣,特别有劲。又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  相似文献   

20.
张小碧 《小学生》2024,(3):121-123
问题是思维的基础。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发展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基于这一诉求,本文在总结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实况,以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的能力,探究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课堂构建策略,让学生在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