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辑录了教学《石灰吟》的相关资料,供老师参考,以省备课检索之劳。关于诗题《石灰吟》是于谦少年时代的作品。《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石灰”点明了这首诗所吟之物是石灰,为正文奠基。“吟”与“歌”、“行”等相类,是文体的一种,这里可以解为吟咏,也可以理解为赞颂。关于咏物诗,北宋梅圣俞在《金针诗话》里曾经指出:“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毕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意思是凡咏物诗总有内外意,外意指外象,亦即所咏之物,本诗即为诗人表明要像石灰一样“清白”,显示了崇高气节和宏大抱负。关于作者作者于谦是一位民族英…  相似文献   

2.
一于谦(1398—1457),明代浙江钱塘县(今杭州)人。幼年勤学,十五岁就考取了秀才。他很仰慕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为人,书斋里曾悬挂文天祥的画像,他在“画赞诗”里写有“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死,弗苟而全”等辞句,反映出他在年轻时就把自己品德修养的水平,指向祖国历史上第一流英烈人物。这时候于谦还曾写下《石灰吟》和《詠煤炭》等诗。用隐喻的手法来寄托他的雄心壮志。如他在《石灰吟》里写道: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课本选了明代于谦的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咏石灰以言志,表现了不畏艰险、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坦荡胸襟。咏物诗由来已久。清王夫之说:“咏物  相似文献   

4.
石灰石     
看了这首诗的题目,就令人想起明代于谦的《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是因为于谦以敏锐的艺术眼光发现了石灰的“性格”——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愿意贡献自己一切力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简析 《石灰吟》这首诗托物言志,诗人以石灰自比,在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同时,更以此来表现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难的精神,抒发诗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进而表达自己不屈不挠、坚守高洁情操的信念。这首诗语言简明、生动,通篇洋溢作者磊落刚直的英雄正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诗作者于谦,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虽官至少保,但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石灰吟》这首诗正是诗人生平、人格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
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人们常以梅、荷等自然物来赞咏清廉高洁的品质。“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王冕《墨梅》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于谦《石灰吟》)。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借物咏志,表现了中华民族对廉洁美  相似文献   

7.
明朝爱国将领于谦有一首著名诗作,题为《石灰吟》,诗文如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吟物诗,通过描写石灰的制作过程,表达了诗人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我们要学习古人的这种精神,歌颁这种高风亮节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8.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每当我们读到这首《石灰吟》的时候,于谦刚正不阿〔ē〕的形象不仅会跃然纸上,而且他所描绘的这种崇高人格也会把读者激励得热血沸腾!从这种意义上讲,读书不仅是我们获得力量的重要源泉,也使我们能够享受到无穷的读书乐趣。于谦对这一点也有很深的体会,他在《观书》中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在他看来,读书就像是与老朋友相聚一样,其乐无穷。人生的乐趣,在一定意义上是通过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来实现的,人的一生基本上也是在满足自己好奇心的…  相似文献   

9.
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托物言志,以石灰自比,历经磨难亦要保持清白,表达了要像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和坚守清白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等物理变化,在煤炭燃烧产生的高温下分解,生成洁白的生石灰。  相似文献   

10.
诗词咏物,并有所寄托,乃我国固有传统。自屈原以美人香草托喻君臣,后多效之,如杜甫之咏鹰咏马咏萤,骆宾王,李商隐之咏蝉,李贺之咏马,黄巢之赋菊,苏轼之唱叹杨芃,陆游之许多梅花诗词;辛弃疾之吟花颂草,于谦之赞美石灰煤炭,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  相似文献   

11.
于谦是明代著名爱国将领,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的第三句,许多选本都不一样,一说为“粉骨碎身浑不怕”,一说为“粉身碎骨浑不怕”。  相似文献   

12.
《石灰吟》作者于谦(1398—1457),辽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少年时代,胸怀大志。如他说:“拔剑舞中庭,浩歌振林峦。丈夫意如此,不学腐儒酸。”明成祖永乐十九年  相似文献   

13.
两袖清风     
人物于谦、管家地点于谦家清冷的油灯下,于谦伏案写诗,《石灰吟》一挥而就。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管家好诗啊!于谦石灰的高洁品格值得我学习,所以,我就写了[这首《石灰吟》。管家不过……于谦不过什么?管家您有重要事情没做,还能静心写诗,我都为您着急了。于谦什么重要事情?管家于大人,明早就要动身进京城,您必须早做准备啊!于谦我早已经准备好了。地方上的情况,老百姓的疾苦、要求,我治理的方案,都写好装在箱子里。麻烦你帮我拿好,可不能掉了。管家我不是说这个。于谦还要什么准备?管家总要…  相似文献   

14.
《石灰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生平的真实写照。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以悟诗情、明诗志、知写法,为本课主要的设计理念,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于谦的《石灰吟》,以拙朴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以石灰石为主角的感人肺腑的“童话故事”,诗歌立意的高远和构思上的自然妙绝令人折服.  相似文献   

16.
于谦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爱国军事家和杰出的政治家。他虽然身为封建官吏,但是蔑视荣华富贵,把报国壮志和品格名节看得高于一切。他年轻时曾经写过一首咏物诗《石灰吟》来明志励节,诗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首诗充分表明了他的志向抱负和品格节操。据说,他50岁时由山西、河南巡抚任上调回兵部,身边的人劝他按当时官场的风气带些当地的土特产如绢帕、蘑菇、钱香之类东西进京,给朝中的权贵送礼,以便求得庇护和重用,于谦却举起两袖笑笑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就此事作了题为《…  相似文献   

17.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都是抒情手法,二者容易混淆,故需作一比较。“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例如我国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就是典型  相似文献   

18.
我很喜欢“斌”字,既“文”又“武”,可谓文武双全。南宋的岳飞“武”能带领“岳家军”所向披靡,安邦定国:“文”又能挥毫成就脍炙人口的《满江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看这气势!岳飞配得上用这个“斌”字。明朝的于谦,先为文官,写下千古流传的《石灰吟》。明英宗时,  相似文献   

19.
《中学科技》2010,(4):32-33
1.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四句诗所描写的四种物质依次是( )。  相似文献   

20.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都是抒情方法,有时,二者容易混淆,我们要细加区别。“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向。如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