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自己的感情以及对村庄的热爱。虽然写的是一个人的村庄,但也包含了他所有的感情。与其说刘亮程写的是村庄,不如说是他用在村庄中的感受与视野,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刘亮程为我们展现了现代文明中精神的匮乏,告诉我们乡村文学也是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2.
作为散文界的一个"异类人物",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后工业化社会的乡村哲学家"。刘亮程的散文以其对"人畜共居"的乡村生活的独特思考,以及诗意化的艺术表达,给了读者全新的"陌生化"的审美体验。刘亮程散文创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生命的关注。刘亮程的散文描写的都是乡村中最普通的一些场景与事物,它们是作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作者的笔下都具有感情与灵性。他的散文是体验式的,充满着一个生命对所有生命的感悟、理解和对话。第二,对家园的寻找。在刘亮程的笔下,许多事情都发生在一个叫黄沙梁的地方,这个村庄不是一个真实的村庄,而是作家内心艺术化的村庄,是作家的一种生存心境,或者说精神家园。他的写作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与捍卫。第三,风格上的卓然一家。刘亮程的散文与宏大、浮华、人工的"流行文本"保持着距离,标举了一种朴素的美学立场。他用感性、平易而优美的笔调,汲取日常琐碎的细节和情感体验,形成了一种朴素而隽永、平易而丰厚、诚挚而大气的个性风格。从艺术上看,刘亮程的散文缘事联想,缘事抒怀,于"随便"和"散漫"中营造着艺术美感,酝酿出自然丰厚的优美意境。他的作品大量巧用比拟、象征等艺术手法,融情感和哲思于物象之中。语言素淡、明澈,隐忍中藏着大气,朴素中蕴涵哲理,粗粝拙朴却又充满生机。刘亮程的散文为我们所熟悉的有《狗这一辈子》《人畜共居的村庄》《逃跑的马》《对一朵花微笑》《寒风吹彻》《城市牛哞》等。本期我们选载了他的《炊烟是村庄的根》,这篇作品通过对炊烟的深情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无限眷念和浪漫想象。  相似文献   

3.
十余年来,伴随着刘亮程由最初的"一夜成名"到今天的"销声匿迹",刘亮程研究逐步深入和发展,但刘亮程及其散文的意义人们关注的却很少。本文以为,刘亮程的意义在其艺术创作生活中的"进入",这种"进入"有其艰难性,但同时刘亮程也给出了一些"进入"的途径,而这种"进入"的本质实为艺术创作的终极途径。  相似文献   

4.
自1999年《天涯》杂志推出"刘亮程散文专辑"以来,刘亮程散文经历了一个由"一夜成名"并红极一时到逐渐冷却的过程,但刘亮程散文的研究却逐年深入。本文就1999年—2008年这十年来笔者所能找到的关于刘亮程的研究论文从内涵研究、内容题材研究、语言风格研究、创作方法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对近年来才出现的刘亮程小说的研究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亮程,新疆诗人,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在新疆的黄沙梁精心地耕耘,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被林贤治称为“90年代的最后一位散文作家”和“乡村哲学家”。在而立之年,刘亮程用他那敏锐的感悟能力,道出了对生存和文学的独特理解。《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的散文集,表述的是一种独特的、纯朴的生命存在方式。村庄上的劳作方式也是纯朴的,透露出一种原生态的美,犹如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畔”。在《一个人的村庄》里,在那牛哞马鸣驴嘶的交响乐中,刘亮程对动植物特别地友善,对农具特别地热爱,他总喜欢扛着“一把铁锨”走在“一条土路上”作…  相似文献   

6.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收录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作品致力于探讨"精神家园"等哲理问题,文章语言有些抽象晦涩,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阅读困难。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全文,并理解刘亮程的"精神家园"理念,成为课堂教学的难点。理解一篇文学作品,除文学鉴赏能力外,还需要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相当的生活积累,有些思考当下未必能得出结论。有时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可以缩小甚至消除,有时只能留待学生未来体悟。  相似文献   

7.
从"黄沙梁"到"虚土庄",再到"阿不旦村",刘亮程书写另类乡村经验,描绘出极具边疆特色的艺术环境。《凿空》是一部"声音之书",更是一部"理解之书",它敞开乡村世界的声音,以"声音"救赎被现实包裹束缚的孤寂灵魂,找寻现代化侵蚀下的乡村文明,寻唤失落的乡村世界。  相似文献   

8.
胥林 《考试周刊》2013,(42):16-16
<正>带着对散文的一腔热忱,我把苏雪林的散文通读了一遍。回过头来看了题记,再从开篇慢慢品味。最初认识刘亮程是因《名作欣赏》,上面登载了古代、近代、现代,国内、国外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让人养眼的是读者对作品的赏析。韩富叶教授向我介绍了刘亮程的作品,韩教授对他的总体评价是"生命诗性的天然漫步"。我再度想到刘亮  相似文献   

9.
刘亮程不满于现实的精神缺失,他有着敏锐的生命意识、浓厚的乡土意识和对历史的尊重与追怀,这才形成了他的孤独、焦虑与乡愁。文章从文本入手,通过解读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来分析刘亮程散文创作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20世纪最后一位散文家"的刘亮程在《寒风吹彻》中,满含深情地关注他自己和身边的几个人的困苦的生活现状和精神状态,用朴实而真挚的叙述代替同情和呐喊,凸显了困苦的人们的生活诉求和灵魂挣扎.生活中,尽管我们不喜欢也不愿意,但磨难仍会如期而至.寒风比我们自身更熟悉我们的弱点,正如刘亮程所说,"寒风正从我看不见的一道门缝吹进来","它比我更熟悉墙上的每一道细微裂缝".刘亮程告诉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生活中的冬风、生命里的寒冷,因为这是上天对生命的馈赠,我们应该坦然接受"冬风"、"寒冷",然后细细品味,只有心存温暖,心中有爱,才能走出冬天,迎来人生灿烂的春天.  相似文献   

11.
刘亮程的作品及其研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文学现象。刘亮程的文学所关注的并非乡村,也不是人类短暂的一生,他拷问的是与永恒相关的灵魂的事。他说:"喧哗的生命过程都在逃生。"他发现进入现代,灵魂不仅要从人类自设的物欲迷障中逃生,还要继续逃脱死亡的恐惧与生存虚妄感的追赶。因此,逃生是人的宿命。刘亮程是运用意象的高手,他的作品中活跃着源于生活的丰富意象,这些是其文学世界的最重要构件,也是体现和凸显灵魂在现实世界中逃生宿命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以时间为主题,以风、坑两个重要的时间意象为切入点,揭示刘亮程为灵魂在现实中逃脱时间的无情追捕而阐发的特殊时间观。本章根据刘亮程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时间感悟为界,分为黄沙梁时期、虚土庄时期、阿不旦村时期,与之对应的是对其客观时间、主观时间及生存时间的深入阐述。通过对时间的认真思考,刘亮程找到了一种身体与灵魂同步,隐于时间缝隙的生存方式,从而找到了消解死亡恐惧感的灵魂逃生路。  相似文献   

12.
作家刘亮程有多篇散文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其中苏教版就有两篇,即《今生今世的证据》和《寒风吹彻》。他的作品《柴禾》还被选人高考试卷。刘亮程的散文理解难度很大,几遍读下来仍然不懂的大有人在。我们有些教师,仪凭读几遍课文,  相似文献   

13.
<正>刘亮程对于自己的故乡有着狂热的眷恋,因此当曾经作为他浓浓乡愁寄托载体的黄沙梁、那曾令他无比怀念的乐园沦为荒野时,他感到无比的焦虑。在对生命与时间的不断思考中,在村庄的过往与如今的对比冲突中,他悲伤于家园的荒芜却对现实感到深深的无奈,渴望回到故乡却找不到容身之处。此次选择的两篇散文《留下这个村庄》和《今生今世的证据》均来自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相似文献   

14.
2014年第9期《语文学习》刊登韩志柏老师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备课札记》(下简称《韩文》),说刘亮程的这篇文章在"诗意的语言里暧昧地隐藏着潜意识中的秘密",即用"曾经的苦难"来衬托"今天的成就",这一次"回家"带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的炫耀,而证据的消失使这次"回家"变成了深深的遗憾……对此,笔者不敢苟同。《韩文》说,这种炫耀、自矜的潜意识"遍布全文",而从头到尾能举出的例子却只有课文第7段这么一处:  相似文献   

15.
刘亮程创作中所具有的独特审美、灵性感悟和平实叙述,使其散文受到了新时期文坛的极大关注。尤其是他在文中成功构建起来的极富魅力的乡村意象,蕴涵着他深刻的人文理想和的丰厚的哲学意蕴,表达出刘亮程对西部边疆乡土生活的理解和无限热爱。《在新疆》中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无一不是刘亮程本人真实的生活体验,正因为如此,才能让读者们流连于他所描绘的乡村世界,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6.
刘亮程的散文呈现了一个生命、乡土和历史意识缺失的文化语境,但可贵的是它同时也带给我们一种精神的安慰,一种灵魂的呼唤。透过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我们看到了一颗朴素细微的心灵在执着而孤独地追寻生存、活着的意义。本文通过解读文本,试着探析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寒风吹彻》是一篇有独特个性的散文,是作者刘亮程大西北生活与思想的记录.传达了他关于生命的独特感悟,即对生命苦难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好书美如斯     
强力推荐以下18本好书文学书方面,张洁、安妮宝贝、陈希我、刘亮程等都有新作推出,值得一览风华,但是莫言的《生死疲劳》、余华的《兄弟》、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和史铁生的《我的丁一之旅》给予重点推荐。历史传记书方面,厚重的《乔伊斯传》让人回忆起旧日阅读文学的日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塞弗尔特  相似文献   

19.
储春霞 《现代语文》2006,(6):112-113
苏教版必修课本中编选了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一。在“月是故乡明”这个专题中,刘亮程的这篇章无论在结构还是语言上都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几篇的地方。笔试就此的情感线索进行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20.
杨霜 《作文与考试》2023,(28):23-24
<正>坐在教室,静静地品读刘亮程的《一个人回来》。刘亮程的文字,就像黄昏里细细飘飞的沙,以日落时分的最后一点余晖为映衬,细细诉说着村庄、牲畜、人在风中的故事。《一个人回来》中写他回到故里,却发现村子变了模样,旧时的痕迹只剩下几分,过去的人也放下了锄头,不知往哪儿搬去了,只剩下断壁残垣和厚厚的尘土……人早些时候踩起的尘土,在他回来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