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探究了体育活动干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体育活动方式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效益;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可以促进身体自我概念各方面的发展;身体活动对心境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体育锻炼能够产生良好的心境平衡效益;身体活动确实能够改善人们的不良心境,增进情绪性的整体心理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2.
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构成全球50%的疾病负担,而身体活动不足是慢性疾病高发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由身体活动不足导致的直接和 间接医疗费用占医疗总支出的3%左右。身体活动干预成为各国政府应对由身体活动不足引起的公共健康危机的重要手段。在社会资源有限的前 提下,政府决策者需要在多种健康发展策略中做出选择,这就需要引入效益评价工具。成本-效果分析法是从经济学、社会学角度评价不同健康政 策的重要工具,并在身体活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梳理经典文献,从慢性疾病的经济成本、成本-效果计算办法、QALY、DALY的引入以及身 体活动干预成本-效果中的时间成本计算入手,分析了成本-效果在身体活动干预领域的运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身体活动干预具有一定 的成本-效果,不同的干预方法产生的成本-效益具有差异性;与医疗手段相比,身体活动干预具有成本-效果优势,对身体活动干预成本-效果影响 最大的是时间成本的计算。建议,身体活动研究应建立跨学科的研究平台,在成本-效果计算中应引入“偏好”系数和折现率,在横向比较过程中应 计算不同货币的汇率水平。  相似文献   

3.
身体活动水平是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而提高人们身体活动水平的本质在于干预个体及群体的行为。因此,提高个体或群体身体活动水平有必要对身体活动的干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几种经典理论,分析其在国内外发展情况、在促进身体活动方面的应用情况、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最终综合各项理论,建立了指导、干预个体或群体身体活动的理论框架,为体育工作者、健康相关从业者、政策制定者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筑环境与居民身体活动和健康关系是当今运动健康促进研究的新领域.通过分析城市建筑环境对居民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影响,建立城市建筑环境影响居民身体活动与健康的研究模型.结果显示:1)城市建筑环境可引起居民身体活动不足进而影响健康,影响身体活动的城市建筑环境因素主要有街道网格布局、风景园林、健身康乐设施和土地规划使用以及环境安全性等; 2)目前,研究城市建筑环境对身体活动与健康影响主要有概念、综合和数据等3种模型; 3)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中,应重视城市建筑环境与运动健康促进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建成环境作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其相关的核心成果在指导后续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支持性建成环境研究,以及改善、优化儿童青少年个体的身体活动环境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梳理全球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领域的核心成果,发现社区、学校、家庭的建成环境与儿童青少年个体的身体活动是全球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儿童保育机构与不同国家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支持性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的构建、评估与优化,以及如何利用建成环境对残疾、超重、肥胖等弱势儿童青少年个体进行身体活动干预,将是未来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领域相关研究者的首要关注点。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干预主要体现在:不同场域建成环境与身体活动水平的关联性分析,国外身体活动指南与评价标准、体系的系统阐释,量化探讨建成环境对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与完善身体活动健康促进框架体系。通过分析国内、外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的相关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从研究方法、研究设计、测量指标与试验控制等维度,提出未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研究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国际大众体育研究的前沿热点.主要结论:身体活动是大众健身体育研究多年来关注的重点,促进健康体育活动社会功能的最大化是大众体育研究的核心目标;大众健身运动的环境建设与政策干预、生活行为方式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是国际大众体育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检索和筛选2000-2012年间有关营养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及运动能力影响的文献,对纳入文献中的干预方式、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性评析。结果显示:对不同大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营养干预方式后,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及营养健康意识都有变化。大多数文献在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方面存在局限性:未交待试验是否随机;干预时间较短;样本量较少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在身体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采用自然实验、心理测量、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106名大学女生进行健美操运动干预。结果表明: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焦虑、社会攻击、性心理障碍产生直接效应;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共同中介效应不显著;身体锻炼通过主观幸福感影响心理健康的路径模型比较显著。结论:身体锻炼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身体锻炼的持续时间可以直接降低焦虑、性心理障碍,身体锻炼的强度可以直接降低社会攻击、性心理障碍;身体锻炼强度和持续时间分别通过主观幸福感对焦虑、社会攻击、性心理障碍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9.
唐晓义  戎晶晶  甄志平 《体育科学》2011,31(7):79-84,97
乳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癌症类型,直接关系到众多女性的健康.科学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是控制乳腺癌发病率的重要途径.已有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身体活动可以显著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通过综合近年来国际主流文献对身体活动干预乳腺癌发生的机制研究,阐述身体活动干预乳腺癌的可能的生物学途径,尤其是对乳腺癌生物标记物的干预效果,这些生物指标主要包括身体质量指数、雌/雄激素、胰岛素耐受、脂肪因子以及TNF-a、Ⅱ-6等炎症因子.女性长期进行中等强度以上的锻炼,可以通过控制体重、减少脂肪、降低循环雌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耐受、调控脂肪因子以及拮抗炎症因子等生物学途径预防乳腺癌的发生.由于雌激素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脂肪因子合成等均与脂肪组织有关,因此,通过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是预防乳腺癌的核心.建议重视长期跟踪实验及对多种人群的干预研究;在实验中需对身体活动的类型及运动强度、持续时间等进行详细阐述,进一步改进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身体自信量表"测查327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身体自信。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和身体自信均有积极的影响效应;在体育锻炼对身体自信的影响作用中,运动频率的影响作用较大;体质健康对身体自信的影响作用中,耐力项目和立定跳远的影响作用较大;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的影响作用中,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的影响作用较大。体育锻炼可以直接预测体质健康和身体自信,也可以通过体质健康预测身体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