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面对“木子美”现象,我们浮躁的心灵不应只停留在它的表面,深究其中的“质”,会使很多问题变得富有内涵。本文总结了当前对“木子美”现象的各种观点,并从文学与性的角度对“木子美”现象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数人对“王海现象”的理解,“王海现象”是指以王海为代表的一些人,专门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49条的规定,进行买假索赔的现象。“王海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法律依据,它不仅是个法律问题,也是个经济问题。本文以“王海现象”的社会价值为出发点,重点从法律的角度谈对“王海现象”的几点看法。一、“王海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法律依据应当说,“王海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的产物。也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特有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气蚀”机制来解释“水滴石穿”现象中的石板凹陷面上的微小细孔的成因,并通过简化计算得出了“气蚀作用”对石板面冲击力产生的压强的定量公式。  相似文献   

4.
王燕 《中国科技信息》2007,(18):289-289,292
发挥美术教学中关注美、创造美的特点,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具有“绿色美”的情趣和创造“绿色美”的能力,以更好地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为促进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探讨了“海归”创业“三三现象”的形成原因。指出内功不够是“三三现象”形成的个人原因,社会资本匮乏是“三三现象”的中观原因,市场环境不规范是“三三现象”形成的宏观背景。  相似文献   

6.
梁陶  王谦 《情报探索》2007,(12):115-117
分析了信息时代“情报过度”的现象与原因,并举例论述了“情报过度”造成的危害,旨在引起人们对“情报过度”的重视与防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出现“零工资”就业的原因入手,较全面地分析了“零工资”就业对大学生劳动价值的漠视和对《劳动法》的践踏,并提出了扭转“零工资”就业现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查新结果的非"0"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查新结果为“0”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对检索结果非“0”化的处理方法,以达到保证查新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马太效应"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荣 《内江科技》2006,27(9):53-54
本文从“马太效应”的出处,现象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影响结果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马太效应”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就如何正确对待“马太效应”和应该采取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专利转化中的"专利沉睡"及其治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利转化率低是阻碍中国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专利沉睡”是专利转化率低的重要体现。本文分析认为“专利沉睡”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各种制度条件的限制使专利持有人和专利需求方无法形成有效的专利转化收益预期,而且专利市场信息不完全、跨国公司的专利滥用和专利申请中的“泡沫”则进一步加剧了“专利沉睡”现象的出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解决中国“专利沉睡”问题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三美"看《春晓》四种英译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渊冲教授提出的“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理论在文学翻译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意美“最重要,是根本,是目的;而“音美“和“形美“为实现“意美“服务,是前提,是手段.本文以“三美论“--音美,形美,意美为着眼点,分析了许渊冲,吴钧陶,翁显良和John Tuner四个译本.该理论如果运用得当,不仅能非常指导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同样也适用于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逻辑上,现实中论述了读者第一说,员工第一说,及读者和员工兼重说(折中说)的偏颇观点。通过对”三个第一”现象的实质,“两对关系”认识的误区,“一个利益”终极的诉求进行分析。认为图书馆、员工和读者永远的“第一”只能是“利益”而且其利益是有限度的,利益必须受到法律保护,否则“第一”将没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乐”即是“乐”,是荀子的乐教思想,表明音乐能使人精神愉悦,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充满了乐趣。音乐是最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美的形式与内容,使音乐深入人的心灵深处,使人“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所以,音乐教育既是人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要培养受教者的音乐感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其音乐审美意识和音乐审美能力,在“乐”中“乐”。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科技村官"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学生科技村官”的产生、定位等方面对“大学生科技村官”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强调了“大学生村官”在科教兴农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图书馆一方面大量引进人才,一方面却是人才大量流失的现象,阐述了图书馆应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人才管理工作,辩证地认识与处理好人才的“留”与“流”  相似文献   

16.
吕芳 《科教文汇》2007,(6S):162-162,168
熟语是语言中反映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形象生动的载体,包涵人类对自然、社会现象和生活的认知和归纳。成语和谚语是重要的两类熟语。翻译时讲究形式美、音韵美和内涵美。本文就熟语翻译的“形美”,“意美”和“音美”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使目标读者通过译文也能充分感受到原著中谚语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请关注科技界的"包工头"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界的“包工头”已为世人熟知,近年来由于国家建设管理部门的多次规范,“包工头”的违法和盘剥行为显著减少。然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界项目课题经费的大幅度增长,“包工头”现象有了抬头。这一现象的总体框架是:项目负责人——分项目负责人——项目参与者。也有项目负责人直接到项目参与者。经费由项目或  相似文献   

18.
即使你化了装,贴上胡须戴上假发,也能被摄像机识别出来。近日,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2005年国际刑侦技术装备展览会”上,一种将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安保的“人脸识别系统”正式亮相。这是国内第一个国际性刑侦装备展会,汇集了美日等国众多知名企业参展。将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  相似文献   

19.
"博客"现象及其对图书馆的启示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在对网络新产物“博客”进行探索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博客现象对图书馆的几点启示,旨在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发展创新寻求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最近反对剽窃等学术不端的事件中,人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那些被揭露有剽窃行为者及为其“打抱不平者”,往往是不愿或不敢用“以事实对事实”或者用“以法规对法规”的办法答复揭露者并为自己辩护,而是用转移读者视线的办法极力渲染“揭露者动机不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