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使用双输入Buck变换器做为主电路的光电联合供电系统中,采用现有的能量管理策略,可以实现光伏与电网协调工作。当两只开关管同时导通时,由于两只续流二极管均承受反偏电压而截止,因此电网电流势必会从太阳能电池板一侧流过。如果在此时测量太阳能电池板电流,将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可能直接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文中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即交错双沿调制和锁定方式,并对两种方式给出了理论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两种方法的使用效果是一致的。最后,列出了采用交错双边沿调制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和结果,证明采用交错双边沿调制的驱动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对以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光伏电池板跟踪系统进行了研究。系统通过光伏电池板自动跟踪太阳光,使光伏电池板尽可能与入射光线成直角,从而使光伏电池板获得较高的集光效率。为此,利用光敏电阻实现光电信号的检测,设计了光敏电阻分压电路,将采集到的电压信号经A/D转换后送给单片机处理,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运行,从而实现光伏电池板的自动跟踪控制。经验证,本系统能满足光伏电池板实时跟踪太阳的功能,而且结构简单,性能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输送到电网上,需要通过并网光伏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以单位功率因数向电网输送.提出了对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采用电流跟踪控制和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的策略,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建模.给出了环路相关参数的设计过程和数字化控制,建立了逆变器的单相并网仿真模型.仿真得到输出正弦电流波形良好,且针对实际电网电压有可能出现的畸变、电压突变和光伏电池功率变化等情况进行了抗干扰测试.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基于该并网控制策略的光伏逆变器能高功率因数向电网发电,动态响应快,鲁棒性强,跟踪精度高,并网电流的THD小于5%.  相似文献   

4.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宽电压输入范围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设计。在光伏并网发电中,为了实现并网,直流侧电压必须高于电网电压幅值,这就对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有所要求。为了满足复杂的现场要求,该系统前端有一个直流升压电路,扩大了光伏阵列输出直流电压的范围。该系统由DSP控制,通过电压、电流测量电路和电网电压过零点检测电路使并网电流和电网电压同频同相位,并将指令电流和并网电流的偏差通过PID控制算法使指令电流实时地跟随指令电流变化。另外,该系统有相应的通信接口,具有通信功能和扩展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小型光伏发电装置设计中,通过对光照自动跟踪系统的机械设计优化,利用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大幅减小了光伏电池板支架在二维旋转过程中的机械能量损耗;同时,通过低功耗控制电路的设计,大大降低了跟踪系统对电能损耗的要求。系统装置经过这两种设计优化,在降低自身能耗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光伏电池板的光电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光伏直流供电系统的能量变动性,提出了使用市电作为直流负载的能量补偿来源。为实现直流负载的供电稳定,在系统中加入了PWM整流器电路,实现光伏发电能量不足时,由市电补充能量;光伏发电能量过剩时,将多余的能量馈送电网。光伏电池始终工作于最大功率输出状态,由后端PWM整流器通过电压闭环实现负载的稳压控制和电流内环实现最大功率因数控制。通过对PWM整流器进行控制分析,在能量控制回路中采用了模糊智能PID控制,通过跟踪误差信号的状态来动态改变PID控制器参数,所以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较强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糊PID控制的PWM整流器可以实现光伏直流供电系统的稳定供电。  相似文献   

7.
基于光生伏特和塞贝克效应设计了一种混合利用光电和热电的聚光光伏及温差发电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利用聚光透镜克服了太阳能能流密度低的缺陷,采用紫铜片对光伏电池进行热传递,余热能量通过温差发电装置实现二次发电,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了测试温差发电对装置的影响,分别进行启动和不启动温差系统试验,发现输出电流基本相等,联合发电状态下,输出电压有约0. 5V明显提升。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差发电片和聚光光伏电池的负载选择合适的参数时,装置的输出功率提高5. 26%,太阳能转换效率能提高了5. 45%。  相似文献   

8.
为了达到提高光伏并网逆变器动态性能的目的,以及实现单位功率因数输出的要求,从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入手,建立了逆变器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解耦模型。结合坐标变换和电流解耦控制策略构造了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结构,对控制器的取值给出了较为合理的参数,通过频率分析验证了双闭环结构的稳定性。采用SPWM调制方式对逆变器开关频率进行调节,通过仿真波形验证了固定开关频率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利用TMS320LF2407搭建了实验验证平台,得到了在给定开关频率分别为2、5 kHz条件下的逆变侧电压电流波形,通过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及PWM输出波形的分析,验证了固定开关频率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光伏电源在电网中的大规模应用,使得电网整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基于此,分析了目前光伏电源经MGP并网的研究现状,结合MGP的并网结构,建立了光伏电源经MGP并网的仿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MGP并网的仿真情况。结果表明,光伏电源经MGP并网,有助于提高电网的稳定性,使电网在故障工况下仍具备稳定运行和故障隔离的能力,在经过多次试验和研究后可应用于光伏电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在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光伏发电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光伏微型逆变器作为能量传输的桥梁,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光伏系统的效率高低以及输出电能的质量好坏。基于STM32设计的一款光伏微型逆变器,其硬件电路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辅助电源电路、采样电路、驱动电路以及人机交互电路。通过MATLAB仿真和实物制作调试,验证了该设计,使其系统的输出能满足并网要求,并能迅速准确地追踪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电压,且当电网断电时,也能快速检测到孤岛现象并关闭系统。  相似文献   

11.
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是好的 ,但消极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是因为权力被滥用、治党不严、疏于监督的结果。腐败的客观基础是权力。权力是腐败的前提条件。拥有权力者要腐败却易如反掌。因此 ,反腐败斗争的根本在强化权力对权力的监督 ,即把好用人关 ,首重权力赋予的监督 ;依靠监督网络 ,着重权力行使的监督 ;犹重权力剥夺的监督 ,严惩腐败者。只有这样 ,消极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就会受到有效地遏制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腐败的核心问题是权力腐败.而权力腐败是法治权力缺失的产物。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权力腐败,首先要实现法治权力,即做到权力法定、依法运权、越权无效、违法有责。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介绍了灵活交流输电技术、定质电力技术、新型直流输电技术以及同步开断技术的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田凯 《教学与研究》2006,(10):45-51
中外学人对权力有着千差万别的理解,概括起来,权力是指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影响力。权力具有强制性、单向性、相互依赖性、工具性、自我扩张性和侵犯性等基本特征。权力控制的必要性在于权力的自我异化倾向与权力主体的私人属性相结合,导致权力难以控制;权力运作过程中的两重性矛盾,导致权力易于失控;权力失控走向腐败对社会运行产生严重影响。权力本身的有限性、权力行使的相对性、权力运行的可控性使权力控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氦氖激光器电源以直流12V输入,并采用开关电源逆变、倍压整流等技术;摒弃了传统的大电阻恒流的方式,采用了负反馈电路控制电流,减少了功耗,且稳流精度高于2%;还增加了稳功率电路,稳功率精度可达3%以上。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如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只有实现以法律支配权力的法治权力,即做到权力法定、依法运权、越权无效、违法有责,才能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17.
是学术权力还是行政权力在学术领域行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兴林 《高教探索》2006,(3):33-35,55
高等学校的行政权力,是处理高等学校教学、科学研究及其他一切行政事务的权力,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具有计划、支配、组织等一系列职能。学校内的任何领域,不论它有什么特殊性,都是学校行政权力的适用范围。保障高等学校学术事务按学术规律运行,按科学规律决策,关键是要求行政权力在学术领域正当行使,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兴衰更替的演进中,弥漫着血腥的屠戮和武力的威慑.皇权的取得和巩固,非有兵权在握不能成功.从秦汉以至明清,经过数千年的嬗变整合,在防兵如防贼的疑惧中,皇权与兵权的结合却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强化.  相似文献   

19.
从无功补偿的作用及效益的角度,探讨了工程施工用电无功补偿的必要性、方式选择及其功能的实现,以期对工程施工用电及电网发、供电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并对无功补偿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以确保补偿技术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节约电能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构成了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权力结构,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两种权力不断分化又不断融合。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和内部竞争都要求两者互相协调,尤其是行政权力要主动为学术权力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