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高职院校Java课程群教学,设计了基于Java EE技术的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以Java课程群建设成果为依托,结合课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对数据存储、平台配置做出了详细说明,能够实现预约指导教师、课程群在线学习、在线答疑、竞赛辅导、交流共享等功能。将该平台用于Java课程群教学中,实践结果表明,该平台不仅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更有助于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学生对课程群知识体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对Java课程群教学平台进行深入了研究。该系统可以实现在线课件预览或下载、问题答疑、作业提交、在线考试等,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辅助〖JP〗。  相似文献   

3.
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环境中建立一个虚拟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通过学院的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库,可以实现教师讲课,学生自主学习课程教学辅助视频课件,下载课程学习课件和讲义、通过网络实验室在线实验实训、教师和学生课后网上交流、答疑、在线测试考试、网上图书馆查询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进行自主学习的效果。本文将介绍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4.
Java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和多种语言和资源进行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英语的学习能力.Java教学课程还应用了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相应的教授和学习的交流平台,并且还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效地选择最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刘楠:以科学的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遵循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规律和课程特点,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是当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我在"开放英语"教学设计中,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上教学。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上教学主要包括热身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效果测评三个板块。"热身学习"模块引导学生走进课程,树立语言学习目标,了解"开放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网上学习方法及评价方式等。该板块又包括"课程导航"、"课程信息公告"、"在线教案"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逐渐融合,各类在线教学平台层出不群。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实践并重的专业性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实践课时少,实验场地无法实时满足学习需求等特点。本文基于"互联网",探索设计了一种"共享型"微机原理实践教学平台。平台利用云管理技术进行虚拟化分配和管理,有效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可通过虚拟账户随时访问平台并进行实践项目练习。该平台有助于实践教学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学模式不断向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等方面改革,同时针对智能建筑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构建建筑智能化类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实现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和课内外互动的前提下,增加课程与课程间衔接和建筑智能化工程实践应用,加强智能建筑网络化课程体系建设,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转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线网络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提出了多方协同参与的面向在线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模式。该模式以系统化理论为指导,着重关注实践教学平台可持续性应用,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以网络为媒介,以信息化为主线,通过专业教师团队、行业典型企业、专业化信息技术公司、校内专业科研机构的多方协同和价值共创,为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贴近企业实践过程的MOOC实践教学。并以生产管理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为例分析,该模式已在多个高校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网络课程动态交互学习,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互动。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文章分析了目前网络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的策略,并对网络课程平台动态交互学习模式进行了分析,设计了《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完成了网络课程的整体架构与实现。  相似文献   

10.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要求比较高的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有一定难度。文章结合移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课程特点,构建基于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实现有效可行的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传统教学与新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该在线课程平台,提高教学便捷灵活性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