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树芳 《考试周刊》2011,(19):66-67
许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作文时总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生活面窄,导致写作内容贪乏,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积累材料。下面是我指导学生积累作文材料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的写作,作文综合体现着学生对知识的积累程度和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准。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导致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出现"无米之炊"的状况。而体验能让学生获得真知真觉,积累素材,从而有内容可写,有感而发,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3.
要想尽快解决作文教学难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力求做到写作时"有米可炊";要教会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让其思路清晰、胸有成竹地开展写作;要对作文进行多元化评价,让学生有成就感,形成写作内驱力。教师要通过努力,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作文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消除他们对习作的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习作、乐于表达呢?我认为可以从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培养习作能力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找不到素材可写;由于知识面窄,表达能力弱,学生写作时往往词不达意;或是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农村教师,要敢于突破,改变学生"作文难,怕作文"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学会写作文,愿意写作文,乐于写作文。  相似文献   

6.
现在有的学生写作知识很贫乏,有的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时常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往往是学生写完教师批改并讲解作文技巧。比较起来,在学生对写作材料的积累方面,往往引导的不够。但是,积累的教学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我就读书积累在高中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材料;在阅读中锤炼思想;在阅读中酝酿和陶冶情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写了,作文内容干瘪,毫无生机可言。我觉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积极开发作文课程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以解决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也就是说,教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重积累学生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想写、乐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教师在平时写作训练时,应该避免设置过多的"框框",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让他们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有话敢写,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9.
很多学生对于写作感到困惑.因此,设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碰到"学生咬笔头"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学生硬着头皮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干瘪.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在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课外阅读面窄,不注意材料的积累.为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开源活水",积累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的重点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作文教学"三步走"教学策略的实施。全文通过本单元作文三个步骤训练的真实案例,即"诱逼"学生读课外书;"聊"出来的作文材料;出示书中"图片报道"写作材料,继续"聊"。阐述了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要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乐于表达真情实感,乐于写作,使语文课更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11.
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可写的材料。如何使学生乐于作文呢?首先要让学生在家庭中体验真挚的感情;其次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发现新奇事物;最后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感知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2.
学生害怕作文。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没什么可写,另一个是不会写。而没什么可写,又甚于不会写。解决了没什么可写的问题,可以说是解决了作文中的主要问题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吧。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也就是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我现在正在进行快速作文法的探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到快速作文的目的,也为了让学生摆脱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困境,我让学生平时就做好各方面的材料积累: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力求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重视平时的积累,为了让学生积累必要的写作材料,应该重视写作训练,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写作技能,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写作评价,让学生有机会锻炼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1.立足实际,注意观察和积累。在平时的作文中,不少学生写作时总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将"本地农民种植姜葱,秋收的时候,由于收购价太低,许多农民被迫将姜葱成车成车地倒进沟中"这一事实材料提供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指导学生写作,首先就要让学生有材料可写。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并灵活运用写作时机煽起学生写作的灵感火花。而教师自己也要积累材料,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样指导就能使被动的作文教学局面转向主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已占据半壁江山,中考语文满分120分,作文占50分。这就要求学生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平时多加强作文训练。但大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1)平时不注意观察,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积累少,感到无东西可写。其实只要有心、有意搜集材料,就会发现每天身边都发生许多值得关注的事情。如:邻里之间的故事,父母对待别人的态度,邻村的富与贫,学校的新变化。更近一点的素材有:学生应该迷恋网吧吗?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作文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  相似文献   

18.
张丽芳 《考试周刊》2015,(38):45-46
现在很多学生惧怕作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微作文"让学生立足于自己的生活观察、感悟、表达,如同微信、微博,人人可写,事事可写,处处可写,时时可写。本文论述了"微作文"的操作策略,在"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上下工夫,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生活积累,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激发童趣童心,唤醒童真童言,表达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9.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师生双方的问题。语文课上许多学生往往能踊跃发言,可写到作文往往是哀嚎一片。究其原因是他们平时不注意积累,缺乏材料,作文成绩长期在水平线上徘徊,于是许多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难和 厌烦的心理。而教师由于教学进度的限制,在平时教学中也淡化作文教学。这样,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地位就很尴尬。我从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老师写下水作文是解决学生作文现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很多学生畏惧作文,觉得作文太难,无材料可写或是不懂从何写起,久而久之成为"作文奴隶".怎样促使学生成为"作文主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作文要求适度宽松,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作文题材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作文指导范文引路,让学生懂得怎样写;作文评价欣赏激励,让学生乐意去写.帮助学生感受写作文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