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从有问题不知提问到不愿、不敢提问,再渐渐恶化为不思考、没问题,教师往往一问到底,而忽视了学生的发问。我们越来越重视提问的技巧,但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言语交流活动。这些现象都导致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弱化、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蒋喜雷 《教书育人》2011,(30):78-79
一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教师的提问决定着学生思维的导向和思维的深度,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反映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因此,化学教师在提问之前,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对提问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正确的"提问观"。(一)转化提问的观念教师转化自己提问的观念主要指的是教师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树立平等的学生观。此外,  相似文献   

3.
论欧美课堂提问主体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提问主体理所当然的是教师;进入现代之后,随着"问题-发现法"的提出,提问主体亦出现了分化;当今欧美课堂提问主体显现了由教师向学生转换的趋势.转换提问主体能有效保证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始于问题",主体转换反映了当代各国对培养具有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人才的迫切要求.它带来的启示是:我们应及早树立学生是课堂提问主体的观念;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提出一系列高质量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自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学生提问的信心,来自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的反应是决定学生能否继续提问的关键。如果你对提问的学生不给予热情的鼓励,如果你对学生的问题不加理睬,如果你在学生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个令人懊恼的现象:面对提问,学生低头不语,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没有任何一个教师愿意面对沉默的课堂,特别是在提问和讨论交流时,学生的"沉默"更让教师担忧。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于"好奇"与"质疑"。课堂提问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吕叔湘说:"教师提问一定要做到能发能  相似文献   

7.
吴存明(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专题交流活动。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的主要途径在于提问。提问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人甚至干脆把教师称为"职业提问家"。实践表明,很多特级教师、名教师的课堂之所以有别于普通教师,主要就在于他们更擅长于通过有效的、富有艺术的课堂提问,来引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然而,课堂提问对于我们的数学教学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作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哪些"低效提问"的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提问。好的提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从题目入手提问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眼睛"。有时从题目入手进行提问,可以迅速抓住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如《穷人》这篇课文,根据题目,可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导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教学内容上的特殊性与不同性,使每节课都带着好问题不能实现,甚至毕业班学生不多做题,难以熟练,家长质疑,还要考虑家长对待"轻负高效"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中经常进行的一个环节,它既是培养学生去探研知识的重要手段,又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因此,经过精心的设计、合理安排的课堂提问,就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并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如何设计问题进行提问是要讲究一定方法和技巧的。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1.
赵思芹 《考试周刊》2013,(51):138-138
<正>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问是师与生交流的纽带、教与学沟通的桥梁,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问题启迪思维,思维始于疑问,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增知长智的过程。运用地理教师要合理利用设问和提问,引导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解决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拓展思维。根据教学实践,笔者现对在地理课堂中如何通过提问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一节课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什么时机提问,都要精心安排,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把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认知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一、精心设计提问,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索的乐趣所谓"精",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设计的问题要精。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  相似文献   

14.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讲究课堂提问的设计,注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然而,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目标。那么,究竟目前中小学课堂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如何?思考什么?一、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一)视满堂提问为启发式教学。教师常常把提问作为公课开的一种装饰,把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提问以及提问多少当作评价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其实问答式教学不一定必然是启发式教学。教师的满堂提问达不到积极效果,甚至会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5.
王成敏 《考试周刊》2013,(14):182-182
<正>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艺术地进行课堂提问,能创设师生沟通的问题情境,形成"疑义相与析"  相似文献   

16.
崔雪梅 《甘肃教育》2014,(23):96-96
正有教育专家指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注意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笔者认为,鼓励学生学会质疑、解决问题就要弄清以下几点。一、什么是提问、什么是质疑提问,顾名思义就是提出问  相似文献   

17.
千高民 《考试周刊》2013,(56):33-33
<正>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的教师的提问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有的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能适当引导,学生思维水平难以提高。课堂提问是一项涉及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18.
积极地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这一理念之下,往往会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代沟和距离感,虽然"严师"对教师本人来说可以增强自己的威信,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学习;但是对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19.
赵安惠 《教书育人》2012,(Z2):11-1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的更新,使得更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在认识上有所深化,在实践中讲求  相似文献   

20.
正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教材、学生之间沟通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一、精心选择提问的内容提问的内容对于提高提问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授课前一定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紧紧围绕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